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该怎么办呢?
2020-10-21吴智勇
吴智勇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015-01
消化道指的是人体食管至肛门之间的管道,包括了直肠、结肠、盲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胃部以及食管,这些部位出血统称为消化道出血,具体又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疾病,病情较轻的患者可无明显症状,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呕血、便血、黑粪等症状,同时可伴有贫血、血容量减少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的情况,甚至危及生命。统计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致死率在10%左右,下消化道出血的致死率在3.5%左右,差异较大。
●消化道出血的类型
消化道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类型。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部位病变所致出血,包括食管、胃部、十二指肠、胰管、胆管;下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部位病变所致出血,包括空回肠、结肠及直肠。临床上,下消化道出血的情况相对比较少见,在消化道出血总病例中约占30%,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多见于老年人,发病率高于中青年人。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非常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复合性溃疡,临床上需要通过内镜检查进行确诊。
(2)食管胃底靜脉曲张破裂 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后期都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常见的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较迅猛,对生命健康危害性极大。
(3)胃癌 大部分胃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不断发展才会出现嗳气、上腹不适、消瘦、食欲下降、上腹疼痛、呕血等症状,约有35%的胃癌患者有少量出血的情况,15%左右的患者有呕血的情况。
(4)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这也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20%,主要是由于胃黏膜多发性糜烂造成的出血。
(5)结肠息肉与肿瘤、痔疮 是下消化道出血比较常见的病因。可行直肠镜或结肠镜等检查明确。
此外,出血原因还有食道贲门粘膜撕裂伤、胆道出血、肠憩室、肠血管畸形、寄生虫病及炎症性肠病等。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表现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患者出血量、出血位置、出血速度、出血性质、患者年龄以及循环功能代偿能力等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呕血、黑粪,这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典型表现;血便、暗红色大便,这是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患者急性大量失血后,循环血容量会快速减少,表现头昏、乏力、冷汗,甚至休克;贫血以及血象变化,急性出血患者多会出现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慢性失血患者则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发热,少部分消化道出血患者会出现发热的症状,这可能和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有关系;氮质血症,这主要是由于大量的血液蛋白消化产物在消化道内被吸收所致。
●消化道出血该怎么办呢?
消化道出血发病大多都较急,如不及时积极处理,容易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但出现有黑大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1)一般急救治疗,让患者保持卧床休息,注意观测记录患者的神色、皮肤温度、血压、脉搏以及出血量;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避免因呕血导致患者窒息;若少量出血,可以进食流质食物;若患者大量出血,要禁食,吸氧,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及时补充血容量,监测血压、心率、血红蛋白等指标,若患者收缩血压在90mmHg以下,血红蛋白低于70g/L以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低于60g/L以下),应予输血,需要注意的是,输血或输液的量和速度要注意控制,避免输入过多过快引发急性肺水肿,或因增加门静脉压力而加重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部分患者出血后多伴有发热的症状,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采用抗生素治疗。
(2)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物理方法:可用冰盐水洗胃,使胃部温度降低,这样可以使胃部血管收缩,还能抑制胃分泌以及消化,促使出血部位的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力弱化,以此达到止血的目的。
对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如消化性溃疡,使用药物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常采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提升胃部pH到6以上,降低H+反弥散,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方法对于应激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等导致的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效果。对药物治疗效差的,可以使用内镜下止血技术,常用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使用血管夹、激光、微波、热探头等治疗。
对静脉曲张性出血,主要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可以减少内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当大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使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为进一步内镜等治疗争取时间,该方法并发症较多,病人依从性差,应掌握指征谨慎使用。如符合适应症,可行内镜下治疗,主要方式是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和注射组织胶,目前较多病人接受内镜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止血效果好,但存在问题也较多,目前使用相对较少。
(3)下消化道出血治疗
关于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按照患者出血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未确诊前,给予一般治疗,注意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并定期检查患者电解质、肝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尿常规等。通常可采用结肠镜、胶囊内镜、小肠镜进行内镜检查诊断,还可通过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明确出血部位。确诊出血原因后,可以采用药物(如生长抑素类)、内镜(如息肉切除)及介入等治疗,具体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谨慎选择。若通过上述检查手段仍无法明确患者出血的部位以及出血的原因,可以考虑剖腹探查。
(4)手术处理
目前绝大多数非静脉曲张性出血,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药物、内镜、介入等)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可以避免手术,但仍有个别情况通过上述治疗后仍持续出血,危及生命,需适时行手术治疗。静脉曲张性出血手术并发症多,术后死亡率高,现已少用。对肿瘤并出血患者,如符合手术指征且无绝对禁忌,宜尽早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若有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原发性疾病,比如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等,应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平时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吸烟不喝酒,避免暴饮暴食,少喝浓茶或者浓咖啡;平时服用药物要注意,如非必要,尽量不要服用对胃粘膜有损伤作用的药物;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及早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发展严重。
消化道出血是对群众生命健康有严重危害一类疾病,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也比较复杂,出血部位、出血速度、出血量、病因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也不同。大家要正确认识消化道出血的危害性,了解疾病诊治的基本知识,平时生活中注意积极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