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发展对策研究
2020-10-21武彤王晓茜王欢
武彤 王晓茜 王欢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度假综合体作为农村三产融合、三生升级的重要载体应运而生。唐山滦南李营乡村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以乡村生态、绿色资源作为依托点,实施“旅游+”乡村振兴战略,创立“当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家乐+农户”多元经营模式,融合“旅游+生态+农业+互联网”多种产业,实施旅游品牌营销策略,打造京津冀周边冀东都市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真正实现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旅游度假综合体;李营村;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F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9-0131-02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背景下,作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升级的重要载体,旅游度假综合体应运而生。唐山滦南李营乡村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以乡村生态绿色资源作为依托点,以红色文化为灵魂,实施“旅游+”乡村振兴战略,创立“当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家乐+农户”多元经营模式,融合“旅游+文化+生态+农业+互联网”多种产业,实施旅游品牌营销策略,打造京津冀周边都市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真正实现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
一、李营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李营村原本是个典型的盐碱地上传统农业耕作的冀东小村庄,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出“猪—沼—菜三位一体”生态大棚、生态旅游和苗木培育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林下经济“绿色银行”已见成效,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彰显田园自然风光,让游客体验到乡村生态旅游的淳朴民风和田园生活的多姿多彩,使游客流连忘返,现代农业生态旅游进入了崭新境界,成为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科学发展示范村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
1.地理位置优越
李营村位于滦南、乐亭、曹妃甸交界处,处于环渤海和环京津交融地带,津唐高速、京哈高速、沿海高速等众多交通干线环绕形成连接东北亚地区的桥梁,唐山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国际航运核心组成部分,河北省国家级沿海战略的核心,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战略要塞。在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为打造李营乡村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奠定了基础。
2.农业產业化与乡村旅游科学嫁接
李营村率先发展设施蔬菜,首创“猪-沼-菜三位一体”生态大棚菜,先后探索出冷棚、中棚、暖棚等种植模式,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在此基础上,将现代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科学嫁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打造了占地10亩、深6米的休闲观光人工湖,推动农村农业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李营生态旅游特色愈加彰显,内涵更趋成熟、丰富和完善。
3.林下经济打造“绿色银行”
李营栽种观赏林替代经济林,栽小树卖大树滚动发展,建成高档绿化苗木繁育基地,创建了李营的“绿色银行”。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庄周边大量种植栽种白蜡树苗;整合村内零散边角地,种植紫叶稠李、北美海棠、栾树、金叶榆等36个高档树种2万余棵,苗圃20万株;在主街栽种黑油松,换茬后栽上糖槭树,“绿色银行”产品不断丰富,体量持续增大,仅村内30多种名贵苗木价值达1000万元以上。
4.文旅融合添彩美丽乡村
当地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发祥地,更有皮影和乐亭大鼓等我国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李营依托传统和现代文化,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成立了滦南县第一支乡村女子擂鼓队为游客表演,建成村西、村南、村北三个文化广场,村内村外各条街道绘制了包括“两学一做”、清正廉洁等内容的文化墙,建设了文化一条街以及弘扬传统美德的“二十四孝”景观文字休闲区,乡村景观中渗透了文化元素,形成文明开放的旅游文化空间,进一步优化了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
二、李营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三生”融合缺乏系统性
李营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缺乏系统性,开发建设旅游项目比较分散,集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生产区、农业生态休闲养生区、城乡居民生活度假区为一体的“三生”融合还有较大差距,文旅创意农业产品多数是初级产品,尚不能实现“三卖”(卖生产、卖生态、卖生活)。
2.周边乡村生态旅游同质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唐山城市生态型旅游产业南湖城市生态公园、景忠山儒释道宗教文化中心、自然稀缺珍品岛屿唐山湾国际旅游岛、迁安国家地质公园山叶口景区、还有菩提岛、月坨岛等河北生态旅游开发示范区和国际观鸟基地等项目均在快速建设发展,缺少差异化的乡村生态旅游新业态,同质化旅游发展模式对未来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产生巨大威胁。
3.观光旅游为主,生态建设内涵不深
李营村生态旅游目前处在低层次发展阶段,采用以观光农业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经营模式,休闲体验活动主要以低端产品为主,只局限于简单的“住农家、吃农菜、干农活”的层次,生态建设内涵不深,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高文明的旅行需求。
4.服务环境较差
李营村旅游选址在农村,因此对旅游设施的建设还不完善,对设施的日常的修建和维护没有标准化、规范化。此外,农村居民因不能提供旅游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强大资金,使得旅游场地设备的简陋和不完备。村镇中没有系统的旅游设施,仅提供唯一一条旅游路线,提供观光体验。
5.乡村生态旅游品牌营销观念缺乏
李营乡村生态旅游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定位不明确,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不够鲜明、品牌特色缺乏个性、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挖掘不深、品牌推广方式和手段单一,处于“有品无牌”的境地,品牌效应和品牌价值不明显,导致对游客吸引力不足,品牌打造成为目前李营生态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李营乡村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的发展对策
乡村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将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产业融合、资源整合、要素融合凝聚的现代乡村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将引领乡村生態旅游产业的再革命。
1.统筹布局全域旅游,全力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
旅游的本质是生活的异化,旅游的过程便是身体与心灵的感知。李营村应统筹规划布局,拓展发展思路,实施“旅游+”乡村振兴战略,单一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向三产、三生集聚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转变。明确以全域旅游为导向,以自然的绿色原生态资源为吸引物,以田园度假为重要手段,以生态农业、现代科技农业的精致化应用为特点,将乡村观光旅游、乡村休闲以及现代服务设施引入田园,大力促进现代产业集群多种维度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
2.以绿养绿,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模式
李营要充分发挥“绿色银行”优势作用,以生态为引擎,以全域旅游为依托,以绿养绿,融合现代科技农业、花海观光、生态餐厅、水上游乐、休闲养老多种产业,打造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度假产业链,实现乡旅和生态的无缝式衔接与融合,一街一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形成李营“绿色+”生态旅游模式。
3.创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家乐+农户”多元经营机制
李营村委会要创新产业集群化经营机制,政企合作,培育现代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农家乐+农户”融合发展,以政府为桥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纽带,以乡村旅游为脉络,以休闲商业为配套,以高品质服务为保障,对乡村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进行综合开发,从而满足政府、企业、居民、乡村旅游者等多元个性化需求。
4.打造多样化服务,避免同质竞争
李营依托当地现代生态观光园、休闲观光人工湖和高档绿化苗木繁育基地观赏区,优化产品结构促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打造生态水系和林木景观,开发建设“生态游”和“绿色游”精品旅游线路,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加快实施新服务挖掘工程,形成京津冀周边地区婚纱拍摄特色、林木体验种植、美食、文化表演等系列旅游特色街,不断挖掘淡季的旅游资源来形成新的“卖点”;深入挖掘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潜力,建设一批大地景观、农田科普、观光采摘、农艺体验等为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加快发展智慧旅游,积极指导村民支持游客使用互联网、手机APP、微信、支付宝等二维码形式新支付工具,打造京津冀经济圈,促进旅游与现代服务业深入融合,不断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实现差异化发展,充分利用当地戏曲传统文化发祥地的优势,打造寓学于景式游学项目,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体验式农庄、绿色农舍民宿等特色产业,做到产品多元化,服务人性化,价格多元化,休闲定制化,游憩产品地域化,真正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旅游综合体服务。
5.实施品牌营销策略,打造都市周边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李营深度挖掘生态文化和现代红色文化,创新品牌定位为“绿色文化特色村”,塑造绿色现代科技农业生态旅游品牌形象,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都市周边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品牌。依托滦南当地特有的乐亭大鼓、皮影、传统戏曲等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全国文明村、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基层党建先进单位等现代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增添综合体文化活力。用“互联网+”思维,加速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品牌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形成品牌合力,提升旅游消费品质,在满足顾客场景化体验需求的同时,使顾客精神上和心灵上也能享受到李营村恬静悠然的生活氛围和古韵犹存的文化熏陶。
四、结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李营乡村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发展模式对于京津冀乃至全国“农业产业化+生态文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李营凸显现代科技农业优势,加大对原有生态环境保护,调整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延伸“旅游+”产业链,以品牌创新为乡村振兴赋能,构建农生文旅联合体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新型乡村生态旅游战略圈,实现三产、三生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郭志敏.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7,(04):71~73.
[2]樊忠涛.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析[J].现代商业,2015,(04):133~134.
[3]李占旗,黄凌云.南京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04):3~5.
[4]倪晶晶.乡村生态旅游创新发展模式与路径探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02):5~6.
[5]祁建欣,李金荣,张馨木.浅论旅游田园综合体的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2018,(14):67~67.
[注]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李营乡村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11832020X)”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1.武彤,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2.王晓茜,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学生。
3.王欢,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