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效果评价

2020-10-21马显亮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恶心呕吐心肌缺血尿潴留

马显亮

【摘 要】目的: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108例,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神经阻滞麻醉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记录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相关不良反应等指标,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手术中麻醉效果更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恶心呕吐;尿潴留;心肌缺血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115-01

传统老年人单侧下肢手术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该麻醉方式可能伴有系列的并发症,如增加患者心肌缺血、术后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和肺栓塞等的概率。近年来,因操作简单、定位准确且并发症少,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本研究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医院骨科择期行全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关节镜内窥术、截肢术、关节头置换术等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108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42例;年龄62~84岁;ASAⅡ~Ⅲ级。排除麻醉药物过敏、凝血功能异常、菌血症或毒血症等。将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6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48例。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min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阿托品0.5mg。进入手术室后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开放静脉通道,注入乳酸钠林格液。(I)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向上,屈膝收腹。常规消毒后,于L3-4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首先给予1%利多卡因6ml,边注射边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若无异常,5min后追加0.45%罗哌卡因10~15ml,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15min后将患者改为平卧位。(2)腰丛一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体位同上,取髂脊连线,腰椎棘突侧旁开4—5cm处作为腰丛麻醉穿刺点。取股骨大转子与髂后上脊连线中点正上方5cm处作为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穿刺点。穿刺点常规消毒,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将外周神经刺激器(stimuplexHNS11,BRAUN)正极通过电极片与患者大腿皮肤相连,负极与刺激针(stimuplex100A)相连。调定初始刺激电流1mA,将刺激垂直刺入穿刺点,出现股四头肌震颤或腓肠肌震颤并伴有足背曲或跖屈,将刺激电流下调至O.3~0.5mA,肌震颤仍然存在,则表明阻滞点正确。缓慢注入O.45%罗哌卡因20—25ml[2]。

1.3 观察指标

神经阻滞麻醉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记录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相关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产生的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均值±方差()表明,而计数资料则用X2(%)来表明,计量资料使用t来检验,当P<0.05时,提示有差异性且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药物作用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2.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组头痛、尿潴留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人各脏器功能有不同的程度的减退并常合并各种慢性疾病,在特定的病理生理状态下,机体防御能力减弱,尤其对手术等创伤打击的耐受力下降,给临床麻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3]。以往下肢手术多选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虽然这种麻醉方式镇痛确切,但由于阻滞范围大,对血流动力学干扰较为严重。下肢的支配神经主要由腰丛和坐骨神经发出,腰丛由T12、L1-4前支构成,坐骨神经由L4-S3,构成,大多数单侧下肢手术可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完成。研究表明,将0.5%罗哌卡因45ml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感觉恢复时间为(13±2)h,时间过长且年龄愈大,恢复时间越长。老年人外周神经纤维数量和密度减少并且轴突运输能力下降,使外周神经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因此,老年人施行手术时药物剂量应适当减小[4]。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0.45%罗哌卡因20—25ml,结果证明,该剂量能够满足手术麻醉需要。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本研究中对照组出现尿潴留并发症的患者例数多于观察组(P<0.05)。其机制为:硬膜外麻醉后,骶丛神经支配的膀胱逼尿肌松弛而内括约肌收缩,膀胱排尿功能受到抑制,导致尿潴留的发生。以往研究证实,全麻对全身的影响较大,甚至可以影响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最新研究表明,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23%,而全麻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本研究还使用了外周神经刺激器配合阻滞麻醉定位,客观指征明显,效果可靠,神经损伤少,对机体各方面的影响均较小。

综上所述,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定位精确,麻醉效果可靠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王辉.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08):161-163.

王春光.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3):96-97.

杨显洲.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8):152-153.

罗兢聪,邹夏禹,杨志滢.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經阻滞在老年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评价[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2):85-86.

猜你喜欢

恶心呕吐心肌缺血尿潴留
艾灸、穴位贴敷联合五行音乐疗法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引发的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
化疗后恶心呕吐辅以音乐治疗效果与观察
阿瑞匹坦预防乳腺癌中致吐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Holter关于心肌缺血检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托烷司琼用于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实践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