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微探
2020-10-21吴春娟
吴春娟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个重要环节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实践多加思考和总结如何使导入环节充分发挥作用,以期为整体课堂效果的提升提供助力。本文简要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主要作用和核心原则,并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的导入为例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落花生;教学心得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个重要环节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以下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就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作一较为系统的探讨,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一、小學语文课堂导入的主要作用
概括而言,课堂导入要达到的效果一是快速吸引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和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很多教师觉得课堂导入只要能顺利引出新课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课堂导入的更主要的作用是在引出新课的同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这样的导入效果更显得至关重要。从新课程基本要求上看,小学语文课堂应避免传统模式下的枯燥、呆板和机械的弊端,力求达到内容丰富、气氛活跃的效果,而成功的课堂导入是保证实现这种效果的重要条件,实际上,有经验的一线教师都有深刻体会,一节课没有导入或导入效果不佳,则课堂整体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导入不仅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更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有力手段。
二、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核心原则
课堂导入看似简单,实则对教学艺术性有着较高要求,因为其核心原则就在于“导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般来说,无论哪门学科,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导入是否成功的关键是在于能够结合课文的具体特点灵活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就一篇篇不同的课文。事实上,就一篇具体的课文而言,也并不是只可使用某种固定的导入方式,只要能实现理想的导入效果,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这方面,也取决于具体学情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下面我们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为例来加以探讨,以便更好地体会“导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一核心原则。
三、《落花生》一课的三种导入方式
(一)谜语导入
猜谜语是一种趣味性较强的游戏形式,对小学生来说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因而通过谜语来导入也就比较容易达到理想的导入效。就《落花生》一文来说,就可以首先出示一个以花生为谜底的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这个谜语颇为巧妙,也并不难猜,特别是农村地区对花生这种植物很熟悉的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答案。当然,有些学生特别是一些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学生,虽然都见过花生和吃过花生,但对其特点和生长过程可能并不十分了解,但结合课文的题目,也都可以猜到谜底。不管是那种情况,教师都可以顺势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以花生为主题的课文,相信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个谜语的妙处……”
(二)析题导入
析题导入,就是基于课文题目的特点来导入,这是语文学科课堂导入的特有方式。就《落花生》一文来说,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教师就可抓住这一点来导入新课:“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就钻到土里变成花生荚,所以就叫落花生。而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讲,落花生这一名称,也包涵着花生这种植物的不羡虚荣、朴实无华的宝贵品质,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也是作者采取这一名称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落花生的特点并突出其可贵品质的……”这样,不但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也为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作了铺垫,从而达到良好的导入效果。
(三)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就是通过设置悬念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实施得当的话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导入效果。《落花生》一课可以这样设置悬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吃过花生,也吃过苹果桔子等水果,很显然,花生与苹果桔子等水果没有什么相似之处,甚至,如果将它们拟人化的话,连精神品质上也有一个显著不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主要探讨了这一点,下面我们就通过课文的学习来看看花生有着哪种可贵的精神品质……”这样就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了新课,并且和上一种方式一样,为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作了铺垫,从而达到良好的导入效果。
综上,本文简要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主要作用和核心原则,并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的导入为例进行了具体探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实践多加思考和总结如何使导入环节充分发挥作用,以期为整体课堂效果的提升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姜晓静.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J]. 新校园(阅读),2015(12).
[2] 孙蓓蕾.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技巧[J]. 学周刊,2015(8):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