APP下载

“两个不能否定”重要论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2020-10-21王仰飞

青年生活 2020年22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

王仰飞

摘要:继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求是》杂志上,习近平再次提出“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断。“两个不能否定”重要论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对于我们理解习近平“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两个不能否定;习近平思想;辩证唯物主义

继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求是》杂志上,习近平再次提出“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两个不能否定”重要论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对于我们理解习近平“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看问题要避免误入矛盾背后的二重性

在如何处理意识和现实的矛盾时,费尔巴哈深陷入了矛盾的二重性之中。费尔巴哈的功劳是将德国的哲学讨论引向唯物主义,但他将外在的世界看成“纯粹的”自然客体,对对象、现实、感性,从客观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马克思说:“(费尔巴哈)在对感性世界的直观中,他不可避免地碰到与他的意识和他的感觉相矛盾的东西,这些东西扰乱了他所假定的感性世界的一切部分的和谐,特别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为了排除这些东西,他不得不求助於某种二重性的直观”

费尔巴哈为什么会陷入这种矛盾的二重性之中呢?因为费尔巴哈没有看到矛盾背后的统一性。社会历史领域的矛盾运动,在“真实的个人”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了统一,人类社会正是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了前进中的矛盾,从而实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可费尔巴哈看不到这种统一,看不到“自然的历史”或“历史的自然”。马克思说:“如果懂得在工业中向来就有那个很著名的“人和自然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在每一个时代都随着工业或慢或快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就像人与自然的“斗争”促进其生产力在相应基础上的发展一样,那么上述问题也就自行消失了。”

在历史观中,费尔巴哈陷入人和自然的绝对对立、彼此决裂的矛盾的二重性之中。所以马克思批评到:“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

同样,对于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历史时期,也不能掉入矛盾二重性的困境里。这种困境就是:要么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前的30年,认为搞社会主义是误入歧途,改革开放是逐步接受普世价值的过程,应该以西方为标准搞彻底改革;要么把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认为改革“搞过头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这两种看法尽管不同,但都是把两段历史对立起来,不利于深化改革、凝聚共识。

只看见矛盾的二重性,不坚持辩证法,这样的历史观是错误的,更是有害的。习近平通过引用邓小平的话指出这种历史观的危害性:“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习近平最后指出:“如果当时全盘否定了毛泽东同志,那我们党还能站得住吗?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还能站得住吗?那就站不住了,站不住就会天下大乱。”

二、分析问题要善于发现矛盾背后的辩证法

正确认识问题的前提要看到问题背后的辩证法。比如,对于哲学的批判,要看到其背后的宗教观念的批判和现实的批判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事实上,德国哲学的轰轰烈烈的批判只局限于宗教观念的批判。马克思指出“青年黑格尔派同意老年黑格尔派的这样一个信念,即认为宗教、概念、普遍的东西统治着现存世界。”“既然根据青年黑格尔派的设想,人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一切举止行为、他们受到的束缚和限制,都是他们意识的产物,那么青年黑格尔派完全合乎逻辑地向人们提出一种道德要求,要用人的、批判的或利己的意识来代替他们现在的意识,从而消除束缚他们的限制。”马克思把青年黑格尔派的这种批判称为“词句的斗争”:“他们只是用词句来反对这些词句;既然他们仅仅反对这个世界的词句,那么他们就绝对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世界。”

如何才能建立真正的哲学批判呢?马克思指出, “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的活动。思想不具有独立性,“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所以思想的解放不会带来人的解放,更不是以思想的斗争代替现实的斗争。我们要“终止思辨”,开始“真正的实证科学”。哲学的批判要回归到它“世俗的基础”之上,并开始对现存世界的批判。“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而要科学地认识改革前后两个历史时期,首先认清两个时期背后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习近平对此作了充分的论述。一是两者之间的基础性关系,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二是两者之间的继承性关系,习近平说:“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正是基于这种辩证关系,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形成关于这两个历史时期的科学的历史观: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三、善于运用辩证法看问题,学原理,悟习近平思想

现实中,辩证法的观点经常遭到误解,认为是墙头草、骑墙派,反正都是你的理。而形而上学的观点却有很强的迷惑性,他们号称旗帜鲜明、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认为自己光明磊落,才是真学问。

利用矛盾二重性解构历史成为扰乱思想的一种潮流。网络上曾流传一段“具官论”,又称“苏绰定律”,它就是运用矛盾的二重性解构反贪腐的历史意义。这段对话认为反贪官是帝王之术,用贪官也是帝王之术,从而把反贪腐置于历史的悖论之中走不出来。这段对话就是利用矛盾的二重性,迷惑人们对矛盾的理解,从而达到解构历史的目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聋不瞎,不能当家”,其实背后就是辩证法的深刻道理。治国理政,不能眼睛看的都是问题,而看不到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听风就是雨,这就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坚持辩证法的思想,既要看见改革开放前后的差異性,又不能把它们视为对立的两个时期,这样才能真正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有利于党的长期执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处渗透着辩证法的规律和哲理,我们要善于运用辩证法看问题,学原理,悟新思想。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深层矛盾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不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维,就会对改革中的矛盾感到迷茫、困惑。面对矛盾,我们要有“不为浮云遮望眼”的战略定力。而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习近平指出,“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基础”课教育教学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有机融合研究》,项目批准号:17JDSZK052。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野下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历史真实的武丁中兴考证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马克思“世界观”的新突破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化学教学
辩证唯物主义视阈下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作用体现及发展要求
论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