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配件经营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与反思

2020-10-21洪洋

神州·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反思实践信息化

洪洋

摘要: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必将成为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汽车配件经营管理》课程为例,在课前、课中、课后与考核四阶段进行教学实践,发现教学效率较低、手机难以管理、备课过程繁琐等问题,提出“课外为主,课内适度”、“手机严格管理”、“教师共同开发”等措施,以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效果,促进高职人才培养。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实践;反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均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在“十三五”阶段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1]。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课程中不断普及,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教学效率[2],但是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与提升。

本文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汽车配件经营管理》的信息教学实践,对信息化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促进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开展。

1.课程概述

《汽车配件经营管理》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能够达到企业配件管理相关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课程主要涉及配件采购、配件仓储、配件销售和配件盘点等知识[3]。课程以汽车4S店配件管理與汽车配件经销商配件管理为背景,将企业一线真实的配件管理任务和工作流程搬进课堂,结合信息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2.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

《汽车配件经营管理》课程以“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教学探索,以配件采购、存储、销售和配件盘点为主要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前、课中、课后与考核等四个阶段进行了信息化教学实践:

1.课前学生平台自学——课程通过“云班课”平台向学生推送PPT、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通过在线问答系统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课中多形式教学——通过配有生动的动画场景引入课堂(见图1),在验收配件、编制料位码、配件盘点等企业一线真实任务项目中,采用真人拍摄的标准规范操作视频进行直观展示,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同时运用“云班课”开展签到、投票、抢答、选人、测验、布置任务、评分、讨论、建设学习小组等课堂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热情;

3.课后回顾与交流——课后在“云班课”平台根据课程重难点布置问题,在同学们完成回答之后进行在线统计,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4.课程考核——进行信息化改革后,将提升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由签到情况、班课的经验值、学习小组互评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折算,弱化教师的评价主观因素,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通过“云班课”学习的动力。

3.课程信息化教学存在问题

《汽车配件经营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将传统课堂变得多样化,丰富了教学形式,使得传统课堂向课前、课后双向延伸,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4]。然而,随着本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深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1.教学效率较低——在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由于采用了投票、抢答、选人、测验、评分、讨论等多形式的课堂活动,在手机与课堂之间相互切换,学生的专注力无法集中,活动的开展也需要大量时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手机难以管理——在开展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手机,然而部分同学由于自制力较差,在开展活动中存在玩游戏、浏览网页等与教学活动无关的活动,影响学习效果与课堂纪律;

3.备课过程繁琐——信息化教学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有效吸引学生学习热情,但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备课,对于教学压力繁重的一线教师来说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4.课程信息化教学提升建议

基于在《汽车配件经营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本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提出如下提升建议:

1.课外为主,课内适度——为了提升教学效率,保证学生的专注力,在课内开展的活动需要保持适度,不宜过多,一节课以3-5种为宜,而在课外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2.手机严格管理——随着手机与信息化教学的普及,课堂手机管理难度较大,建议“云班课”平台增加教师一键锁屏功能,在不需要使用手机时将手机放于规定位置,从而对课内手机进行严格管理;

3.教师共同开发——为了缩短备课时间,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教师可组成开发小组共同开发课程,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保证信息化教学质量。

5.结语

信息化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必将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5],但对于在课程中发现的问题也需及时改进与提升。通过“课外为主,课内适度”、“手机严格管理”、“教师共同开发”等措施,可有效解决在信息化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效率较低、手机难以管理、备课过程繁琐等问题,从而更好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培养了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开人才。

参考文献:

[1]杜佳雨.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8.

[2]崔争艳,刘月峰.高职C语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30):136-137.

[3]张雪丽.信息化教学探索及实践——基于“汽车配件管理”课程[J].交通职业教育,2017(02):18-19+21.

[4]李卉,高宇.信息化教学实践与反思——以汽车配件入库作业教学为例[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8(24):28-29.

[5]潘晓璐.信息化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的作用及影响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45-47.

猜你喜欢

反思实践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