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分析

2020-10-21白继花王鹏飞杨敏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病理诊断乳腺癌

白继花 王鹏飞 杨敏

【摘  要】目的: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以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作为依据分成两个组别,其中ER+PR+为阳性组,ER-PR-为阴性组,病例均为40例,两组进行C-erB-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ER+PR+)阳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比(ER-PR-)阴性组低,且C-erB-2(+)表达比阴性组高,两组间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开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有效指导临床诊治工作,具有在临床全面普及和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111-02

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其不仅会对女性的美观形象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对其生命构成威胁。乳腺癌的肿瘤细胞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由导管上皮异型增生到原位癌,再进一步发展为浸润性癌,由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型及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免疫组化表型等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所以准确完整的病理诊断报告,可以科学指导临床治疗和提示患者预后,在其指导下的肿瘤病人个体化治疗对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以ER和PR作为依据分成两个组别,其中ER+PR+为阳性组,ER-PR-为阴性组。其中阳性组患者年龄在34-86岁范围内,其平均值为(54.8±6.3)岁;阴性组患者年龄在35-87岁范围内,其平均值为(55.2±6.4)岁。两组别作一般资料的比较,得到的结果为P>0.05,可展开此次对比。

1.2方法

ER+PR+阳性组与ER-PR-阴性组均进行通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C-erB-2的检测,标本均为我院存档的石蜡切片,选块后进行4μm连续切片,烤片,脱腊至水,3%H2O2室温孵育,蒸馏水冲洗,PBS冲洗,加一抗工作液过夜。PBS冲洗,加二抗工作液孵育,PBS冲洗, DAB显色,自来水充分冲洗,复染,脱水,透明,封片,然后镜下观察其阳性定位部位,并做出分析和判断。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C-erB-2(+++)(细胞膜完整强阳性表达)、C-erB-2(-)(细胞膜不完整表达或阴性表达),同时记录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并对C-erB-2(+++)/C-erB-2(-)的表达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状态(ER+PR+)、阴性状态(ER-PR-)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

1.4统计学评析

各相关性的数据在进行处理时所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2.0,计数资料行表示使用的为百分率(%),组间对比行x2检验,P<0.05即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ER、PR与C-erB-2状态存在的关系

阳性组(ER+PR+)与C-erB-2的阳性率、阴性率与阴性组(ER-PR-)进行比较,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分析ER、PR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存在的关系

阳性组(ER+PR+)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阴性组(ER-PR-)进行比较,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两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女性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女性常见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细胞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其发生发展过程一般经过5-10年,经过导管上皮异型增生,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癌几个阶段 。相关研究发现[2],乳腺癌的发病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家族史、月经史(初潮早,绝经迟)、晚育,未哺乳等均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发生乳腺增生后进展为乳腺癌的风险也高。乳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表现,患者重视度不高,多数病人通过体检筛查或无意中发现肿瘤,且一部分发现时已有转移。浸润性乳腺癌可通过血行转移,也可通过淋巴转移。现阶段,雌激素孕激素受体水平测定是评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患者的乳腺癌病变、分级,分期、提示转移情况等,为乳腺癌内分泌提供治疗依据,同时判断肿瘤性质、预后[3]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病理诊断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所表现出的敏感性高、定位准确等优势,备受青睐与肯定,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较高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低,且对内分泌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较长的生存周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新型的检测乳腺癌功能与形态变化相互结合的新手段,其在进行病理诊断时,可以明确肿瘤发生机制,检测相关蛋白,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开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精准化乳腺癌的诊断,在其指导下的肿瘤病人个体化治疗对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在临床全面普及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俊芳,杜丽新,李凤莲,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1):213+215.

[2] 李杨.探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4):54+57.

[3] 贾荣.探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作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9):44-45.

猜你喜欢

病理诊断乳腺癌
不开刀治疗乳腺癌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男性也应注意乳腺癌
太干净的女性易患乳腺癌
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探讨
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与临床因素研究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MCF—7乳腺癌细胞的国内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