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别的注意力差异
2020-10-21崔永涛
崔永涛
摘要:现代社会的注意力是各个组织所追求的,作者从注意力对人情绪影响的角度,对不同性别的人,对积极变化、消极变化事物的注意力的差异时行了分析,发现积极变化对男女的注意力吸引都是比较大的,但男性至消极变化事物的注意力比女性要多,且与对积极变化事物的注意力差异不大,而女生则是差异很大。
关键词:注意力;性别;积极;消极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从心理学上看,就是指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程度。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
在市场环境正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商品或服务提供者争夺有限的消费群体,消费者的注意力分配却很有限。在组织内部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事物,影响组织成员的注意力,使他们对组织的同一行为表现出不同的注意力,管理效果也就会差异很大,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各种组织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在追求各种注意力,它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那么组织外部的消费者,内部成员,他们对组织行为的注意力有何特征呢?由于社会总体情况复杂,各组织之间的差异又较大,所以本文对社会个体按性别作了简单的划分。
男、女在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节等方面差异巨大,不同性别的人在行为上经常是完全不同。这种性别的差异,在获取变化事物的注意力上,表现得有何规律呢?
情绪是伴随着人的认识活动和意识行為而出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对人的心理活动、生活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情绪是具有两极性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积极与消极。积极的情绪可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主动地增加活动的强度,如愉快的情绪驱使人积极地行动;而消极情绪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经常表现出主动地降低或规避相应的活动,如悲伤引发的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那么这两种变化对不同性别人的注意力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众所皆知,在学校中成绩的表现,是每个人都要经历无数次的,它对人每个的情绪影响都表现得非常鲜明。在这里以考试成绩的变化,对社会群体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某班50人,期末考试成绩公布,
A同学的上学期成绩第5名,本学期第45名;
B同学的上学期成绩第45名,本学期第5名;
您觉得班上的学生对哪个同学谈论会比较多?
(1)A同学 (2)B同学 (3)不一定
对普通人员而言:A同学从第5名到倒数6名(第45名)——消极变化; B同学从倒数6名(第45名)到第5名——积极变化;选择哪一点,则表现出对选择点较大的关注度。
此次调查,样本容量3595人,其中男性2164人,女性1370人,根据《统计学》,在满足可靠度99%的同时,男性样本数的准确度为98.28%,女性样本数的准确度为97.84%。调查结果如下: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男性、女性虽然都表现出:对积极变化A同学的选择多于对消极变化B同学的选择,但男性表现出,对不同情绪的关注度表现出6.24%的差异度,而女性对不同情绪的关注度,表现出高达24.02%的差异度。
不同性别的人在同时面对积极、消极事物的关注程度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男性对消极事物的关注度比女性的关注度高9.34%,女性对积极事物的关注度比男性高8.44%。由于“不一定”的选择差异很小(仅0.89%),因此不同性别的人对事物关注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变化事物的对情绪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层面上。
在体育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比赛结束后,胜方的啦啦队无论男女都会群起而做出各种庆祝动作,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性别的人对积极事物都是比较关注的。但若比赛失利,失利方的啦啦队情绪表现最激烈的都是男性,经常出现砸体育场、打架等行为,这就是男性对消极变化事物更关注的表现;我们还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夫人说,##商场降价了,让我赶紧去买。”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女性对积极事物更关注的表现。
“不同性别的人因为情感原因,对变化事物产生的不同注意力。”这种现象如果各组织在自己的管理活动中注意并加以利用,将对组织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对外操作时:企业展示信息的目标群体若主要是男性,由于男性对积极事物变化、消极变化注意程度的差异不是很大(6.27%),在主要使用积极变化事物展示时,也可适当用消极变化事物展示.例如:当你告诉男性顾客你的商品可能要涨价时,经常会表现出男性会更加认真的进行判断分析,而女性顾客的动作则不多。
在对内操作时,组织的管理行为能否获取被管理者的注意,直接影响到成员对组织意念的理解,关系到工作效率的高低。根据上面的调研结果,在对男性成员的操作中可适当采用消极处罚式进行调整,而对女性成员应多采用积极行为进行鼓励。如:对男性的经济处罚、对女性的经济奖励都会引发不同性别的注意,从而产生良好的管制效果。
总体而言,男性对消极变化事物的注意力较女性高,在各类管理操作中可以加以利用;而女性对消极事物的注意力很低,若要吸引她们的注意力,只能使用积极变化的事物,否则将是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贾俊平. 统计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