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IS)患者远期卒中后抑郁(PSD)与梗死病灶的相关性

2020-10-21麦惠婷李铺叶建军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抑郁

麦惠婷 李铺 叶建军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IS)患者梗死病灶与远期卒中后抑郁的联系性。方法:选取2018至2020年来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 表(HAMD)进行分组,其中有26例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患有抑郁,其他34例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无抑郁,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在顶叶、基底核、岛叶、枕叶方面,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比例对比,差异无明显,P>0.05;在颞叶、额叶方面,抑郁组比例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显著,P<0.05;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远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额叶、颞叶等梗死病灶。结论:对于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而言,影像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额叶、颞叶等梗死病灶,额叶为梗死病灶主要位置,较多的病灶数,会使患者表现出远期抑郁。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抑郁;梗死病灶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150-02

卒中后抑郁是指卒中患者除自身病癥外表现出的一系列情感障碍,主要特征为悲观失望、缺失兴趣、低落情绪等,抑郁是缺血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会严重影响到卒中患者病程及预后。本次研究对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梗死病灶与远期卒中后抑郁的联系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至2020年来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区间61-87岁,均值(74.28±2.46)岁。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对本次试验均知情,并与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所有患者经头颅MRI 检查证实,同时弥散加权成像(DWI)提示存在新发责任梗死病灶。(3)所有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排除标准:(1)存在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2)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抑郁症既往史患者。(3)既往有卒中史、颅外伤、脑肿瘤病变患者。

1.2实验方法

记录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并明确其缺血性卒中发病原因,包括小动脉闭塞型、心源性栓塞型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不明原因型及其他明确原因。所有患者的头颅 MRI检查均在发病7天内进行,分别进行横断面T1WI、T2WI、矢状面T1WI、T2WI和 DWI 扫描,与患者临床症状相结合,并通过DWI结果对新发梗死病灶进行判定。

1.3 观察指标

经影像学检查,观察并记录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顶叶、基底核、岛叶、枕叶、颞叶、额叶梗死病灶部位[1]。

随访及远期卒中后抑郁评价:患者至少进行1-2年随访,本随访13个月左右,以门诊复查与家庭访视结合进行面对面随访,采用精神障碍手册联合抑郁量表评价两组患者远期卒中后抑郁情况,轻度抑郁为7-14分,中度抑郁为18-24分,重度抑郁>24分。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软件整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梗死病灶部位

经研究,在顶叶、基底核、岛叶、枕叶方面,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比例对比,差异无明显,P>0.05;在颞叶、额叶方面,抑郁组比例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1

2.2老年患者远期卒中后抑郁的非条件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

经研究,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远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额叶、颞叶等梗死病灶,具体数据见下表2

3 讨论

卒中后幸存患者中普遍存在抑郁情况,会持续较长时间,逐渐增加病死率,与此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预后效果[2]。目前,尚未统一抑郁发生机制,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主要由心理、生理、社会等因素所导致。很多研究在临床上集中于抑郁的内源性机制,因抑郁患者降低外周血、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水平,推测其原因是梗死部位会累及到多巴胺系统、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相关传导路[3]。相关研究表明,抑郁是颅内梗死部位关联到某些递质,如发生脑干梗死,会破坏梗死病灶,导致显著降低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生物胺类递质。与此同时,也会随之降低递质的生物活性,促使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现阶段,开始广泛关注梗死病灶部位中影响抑郁的相关因素[4]。本次试验主要对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梗死病灶与远期卒中后抑郁的联系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组顶叶比例为23.07%、基底核比例15.38%、岛叶比例为16.67%、枕叶比例为11.53%,与非抑郁组比例对比,差异无明显,P>0.05;颞叶比例为30.76%、额叶比例为68.46%,比例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近期抑郁中梗死病灶有更高的概率位于额叶、颞叶,病灶靠近额叶,很可能发生抑郁情绪,且增加抑郁程度,这种相关性还会依赖时间。本研究是评估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1-2年后的抑郁情况,该阶段已经固定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显示,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远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额叶、颞叶等梗死病灶[5]。底核区病变位并不属于远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不符合某些试验结论,经推测,基底核区直接关联远期抑郁的结论,并不能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这一影响因素排除,随着延长患者发病时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会逐渐下降,基底核区梗死也会随之降低对远期抑郁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也表明,脑内情感调节通路的主要特征为多元性、复杂性,会导致在不同发病时期处于不同部位梗死病灶会产生不同的作用[6]。

综上可知,对于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而言,影像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额叶、颞叶等梗死病灶,额叶为梗死病灶主要位置,较多的病灶数,会使患者表现出远期抑郁。

参考文献

褚桂芬, 张弘, 肖燕章. 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远期卒中后抑郁与梗死病灶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 42(1):50-53.

余寒, 周勇, 蒋硕, 等.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SSRIs类药物对老年脑卒中后焦虑患者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 21(3):182-184.

江志滨, 卢峰, 李波, 等. 阿加曲班配合高压氧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Barthel指数、神经认知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医学研究杂志, 2016, 45(7):138-141.

郑永丽, 费鹏鸽, 李丽平, 等. SSRIs类抗抑郁剂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的meta分析[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 22(2):12-16.

程哲, 郭世龙, 孟焱, 等.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检测及其意义研究[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8, 17(11):1143-1146.

王东, 张临洪, 汪琴,等. 首发急性轻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7, 16(1):6-10.

猜你喜欢

抑郁
赶走青春期的小“抑郁”
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效果解析
产后延续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过半帕金森病会和“抑郁”相伴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