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辞学视角下的中外名人演讲概念隐喻分析

2020-10-21吴若丹

成长 2020年8期
关键词:演讲概念隐喻

吴若丹

摘 要:隐喻(metaphor)是语言概念中最重要的修辞方法之一,隐喻研究学者认为隐喻反映了人类的思维情况,体现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在中外名人的演讲中,我们经常看到演讲者用概念化的隐喻让晦涩的道理变的轻松生动,并启发听众去思考。本文撷取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和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两份演讲,研究他们在演说中如何运用隐喻,并分析演讲中概念隐喻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修辞学;概念隐喻;演讲

传统隐喻观点认为隐喻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方法,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推进,研究者们普遍认为隐喻的本质是认知的。在1980年,Lakoff和Johnson在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里提出了概念隐喻的理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方式,还是一种思考方式;它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想和行动中。因此,隐喻是理解世界和构建概念系统的重要认知工具和方法。Charteris-Black进一步提出了隐喻理论框架,即批评隐喻分析。批评隐喻旨在通过综合运用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批评语篇分析的方法去研究隐喻,揭示出隐藏在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情感态度,并进一步分析语言、思维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公共演讲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旨在演讲时引起听众的注意,激发起听众的热情,取得听众的支持,使其接受自己的观点并采取特定的行动。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对隐喻的使用可以把抽象、或不易理解的概念和价值观转化为具体、易于理解的观点,使听者的认同感增强,从而实现公共演讲的目的。

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于2017年在大连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代表2000余人,就经济全球化挑战、共享经济、新技术应用等热门话题展开深入探讨。2017年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

原文摘录(1):“我们站在平台上眺望远处,看到青山被薄雾笼罩,时隐时现。但这只是暂时的,薄雾终会散去,青山则长久屹立。“

原文里,李克强总理接下去说:“我由此联想到,当前的世界经济何尝不是如此。一方面,世界经济和贸易出现回暖迹象,新一轮工业革命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逆全球化倾向有所抬头,地缘政治风险有所上升。如果把青山喻为世界经济稳定性,薄雾喻为不确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用稳定性战胜不确定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克强总理以会客室远眺时看见的“青山被薄雾笼罩”进行隐喻的使用。青山代表了世界的稳定性,人类的可持续性,人类文明的不可间断性,而这薄雾可能代表着世界存在不确定性不稳定的因素。

原文摘录(2):“我们不能走路崴了脚,就怪地不平,不再往前走了。应更好适应和引导经济全球化,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改革和完善国际经贸规则,保障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在面对将各种问题归咎于全球化的状况,李克强总理用了“崴了脚”和“路不平”的隐喻。他指出,在全球化面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全球化本身,因为全球化是给所有的人、所有国家提供机遇,但是如果准备不足,适应不够,那么就可能发生问题。

2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新冠肺炎康复后的首次演讲

四月底,英国疫情缓解,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终于回归,并在唐宁街发表讲话,给英国人带来不小的振奋。在这次公共演讲中,鲍里斯·约翰逊表示英国正面临二战以来的最巨大挑战,他绝不会让疫情再失控,更不能枉费英国民众的白白付出。以下是演讲中概念隐喻的使用。

原文摘录(1):If this virus were a physical assailant, an unexpected and invisible mugger, which I can tell you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it is, then this is the moment when we have begun together to wrestle it to the floor.

在嚴谨强力的上下文语气里,这个句子里显得特别风趣幽默。鲍里斯·约翰逊把新冠病毒比作“暴力袭击犯(physical assailant)”和“一个意想不到而又看不见的抢劫者(unexpected and invisible mugger)”,接着他又呼吁“现在就是我们携手一起把新冠病毒击倒在地的时刻this is the moment when we have begun together to wrestle it to the floor.“因新冠肺炎而刚刚康复的鲍里斯·约翰逊像是从土匪窝里死里逃生的将军,誓要重整军马杀回去,一雪前耻。这几处用词正是使用了 “隐喻(metaphor)”的修辞手法。把新冠病毒比作“袭击犯”,这种修辞的用法不仅让语言增色,而且画面感十足,鼓舞士气的同时令听者忍俊不禁。

原文摘录(2):“And so it follows that this is the moment of opportunity, this is the moment when we can press home our advantage. It is also the moment of maximum risk because I know that there will be many people looking now at our apparent success and beginning to wonder whether now is the time to go easy on those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在这个句子里,鲍里斯·约翰逊使用了 “充分发挥优势趁胜追击(press home our advantage)”、“疫情的明显胜利(at our apparent success)” 等战争隐喻。这些隐喻总受到政治家们的青睐,他们经常用战争隐喻来突出强调世界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紧迫性,就像是一场激烈且隐形的战争,激励人民要积极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战斗之中。通常情况下,战争隐喻的使用显示了政治家们对当前存在的社会现实抱有不确定的看法,或者认为事件具有严峻性且完成这些事情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3 结论

隐喻是公众演讲的重要文体特色之一,对实现演讲的预期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两个语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隐喻在演讲篇章中新城一种隐形的构架,对整篇语义的表达和信息的互动交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演讲中使用不同类型的隐喻,不仅使语言生动有趣,而且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产生相关语义联想,使抽象难懂的理念和观点明白易懂。

参考文献

[1]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 2006,88-89.

[2] Freg Daglaus. English Idioms and Semantics[M].London: S &T Publishing House, Inc. 2008,233.

[3] 王慧玲,马铁川.奥巴马演讲魅力探析,科技信息,2009年9月.

猜你喜欢

演讲概念隐喻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高职语文课前5分钟演讲的形式与内容探析
《英语同声传译指津》翻译批评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组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主位理论与篇章理解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