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手术病患应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分析

2020-10-21吴红君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预防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吴红君

【摘 要】目的:分析针对宫颈癌手术后患者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手术后患者61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30例患者开展基础性护理干预,针对B组31例患者在基础护理前提下加用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B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宫颈癌手术病患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十分明显,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患者的疼痛。

【关键词】宫颈癌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236-02

现阶段临床中针对早期宫颈癌患者一般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1]。但多数宫颈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手术后的高凝状态加上长时间不能自如的活动身体等等均会加重患者患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现象,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2]。因此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宫颈癌手术病患应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我院针对收治的宫颈癌手术病患61例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手术后患者61例分成两组,A组30例患者中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为41岁,年龄均值为(56.52±3.69)岁,其中体质量为45至78kg,平均体质量为(60.25±3.65)kg;B组31例患者中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为41岁,年龄均值为(57.55±3.72)岁,其中体质量为46至76kg,平均体质量为(60.23±3.66)kg。

对两组宫颈癌手术后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小且可比性高。

1.2方法

针对A组30例患者开展基础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手术前的准备、术前健康宣教、术前心理疏导、术后病情监测、术后用药指导、饮食干预、康复护理等基础性的护理措施。

针对B组31例患者在基础护理前提下加用预防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后预防性的体位护理:手术结束后将患者双下肢抬高30°左右,头部垫上一个小软枕,并叮嘱患者及家属穿戴医院准备的宽松、舒适及棉质的病服,控制患者的腹压及静脉压。定时协助患者家属为患者实施翻身操作,并在每一次的翻身操作之后教会家属为患者实施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护理,并保证下肢及身体其他受压部位的清洁与干燥,结合患者的身体素质在手术后第二天进行下床活动。针对合并高血脂及静脉曲张的老年患者应给予弹力袜进行处理,促进患者静脉回流。(2)手术后预防性的血液高凝护理:手术结束后及时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术后禁饮食阶段应给予2500ml的补液量补液处理,且不应实施下肢输液及同一部位的反复穿刺处理。叮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温开水服用,稀释机体内的血液黏稠度。指导患者缓慢的进行床上双下肢的主动运动与活动、下床扶床站立、下床独立行走等等训练,这一过程中注意控制好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以患者耐受为主。(3)预防性药物的护理干预:在术后当天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川芎嗪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腹壁皮下脂肪层注射治疗等处理,促进血液的循环,减轻血液高凝状态,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宫颈癌手术后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等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住院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护理后的住院时间为(10.53±1.47)d,B组护理后的住院时间为(7.89±0.55)d,两组相比:T值=9.35,P值=0.00;两组宫颈癌手术后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现象。宫颈癌手术后患者由于血液在深静脉部位会出现凝结的表现,对管腔呈现一定的阻塞表现,使得静脉回流受到一定的阻碍,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及处理将会导致血栓后综合征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与康复效果[3]。

因此针对宫颈癌手术后患者实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显得尤為重要,通过对宫颈癌手术后的患者开展术后预防性的体位护理、手术后预防性的血液高凝护理及预防性药物的护理干预等多元化的预防护理对策最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手术治疗后快速愈合及康复[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的B组宫颈癌手术后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实施基础性护理的A组宫颈癌手术后患者,说明对宫颈癌手术后患者开展预防性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促进患者预后。

综上,针对宫颈癌手术后患者开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焦琪.宫颈癌手术患者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9):92-93.

曹琳.预见性治疗护理方法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30(13):1605-1607,共3页.

王红蕾,赵卫东.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性充气压力系统预防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46-49.

易晓青,许宏亮,朱烨静.运动预见性护理对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应用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06):9-11.

猜你喜欢

预防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控制作用分析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化疗性静脉炎采用湿润烧伤膏的预防效果观察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