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针刺法治疗眩晕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0-10-21郭忠武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治疗临床效果

郭忠武

【摘 要】 目的:讨论眩晕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三步针刺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间我院收纳眩晕型颈椎病患者86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中43例纳进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模式进行实施),剩余43例纳进对照组(按三步针刺法模式进行实施),比较2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是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三步针刺法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并提高临床疗效,且预后效果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三步针刺法;眩晕型颈椎病;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072-01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工作压力不但增加其发病率随之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脊椎性改变是颈椎发病的主要原因,同时椎间盘的退变以及颈椎结构退变是均导致颈椎病的首发因素,因此诱发出一系列颈椎病变以及生理的改变,如椎间盘病变、椎体边缘骨刺形成、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等症状,同时颈椎病除了疼痛之外,最大的特点是头晕目眩,临床称为眩晕型颈椎病,导致患者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颈椎病患者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有关研究显示,眩晕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三步针刺法效果显著,且预后效果较好[1]。鉴于此,本文选取86例眩晕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三步针刺法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间我院收纳眩晕型颈椎病患者86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中43例纳进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模式进行实施),剩余43例纳进对照组(按三步针刺法模式进行实施);2组男女比例分别为:20:23、21:22例;年龄分别为:25—65岁、26—64岁,平均值分别为(45.62±3.54)岁、(46.37±4.32)岁;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1)颈椎外科手术史和严重颈椎创伤;(2)排除眼源炫晕、耳源性眩晕、心血管疾病性眩晕;(3)各项检查确诊为颈椎骨质破坏者;(4)年龄<18或>70岁;(5)筛选前1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5)患心力衰竭、外伤史以及精神疾病障碍。

纳进标准:(1)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2)资料完整,意识正常,能够顺利完成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常用常规治疗模式进行实施,如消炎止痛、消除局部水肿以及改善血液循环。实验组采用三步针刺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1)温针法:患者采用坐位,医护人员位于患者面前,采用1寸(25mm)的针灸针向患者的头部正中百会穴进针(进针位置位于患者两尖头部兩线之中点),留针15分钟,同时在患者留针期间医护人员需手持艾灸对百会穴进行悬灸,注意距离适中,避免灼伤。(2)动气针法:患者卧位与上述相同,医护人员取1寸(25mm)的针灸针向患者的嘴部正中凹处承浆穴进针,深度达到酸胀感即可,患者感受到颈部疼痛感减轻、颈椎屈伸表示针穴与患者处之气相引,其达到疏通平衡作用。(3)颈三针疗法对局部进行治疗,取白劳(在顶部,后正中线旁开1寸,当大椎穴直上2寸)、大抒(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双侧天柱(位于项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线凹陷处),并左右旋转,行针2min后留针20min,每10min行针一次,三针刺法5d为1疗程,持续治疗2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评价标准[2]:显效:活动不受限,颈部疼痛完全消失;有效:活动受限状况趋势好转,颈部疼痛逐渐消失;无效:颈部部症状未得到好转,反而加重;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简称 VAS)评分如下[3]:0—2分无痛,3—4分轻微疼痛,5—6分中度疼痛,7—8重度疼痛,9—10极度疼痛。

1.4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x±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是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加之缺乏锻炼、自受久坐、低头族等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导致颈椎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偏向年轻化,其中颈椎疾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如不重点防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颈椎疾病主要表现为颈背部疼痛、手指发麻、上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表现为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颈眩晕型椎疾病主要通过消炎止痛、消除局部水肿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等来达到治疗效果。但治疗效果并不佳,其缺乏针对性,未达到治愈效果,且费用昂贵。有关研究显示,眩晕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三步针刺法效果显著,因通过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达到调理人体机能的作用。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是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说明眩晕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三步针刺法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并提高临床疗效,且预后效果较高,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颈椎患者使用三步针疗法效果较加,可有效缓解眩晕症状,且提高临床疗效,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孙芳芳.针药灸三步法治疗老年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3):226-230.

杨润,郭蕴萍,石学敏, 等.针刺治疗高血压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与报告学质量评价[J].环球中医药,2018,11(12):2035-2041.

朱立国,杨博文,展嘉文, 等.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J].北京中医药,2019,38(7):695-697.

猜你喜欢

治疗临床效果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