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盐源县彝族婚俗文化的变迁

2020-10-21潘燕马雪妹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变迁

潘燕 马雪妹

摘要:在大西南这片沃土上,各民族间大杂居小聚居。其中彝族这个古老的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彝族特别重视红白喜事,就如彝语尔比所语:“父欠子债,应为其子娶妻生子;子欠父债,应为其父安置葬礼”。随着凉山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每个县对婚礼的举办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在盐源县,我们可以看见无论是在县城或是在乡镇,婚俗文化在近几年发生了诸多明显的变化。

关键词:变迁;彝族婚俗;彝汉交融;婚俗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婚俗特点,在近两年,你若是在大凉山参加过彝族的婚礼,你会发现凉山的各个县有着明显的不同的婚礼习俗过程。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盐源婚俗文化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合婚、订婚的变迁

在盐源,彝族的年轻一代在自由思想的引领下,学习并形成了新的价值观、人生观、恋爱观。男女之间自由恋爱,自由择偶。原来的等级对等,姑舅表先婚、被遗弃,男女之间互相相中,介绍给对方父母,不出多大意外,双方父母一般都会同意,父母也形成了新的观念,他们尊重自己孩子的选择。所以在相亲这一仪式上,基本被冲破了。但在合婚上父母还是保留着传统的观念,必须为孩子卜上一卦,若命相实在相克,父母还是会投反对票。盐源的彝族与其他民族互相交融,彝族与汉族、藏族、摩梭人等通婚,成为了亲家,这冲破了族内婚的传统观念,而这就在相亲、合婚上发生了变化,一切不再那么固守成规。

在婚礼流程的订婚上,与传统的订婚习俗比较还是发生了变迁,首先明显的一点是:彝族俗称的“吓木”,人们不会千里迢迢的把一木棒插在屋前的土地里了,而是表现为表面化的简单行为,再者人们开着汽车载着烟酒去往女方家。而订婚的泼水仪式,变为一种娱乐形式,人们甚至用水管、水盆,大盆大盆的泼洒。当日年轻人会把酒言欢,大人们则商量婚事,并在下去进行宴席。一般不会特意请毕摩来定下婚期。下午男方将返回。传统的订婚仪式男女是不能再见面的,订婚当日男方家和女方家各自准备,进行各自娱乐,唱歌跳舞通宵达旦。传统习俗被丢弃在千里之外,一场订婚仪式便结束了。

二、婚纱照的插入

新时代的背景下,盐源区彝族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也像汉族或者西方一样选择拍摄婚纱照。这在传统时期是不可能的事情,传统习俗时新人在结婚前是见不到面的。当代的年轻人在定下婚期后,盐源的彝族年轻男女为自己挑选好婚服后,会选择拍照婚纱的场所,所拍摄的婚纱照有一套必须为彝族服装,他们大都会拍摄两套,甚至更多,一套作为婚纱照。婚纱照的兴起带动了彝族服饰的创新、流传。新娘挑选出不同的美丽新颖的婚服,而拍摄的场所将会去西昌、三亚、泸沽湖等风景名胜区的场地拍摄。所拍摄的照片将会用在电子请帖上,婚礼海报上。年轻人选择了用电子请帖代替一部分纸质请帖,制作电子请帖还会为其照片背景选择一首彝族歌曲,亲朋好友收到电子请帖,将会对其婚纱照、音乐等畅谈不止,他们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婚纱照的兴起与流行,说明了彝族人民对美学的进一步追求,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这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

三、婚礼仪式的变迁

在订婚和拍摄完婚纱照后便会举办盛大的婚礼。彝家女儿也冲破单数结婚的规矩,会在双数结婚。但是在双数年龄结婚的会简化一切彝家的仪式,简单操办。在新娘家,会在凌晨进行“夫哈夷”仪式,这一仪式基本保留了传统的特征,只是在用具上发生了替代,还是会选择一位婚姻幸福美满,多子多孙的亲戚或是邻居,为新娘梳妆打扮,换上美丽的衣裙。多增的变化是新娘妆,几个人会在凌晨陪同新娘前往,去化新娘妆。在新娘妆完成以后,新娘便和送亲队伍一起前往结婚的场地。送亲队伍至今还是由男性成员组成,但新娘的好友会打扮好与送亲队伍同时出发,有些家甚至会让她们与送亲队伍一起出发,这就潜意识里改变了只能由男性送亲的规矩。伴娘伴郎也是一股潮流,新娘新郎的好友将会作为伴娘伴郎现身,他们也盛装打扮,与新娘新郎一同站在门口迎接来宾,为客人倒茶敬酒等,同时与新娘新郎上舞台表演。现在,在盐源的彝族多数会选择在农家乐举行婚礼,因此有的新娘便不会去新郎家进行“黑惹吾”仪式,有的距离农家乐近的家庭还是会进行此仪式,再回农家乐与新郎会合。而农家乐便成为了一抢手货,在乡镇的人户也会选择在农家乐一次性操办,在婚礼前一天便呼唤自家亲朋好友去往农家乐,准备食材等。也会在农家乐进行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相对轻便却失去了味道。

最隆重的婚宴在当代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婚宴人们将会磨刀霍霍向猪羊,妇女们和着荞麦煮着坨坨肉,而人們也会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而在当代婚宴多半会交给汉族厨师负责,从流动期的九大碗变成了如今的十三、十五道菜肴。有些人家选择酒席式宴席,有些人家选择彝餐式宴席。有些人家会请有名的受人敬仰的长者来祝词,祝词者所说的包括了彝族的“尔比”和“克智”等文化,男方家和女方家将会进行低调的比赛,根据各自的地区特点来表演,往往彝族的表演、演说更让观众们赞不绝口,称赞连连。这些可以说明盐源的彝族还是保留着自己的优秀传统,还是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着热爱的心,而我们正需要推陈出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结语:

婚俗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盐源的婚俗文化发生了一定的变迁。随着彝族乡村与外界的不断接触,彝族社区的传统文化,也有了一定的变迁。人们在选择举办一场婚礼时,能从利弊去权衡并思考如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取精华。在这样的背景下,彝族传统婚俗文化与现代化相互调试的过程中,变迁也是肯定的。

参考文献:

[1]邓荣安.盐源县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

[2]林耀华.凉山彝家的巨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王昌富.凉山彝族礼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4]伍精华.我们是这样走过来的:凉山的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白兴发.彝族文化史[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6]蔡华.论彝族旧婚姻伦理以及对青年教育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1999.

[7]陆文熙,陆文铭.凉山彝族传统婚姻礼仪中的德能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

[8]罗边伍各.凉山彝族婚俗变迁以及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作者简介:

潘燕(1997-04-),女,彝族,四川盐源,学生,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彝族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变迁
从俄语呼语看女性称呼的演变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变迁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社会学视阈下古琴艺术的变迁研究
鲁中南地区“温锅”习俗研究
Destination Chinatown
制度变迁理论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