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不同时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2020-10-21杨浩韩振华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时机

杨浩 韩振华

【摘 要】目的:分析在STEMI治疗中不同时机PCI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PCI术为发病后6小时内,对照组为发病后6~12小时内。结果:术后观察组的血浆BNP、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率10.53%,对照组26.31%,P<0.05。结论:STEMI患者发病后6h内行PCI术有利于改善血浆BNP水平并预防心室重构,可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STEMI;PCI;时机;心室重构;BNP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007-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CI at different times in STEMI treatment. Methods: PC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 hours after onse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6 to 12 hours after onset. Results: Plasma BNP, LVEDD, LVESD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in 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 group, LVEF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6h endogenous PCI surgery in STEMI patients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plasma BNP level and prevent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which can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heart events

【Keywords】STEMI; PCI; Timing;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Bnp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此类患者具有明显的缺血性胸痛症状,同时持续时间较长,且心电图ST段明显抬升。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通常认为与冠脉斑块破裂、继发性血栓形成等有关,从而使得冠脉血管发生闭塞而诱发该疾病,同时患者发病迅速,且致残和致死率较高,对于患者健康安全具有严重威胁。现阶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对STEMI患者治疗的有效措施,在降低病死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报道指出对于STEMI患者通过实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有利于降低心力衰竭以及心脏猝死等事件的发生风险[1]。血浆脑利钠肽(BNP)是反应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有报道发现,PCI手术的时机在患者预后和血浆BNP方面有不同的影响作用[2]。鉴于此以下将分析对于STEMI患者治疗中不同时机运用PCI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浆BNP与心室重构的具体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本院76例行PCI术治疗的STEMI患者,依据PCI术的应用时间分组,即观察组:38例,男/女:20/18;年龄52~83岁,均值为(69.8±1.2)岁;血管病变支数1~3支,均值(1.6±0.4)支。對照组:38例,男/女:19/19;年龄53~82岁,均值为(69.5±1.5)岁;血管病变支数1~3支,均值(1.5±0.6)支。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同时2组患者的PCI手术操作均由本院同一组具有心血管介入术操作资格的高年资医生完成。术中穿刺点均为右侧桡动脉,患者手术前给予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600mg)、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进行口服治疗,结合情况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进行强化治疗。观察组患者PCI术的治疗时机为发病后6小时以内,同期对照组患者的PCI术治疗时机则为发病后6~12小时内,患者的多支冠脉病变均实施梗阻血管处理,同时于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行皮下注射治疗,连续给药治疗3~7天。术后后给予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75mg/次*d,持续口服12个月;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mg/次*d,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 20mg/次*d,需长时间口服治疗。

1.3评价标准

(1)2组患者分别与术前和术后1个月抽取静脉血,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进行血浆BNP指标的测定。(2)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各项心室重构相关指标的监测结果,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3)2组均于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患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如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梗以及心力衰竭等。

1.4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x±s)描述,组间数据t、χ2检验,P<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浆BNP测定结果对比

2组术前血浆BNP水平均较高P>0.05;术后30天观察组的血浆BNP水平低于对照组,且P<0.05。

2.2心室重构相关指标对比

2组术前LVEF、LVEDD、LVESD比较中P>0.05;术后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且P<0.05。

2.3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心绞痛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1例,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0.53%(4/38);对照组:心绞痛5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再发心梗1例,心力衰竭2例,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6.31%(10/38)。2组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对比中P<0.05(χ2值=4.120,P值=0.030)。

3 讨论

STEMI疾病是在各类心血管疾病中十分危险的一类,既往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多采用溶栓疗法,从而促使梗死动脉再次开通。近年来在STEMI患者治疗中PCI手术具有广泛应用,同时也逐步成为此类患者治疗中的标准化方案,有利于及早恢复患者梗死血管再通,同时有利于确保心肌灌注得以重新建立,并帮助缩小患者的心肌缺血范围,避免梗死面积继续扩大,在挽救患者濒死心肌和改善心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4]。血浆BNP水平是反映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重要临床指标,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以及预后评估中血浆BNP是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ST患者治疗中进行PCI手术治疗,运用导管技术对于闭塞冠脉管腔进行再次疏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是降低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技术手段[5]-[6]。然而关于患者PCI手术的治疗时机目前还尚无统一定论与标准,然而多数倾向于STEMI患者发病后及早给予PCI术治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在发病后6小时以内与6~12小时以内接受PCI术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从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进行PCI手术治疗均取得治疗成功,患者阻塞血管恢复再通,经由冠脉造影复查患者TIMI血流分级达到2级,同时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等情況,均取得介入治疗成功。然而术后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在心室重构相关指标的对比中观察组各指标术后均优于对照组,且在术后的长期随访中发现观察组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这表明,通过采用PCI手术能够提高STEMI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通过在患者发病后6小时内行PCI术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价值,且有助于改善预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血浆BNP水平,并抑制心室重构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STEMI患者治疗中于发病后6h内行PCI术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血浆BNP水平并预防心室重构,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赵建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9,28(3):210-211,217.

胡法国,张莹,马翔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2):167-170.

卞申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对比[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2):1762-1763.

马立学,丁思华,孙学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不全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0,43(1):40-44.

范蒙蒙,马晶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现状[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0,22(1):69-72,86.

李树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健康大视野,2020,16(1):79.

猜你喜欢

时机
时机
李昌镐的大局观——试应手的时机
时机与妙手
作战的时机
时机
分娩方式与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