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是假的,不怕!
2020-10-21黄梁梦
黄梁梦
【摘要】 本案例对象是一名15岁高功能孤独症学生。该生存在行为问题:怕“鬼”,并由此问题引发出一系列影响自身正常生活和滋扰他人的行为问题。在课堂教学和自然情境下,通过对“死亡”主题学习,促进学生客观认识死亡和“鬼片”。通过加强家校沟通和“我的家”的主题学习,形成家校合力,建立学生在家庭中的安全感,从而解决滋扰他人的行为问题。
【关键词】 孤独症 高功能 怕“鬼”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2-008-020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对象叫小妍,一名15岁的高功能孤独症学生。生活在四口之家,爸爸工作繁忙,妈妈一边工作一边照顾3岁的妹妹,小妍则主要由保姆照顾看管。小妍就读于本校七年级。认知、语言理解较好,识字量达到普通小学五年级水平,能阅读800字左右单一情节的短文。能结合情境理解生活中常见的事件的六要素。沟通功能较好,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简单的描述、评价、解释、要求等。掌握一定的休闲娱乐技能,喜欢长得帅气的明星,喜欢在微博上关注偶像的动态,绝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是在家里玩手机、iPad、看电视剧,很少外出户外活动。对情绪和情感的理解较好,能结合事件理解常见的情绪,如高兴、不高兴、生气、害怕、失望、伤心。正直青春期,对事件中人物之间“喜欢”与否的情况较为关注和敏感。但情绪调控能力一般,胆子较小,遇到稍有危险的人和事物(例如:会打人的同学、打雷、闪电、电源、沸腾的开水),都会异常焦虑、恐惧,严重时会站着不动或拉着成人,全身冒冷汗,不停地重复说“不要!好怕!不好啊”等。
二、案例描述
清明节主题的社交沟通课上,在讨论到“死亡”话题的时候,小妍突然大叫:“有鬼啊!好怕啊!好怕啊!”并激动得抓着辅助老师的手臂,焦虑得不停地重复说“鬼好可怕啊!”瞬间全身冒冷汗,经过老师一对一的安抚和情绪处理,小妍才逐渐冷静下来,但一直到放学整个人都很紧张,身边有人走过都会不安地到处看。
放学后,跟家长联系得到反馈:小妍不久前用ipad看了聊斋系列剧集,被剧里的妖魔鬼怪吓到直接把ipad扔下楼,经常晚上不睡觉,会念叨“有鬼,好可怕!”甚至,有两次说三岁的妹妹是鬼,并对其拳打脚踢。小妍爸爸苦不堪言,只能用打骂的方式让小妍“听话”不闹,却不敢也忘了主动跟老师反馈。
三、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有三个关键信息:对“鬼”的认知完全源于聊斋系列剧集;小妍的课余时间安排单一;小妍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
进一步结合小妍的家庭生活背景,分析这三个关键的信息点:小妍爸爸工作应酬较多,几乎无暇陪伴小妍。平时小妍跟妈妈(继母)和妹妹(同父异母)相处较多,但妹妹出生以来,妈妈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倾向于妹妹,使得正值青春期对“喜欢或是不喜欢”比较敏感的小妍心理失衡。加之孤独症儿童情绪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就产生了对妹妹的“敌意”。此外,小妍长期由保姆照顾,外出活动时间很少,保姆用“玩iPad”这一省事“粗暴”的方式看管小妍。那么,认知能力较好的小妍,在追完喜欢的偶像剧之后,好奇地点开了聊斋系列剧。最终,小妍被片中“鬼怪”吓到,而小妍不善于舒缓恐惧的情绪,以及父母的不理解加责怪,让小妍只能把情绪转嫁到家中唯一弱小且还是“争宠敌人”的妹妹身上。
四、干预过程
1.通过主题教学正确认识“死亡”。正值清明节前后,通过清明节主题,顺理成章地引出“死亡”的话题,最后通过讨教、分享和查阅资料,让学生们明白,“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人死之后,不会上天堂、也不会下地狱,更没有鬼怪。随着人死,走完殡葬程序,剩下的只是后人对先人的怀念。
2.与“鬼”深入接觸,缓解恐惧。事先下载准备了一些鬼片的幕后拍摄花絮。课堂上,班级学生先一起看鬼片,大家都会很怕“鬼”。再一起看鬼片拍摄花絮,一起探究出“原来鬼片里面的鬼都是假的,都是人假扮的”真相,从而消除恐惧。
3.加强家校联系,关注并督导学生的家庭生活。这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多于小妍父母沟通,讲解基本的孤独症专业知识,让父母更了解这个群体,以便于掌握跟孤独症儿童相处的技巧;另一方面,督导保姆丰富心妍的业余生活,每天给小妍布置外出户外运动、社区适应作业,安排分担家务和睡前阅读等项目,以减少小妍玩手机和iPad接受不良讯息的频率。
4.开展主题教学“我的家”。在课堂上,学生们都简单地分享自己的家人和趣事,通过“宠弟狂魔”烨烨向同学们分享弟弟的趣事,建立小妍要爱护保护弟弟妹妹的家庭意识。
最终,经过两个星期班级和家庭的集体努力,小妍对“鬼”有了新的意识,每当遇到跟“鬼”有关的话题,小妍就恢复了笑眯眯地样子,乖巧地重复着课堂上高频的关键句,说:“鬼是假的,不怕!”
五、反思及思考
1.家校合力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孩子在家时间是上学时间的两倍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主要的陪伴者。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大多数会因为孩子的各种行为问题而减少甚至不愿与他人分享孩子的情况。那么作为老师,就要定期地主动跟家长联系,了解离校后的情况,及时地给予专业的指导和科学的建议。通过频繁的家校联系,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最新情况,争取行为问题处理上的时效性,也通过交流和指导提升家长的专业能力,让家校形成合力,更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
2.孤独症儿童也是儿童
孤独症儿童作为特殊儿童,惯性思维地特殊照顾和保护,却忽略了他们即使再特殊,也是儿童。他们也跟普通孩子一样,会有青春期,会喜欢孩子们都喜欢的糖果、表扬和臭美,也会害怕普通孩子都害怕的事情,怕鬼,怕批评和怕父母的冷落。我们要把孤独症儿童当天是慢慢向前爬的蜗牛,他们不会缺少或跳过任何一个成长的片段,只是成长的过程拉得很长很长,所以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运用适当的方法,慢慢地认真地陪他们度过每一个成长的里程碑。
3.掌握休闲娱乐技能让特殊人群更有尊严
传统的观念,让特殊人群掌握一门手艺、技能,融入社会,谋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就是让特殊人群活得有尊严。但不可忽视的是,赚钱、养活自己只是解决了人的生存问题,而人即为人,就是有七情六欲的情感,情感就源于丰富的生活,丰富的生活包括了基本的工作生活和休闲娱乐生活。因此,让特殊人群掌握休闲娱乐的技巧,融入社会休闲娱乐生活中去,才是更进一步地让特殊人群有尊严。
特殊教育很特殊,因为我们要用特殊的方法去帮助特殊的孩子和家庭;特殊教育也很普通,因为特殊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和家庭,获得普通人的尊重和友善的对待,过上普通人的日子。
[ 参 考 文 献 ]
[1]陈文雄.孤独症70年,从Kanner到DSM-V[J].临床儿科杂志,2013,(11):1001-1004.
[2]沃特.卡维斯基著;贺荟中译.自闭症儿童教育学普通班级青春期自闭症学生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3.
[3]Mitchell Taubman,Ron Leaf,John Mc Eachin等著;樊越波、王德玉译.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及青少年社交技能评估于训练课程[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10.
[4]RaymondG.Miltenberger著;石林等译.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