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舒曼《诗人之恋》的演唱风格与特点

2020-10-21赵慧

黄河之声 2020年6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舒曼艺术特点

摘 要:舒曼是十九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一生中创作了很多优美的音乐作品。其中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是1840年是舒曼根据德国诗人海涅的十六首诗歌创作而成,主要内容是讲述爱情的开始与结束,其中渗透着爱与痛苦。作品和声织体呈多样化,旋律与歌词之间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最高水平,这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都形成巨大的艺术吸引力。

关键词:舒曼;《诗人之恋》;演唱风格;艺术特点

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青年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第二部分讲述青年在失去爱情后的痛苦心情;第三部分讲述青年下定决心要忘记这段失败的感情,并将这份感情装进棺材石沉大海。这部作品充分的显示了舒曼对于诗歌的高度敏感力,通过把控故事情节展开音乐创作,将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中独有的演唱风格与特点对于声乐学习者提升音乐修养与演唱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舒曼《诗人之恋》的演唱风格

(一)《诗人之恋》演唱风格分析之语言特点与韵律

舒曼《诗人之恋》共包含有十六首歌曲,采用几千个德文单词组成歌词,海涅的诗有几百句,對于国内演唱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在正式演唱之前必须仔细推敲和反复诵读,以此找到语感。德语包括5个元音字母和21个辅音字母,这26个字母通过组合可以产生18个元音因素和24个辅音音素。[2]元音要求腔圆,尤其是复合元音,第一个音稍重,第二个音要进行轻处理。这部作品中出现了很多“ei、eu、au”等复合元音,演唱中要将辅音清晰化,以此体现德语的魅力和韵味。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第一首歌曲《五月春光不可言》讲述青年在明媚的五月天遇到了自己心爱的少女,并期待和少女再次相聚。[1]作品开始部分渐渐融入魔幻般的织体,在升E大调的作用下,和声效果更加丰盈,在演唱时也要更加充满幻想和憧憬。继而进入升f小调,淡淡的忧伤感之下似乎预示这段感情不会有结果。然后进入A大调,给人一种充满期待的安心之感,也体现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在演唱过程中,各种情绪的推进下,演唱者一定要把握歌曲的韵律感,例如《五月春光不可言》中就sprangen、aufgegangen、verlangen、herzen等押韵的词,其韵脚是en,演唱时就要体现韵脚的魅力。

(二)《诗人之恋》演唱风格分析之变化音与弱起

弱起主要是为了突出下一个强拍音,整部套曲很多歌曲都是从弱起开始,可见舒曼很喜欢运用弱起节奏。实际演唱时,歌唱者要充分结合钢琴伴奏,完美的将钢琴伴奏与人声融合在一起,彼此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与补充。[2]另外,舒曼在《在晴朗的早晨》、《我不怨恨》等歌曲中采用的大量的变化音,以此深刻描写诗人的心理活动,演唱者在分析曲子后,二度创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谱子上的音高,细致、客观的演唱出各个变化音,由此细腻表达诗人的情绪。

(三)《诗人之恋》演唱风格分析之速度和力度

不同的速度下,歌曲表现出的性格各不相同,演唱者只有准确把握歌曲的速度,才能体现出作品的内在情绪。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中,除了《如果小小花儿能体会》、《少年爱上少女》、《在通宵在梦中》之外,其余的13首歌曲都标注了速度,歌唱者在演唱之前一定要做好速度分析,并根据自身理解,合理调配速度变化。

此外,力度也是展现歌曲思想感情和内涵的重要因素之一,舒曼的艺术歌曲中最常运用半声、渐强、轻声、弱起等。[2]就艺术歌曲的特点来说,伴奏大多采用钢琴,而不是庞大的乐队,一定程度上带有室内乐的特点,演唱时不需要像歌剧一般展现强烈的音量对比和浓烈的情绪色彩变化。而《诗人之恋》作品中包含大量悲剧性的情绪色彩,所以要求演唱者具备需要较好的表现力并展现一些戏剧性的效果,在表达时要有一定音量上的变化,但不必像咏叹调一般强烈。

二、舒曼《诗人之恋》的艺术特点

(一)蕴含德国音乐的民族色彩

德国民歌不像意大利民歌一样直抒胸臆,也不像西班牙民歌一样热情奔放,音乐具有内在、朴实、工整、简洁的特点。舒曼在创作艺术歌曲时,非常擅长运用德国民族元素,很多歌曲都具有民歌风味,并且巧妙运用各种丰富的和声、织体、节奏等,以此给观众带来诗情画意之感。[1]《诗人之恋》就是基于德国古典风格,以民间音乐和各种生活风俗作为创作元素,并采取一些特殊手法鲜明反映德国民族音乐的风格。例如在《小小花儿能体会》中,就摄取了民间舞曲和乡村民谣等音乐元素。

(二)科学应用“朗诵调”

舒曼为了完美融合诗歌与音乐,除了沿用舒伯特的传统创作手法强调旋律的线条性、抒情性之外,还在作品中使用了很多朗诵语调,以此保持语言具备抑扬顿挫的特点,同时又展现诗歌的魅力。这种基于诗歌内容、语言音调设计的朗诵调式的旋律,和歌剧中的宣叙调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眼泪中长出嫩芽》、《笛子与竖琴》、《少年爱上少女》、《我曾在梦中痛苦》等就将诗歌的已经朗诵般似的传递至听众耳中,实现了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三)钢琴和“人声”彼此作用

舒伯特给人声与器乐之间的彼此协作打开了新的大门,赋予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鲜活的生命力,而舒曼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创新与发展。[1]他借鉴复调音乐写作风格,强化了钢琴伴奏中的动机,促使钢琴旋律更加丰富,进而在艺术歌曲中的表现力就更加强烈了,两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彼此衬托,共同承担起渲染艺术氛围的重任。[2]例如,第二首歌曲《眼泪中长出嫩芽》采用A大调写作,柱式和弦下带给大众一种舒曼式的伤感,重复的升c仿佛是在不断强调爱情的眼泪。结尾处的因在钢琴伴奏中才得到解决,感觉像是青年不敢表白少女的心情。

结  语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中的十六首歌曲充分体现了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整套作品旋律优美、情绪色彩直接强烈,每个细节中都渗透着作者对于爱与痛苦的思考,在演唱时要在钢琴伴奏与人声演唱中实现情感的统一,以此表现诗歌的真实意境。

参考文献

[1] 曲歌.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演唱探究[J].当代音乐, 2017,(22).

[2] 王大燕.艺术歌曲歌词创作的文学性特征[J].当代音乐,2015,(16).

[3] 杨鸣键.“艺术歌曲”称谓之新见[J].当代音乐,2016,(06).

作者简介:赵慧(1983-),女,山西晋中人,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舒曼艺术特点
舒曼:请求法院做主结婚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南昌采茶戏的演唱风格与唱腔特色研究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音乐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