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0-10-21荣梅
荣梅
摘 要:随着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发展,农村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农村教学还存在教学环境较差,学生学习状态层次不齐的问题。本文结合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浅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升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改进对策
初中物理是初中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初中,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在物理教学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既影响了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又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是从分析当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虽然目前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取得了一定成效,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拓展,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得到提高,乡村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提升。但是许多农村教师因为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在物理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农村和城镇在物理教学中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伤害到教育的公平公正。许多农村教师对于物理实验教学基本没有什么专业的训练,對实验教学的理解还存在空白的阶段。在具体教学中,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即使能够把实验按照书上的意思搭建出来,也是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是由于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导致农村和城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不公平的局面仍然存在。
(二)应试教育的弊端仍然突显
在当前的农村初中教学中,应试教育问题仍然存在。学校在考试成绩这个硬性指标下,不得不将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放在应试上,放在考试内容上,从而忽视了对物理实验以及其他不再考试范围内容的学习。由此可见,虽然当前一直倡导搞素质教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仍然非常明显。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分关注于考试内容,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物理思维的培养。
(三)资金短缺,教学类型单一
农村初中受制于资金短缺的原因,对物理教学投入的资金较少,尤其是物理实验教学,虽然也配备相应的物理实验室和物理器材,但是由于缺乏配套资金,对物理实验室的管理以及物理器材的维护和更换不及时,导致物理实验室和物理器材并不能真正发挥效用,限制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也就不会对物理产生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初中是一个人第一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开始,如果没有良好的实验为物理做铺垫和根基,学生就没有办法学好高中乃至大学的物理课程,对理科的造诣也就不会深远。
另一方面,初中农村物理教学类型单一。教学类型以课堂理论基础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理论知识大多是抽象难以理解的,实验教学受于各种因素导致不能发挥效用。
二、关于提升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物理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
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进行实践探索,锻炼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挖掘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体验和用具、创新实验教学思路,创设生活化的实验教学。物理实验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观察以及总结等环节。从细节处联系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从实验过程锻炼学生严谨的思维和思考方式。在实验用具缺乏的现状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思维,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创造”教学具,实现试验教学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进一步地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投入到乡村教学中,依托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采取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变乡村教学环境、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等方式,不断创造更好的乡村教学环境。同时注重对乡村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到城市名校中学习的方式,让乡村教师学到更多的新方法,善于使用新媒体、新技术等。让新媒体运用到乡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打破时间、空间和人员的限制,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到优质的教学。同时,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始终秉持素质教育的观念,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激发学生、家长、教师学习和助学的积极性
当前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部分学生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市里的学校就读,这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将导致农村学校在生源上存在一定的劣势,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存在偏差,学习动力不足。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的认知因素与意向因素的辩证统一,才是构成学习心理发展动力的客观规律,它们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物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这一内因领域的探索与研究。而学生学习心理因素形成与学生生活、生产的环境渊源颇深。家庭、学校、家长、教师组成的共同体是学生学习心理因素形成的载体,那么激发学生、家长和教师学习和助学的积极性,也就成为了解决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基本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