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
2020-10-21陈燕
陈燕
【摘要】基于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需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高中音乐教育的学科特征,教师不但需要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基于此,本文从高中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角度,就如何认识音乐的德育功能及如何实现音乐的德育功能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课程 音乐教育 德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024-01
引言
高中音乐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力与行动力的学科之一,其具有艺术性、审美教育功能,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具备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教育功能。现阶段,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过于强调艺术审美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基于新课改要求,音乐教育应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将德育目标渗透到音乐学科中,充分发挥出音乐学科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一)净化学生的灵魂
音乐是一门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力的学科,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一步。优美的歌曲,对影响学生心理,凈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有独特的功效。学生在或悠扬或激昂的音乐中能够获得心灵的宁静,他们沉浸期间,精神振奋,内心快乐。音乐使得正处于繁忙学习节奏中的高中生感受到停下脚步的幸福。引导学生感悟音乐之美,促进审美感知,有益于学生高尚灵魂的塑造。
(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音乐教学能够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共识与情感态度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可以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与表达。学习音乐,既感知音乐的魅力与艺术气息,又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促使学生能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元素,进而使得学生在获得心灵美感的同时提升共情能力。
(三)培养学生优良品德
音乐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要教育载体,具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的教育作用。这一德育功能要求教师选择、组合恰当的歌曲进行授课,譬如融合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歌曲或地方民俗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就深受学生喜爱,动人的旋律,质朴的歌词,表达出对党和祖国的深情歌赞,听此一曲,学生自然而然激发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学习优秀的传统歌曲,学生能更好地感知中国力量与中华积淀下来的文化,在音乐的聆听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有利于高中生情感与素养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塑造。
二、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一)利用歌曲创作背景,实现德育效果
音乐教学并不只是教唱旋律音调,传授歌唱技巧,还要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精髓,加以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诠释音乐,方可表现出歌曲的灵魂,才能以情动人。所以教师应借助歌曲创作的背景,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精神于音乐内涵,以此打动学生。尤其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在歌曲创作背景的烘托之下,进一步强化德育效果。
(二)渗透德育元素,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
音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情感联动性,高中学生正处于形成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的关键时期,对此,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渗透德育元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组织一些音乐活动。音乐教学与活动,主题设计要围绕育人目标渗透德育元素,通过一系列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在教学及活动中,教师可将主导权交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审美情趣、合作精神,锻炼各种能力,在活动中实现德育价值。如组织“我们的新时代,新时代的我们”主题音乐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歌唱自主选择的展现新时代风貌的作品时,亲身认识到“新时代”的幸福来之不易,感受中国人民对国家高速发展的喜悦,深刻领会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全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国梦的信念。这样的音乐活动,这样的情感表达,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三)挖掘融入音乐中的文化,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中国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人民的美好情怀,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学习音乐,可以间接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精神的优秀卓越,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要有意识沟通文化与音乐的联系,以教材中的民族音乐为蓝本,选择不同时期的反映美好生活、时代精神、人民心声、积极情感的作品,在学习、欣赏之中,贯穿对应文化、时代潮流的介绍讲解,或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渠道查阅学习传统文化、历史故事。这样,既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获取审美愉悦;又无形中得到情感熏陶,增强了民族意识,培养了爱国热情,成就了宽广的胸怀、高品质的思想、积极上进的人生观。在《黄河大合唱》教学中,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用视频剪辑的形式,精要地向学生介绍“母亲河”哺育了华夏文明,长期的民族交融孕育了中华民族,形成了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的史实;播放日本侵略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纪录片,以及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英勇抗日的电影。在理解了作品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歌赞中国人民面对强暴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一主题的基础上,学生更能荡起澎湃的激情,唱出雄伟的气势和民族自信心,准确表现出作品的精髓,实现爱国情感的升华。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音乐教学中注重德育功能,渗透德育元素,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思想,高中音乐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传统教育理念,注重音乐学科与德育之间的必然联系,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玉苍.浅析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艺术评鉴,2020(07):120-121.
[2]胡晶晶.当代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237-238.
[3]伍彪.探究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民族博览,2016(0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