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2020-10-21赵德凯李丽娟

文存阅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高校教育网络时代

赵德凯 李丽娟

摘要:思政工作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当代高校教育而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确保高校学生在混乱的网络信息洪流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思政工作需要从面临的挑战出发,积极探寻网络时代下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新方法,从而助推今后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教育;思政工作

当代大学生身处嘈杂的网络环境中,网络时代的到来虽然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教育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文化糟粕。高校学生的道德意识、人格素养、价值观念等方面仍处于发展阶段,外部环境的不良因素将对高校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甚至影响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为此,高校必须正视思政工作的重要程度,重视可能面对的各种挑战。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网络文化之所以能够受到社会大众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喜爱,原因在于其抓住了人们的兴趣点,将一些内容进行娱乐化以及日常化[1]。因此能够带给人们欢乐,帮助人们释放生活中的压力。但是正是由于网络信息带来的娱乐化,却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中的严肃性。学生不能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自我。因而网络文化对传统的主流文化产生了冲击。特别是在对待一些突发事件上,学生很可能发出错误的言论而受到伤害,这与思政教育的目标背道相驰。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模式与内容受到冲击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通过政治思想课堂、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载体得以进行,其在内容上要求明确,在方向上具有指向性。但是網络信息的出现却打破了原有的思政教育模式,学生的自我意识被放大。其也渴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找到一个属于自我的发声平台。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在一个多元的对话平台上成为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在课堂上的接受者。时代的发展注定了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这点对于后期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除此之外,网络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为各种错误思想提供了可怕的温床。若学生不能够及时辨别那些没有实际价值的错误思想,将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巨大的阻碍[2]。例如近几年的民粹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左派思潮等,涉世未深的学生很容易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决定。

(三)增加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管理难度

学生的话语权觉醒,对于其自身发展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确实是一件麻烦事。学校无法有效地对网络环境进行监管,因而网络信息的载体如微博、微信、贴吧等将成为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的场所。社会问题、个人隐私、虚假谣言等话题在新媒体中带来了巨大的舆论效应。外加学生的心理往往具有趋同性,因此学生在发表意见方面往往不能尊重事实并客观地看待问题。无形之中加大了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难度。

二、网络时代下强化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应体现出内容的多样化以及对话的平等性。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促进思政教育模式转变的第一步,平等性要求教师学生能够共同成为教育主体,而学习内容最为教育客体。学生与教师对于学习内容的探究应当是共同推进的,具有交互意识的。以此实现思政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多样性方面,学校应当将思政教育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开展网络电影、网络小说、公益等一系列“网络文化”活动,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3]。在思政课堂方面,以往的思政教育课缺乏新意,因此已不适合当前教育的需要,思政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结合社会实时热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授课。在探寻问题根源的同时,通过良好课堂互动的开展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升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的认识并予以重视。

(二)利用网络技术宣传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去除传统思政教学的弊端,需要开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网络的覆盖面广,在网络信息传播方面快速且便捷,因此利用这一特点来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最佳选择。充分利用好网络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背景下进行思想教育的必然选择。学生在生活中的学习与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网络中的文化对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有着重大影响[4]。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深入研究网络文化发展走势,做好信息的筛选、监督、管理工作。

(三)搭建“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融合

面对网络发展,学校应当积极思考如何将网络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从而助推教育改革。因此构建“网络平台”的路径应运而生。首先,需要搭建立体化的教育宣传体系。可通过建立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官方平台,借助学校各级学生处、学生会、学院等组织形成立体化的新媒体矩阵。从而全面建设落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其次,通过开展多样化、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思政课堂的补充,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公众账号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并与学生活跃互动的方式,打造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平台。利用“微平台”发布部分社会热点的讨论,通过技术了解学生的动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好习惯。建立以相关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队伍,完善管理制度,有效加强对于平台的运行与管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受到来自权威、教育,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政教育理念,积极转变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以帮助学生在绿色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楠.浅谈"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机遇和对策[J].卷宗,2018,000(022):173.

[2]李晓辉,周兆娟.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党史博采:下,2018,573(11):69-71.

[3]褚永晓.网络时代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17(024):210-211.

[4]张吉廷,李臣.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记者观察(上半月),2018,000(030):60-61.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高校教育网络时代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