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经济逻辑与自觉实践
2020-10-21刘宇
刘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变化逐渐趋于成熟,而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也具有天然的优势和较强的逻辑关系。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形式和渠道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通过分析互联网环境下文化产业的经济变化形式,可准确掌握互联网经济下文化产业的网络发展特征,并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进行探究以促进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推进文化产业的进步,本文基于文化产业的相关特点,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经济逻辑与自觉实践,以期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文化产业;经济逻辑;自觉实践
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的经济形式发现: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互联网经济形式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例如高经济投入、成本递减和受到外部影响的特点,是与文化产业的特征完全相反的特点,文化产业具有低经济成本投入、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创意和创新,具有较为明显的渠道特征等特点,二者分开在各自的领域发展都受到较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通过互联网经济与文化产业的有效结合可拓展二者发展的路径,开拓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市场,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地位,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本文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经济逻辑和自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种产业门类,与大众产业具有明显的区别,是影响人们生活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式,影响了人们看待文化产业的本质。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是:它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在生产和储存的活动下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行分配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产业主要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的为途径,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为目标,指的是通过文化本身创作出的对人们生活具有一定影响的活动,通常将文学创作、艺术表演、音乐创作和艺术摄影等作为文化产业的基本形式。
通过对不同资料的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以独立形态进行生产和销售、以勞务形式进行的文化演服务行业和提供行业附加值的产业。以独立形态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以图书、影视和音像行业为主,通过将文化制作成产品的形式进行售卖,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以劳务形式进行的文化演绎服务行业主要以戏剧演出、体育和娱乐等为主的行业,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为企业等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传递相应的文化;提供行业附加值的产业主要是旅游、装潢和设计等,通过展示不同的文化特点,创造相应的经济利益。
二、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经济逻辑与自觉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在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经济逻辑时,笔者主要以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和必然逻辑探究,旨在深入剖析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经济逻辑和自觉实践。
2.1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经济逻辑
通过分析相应的网络经济形式发现:网络经济具有初始固定投入大,边际成本投入小的特点,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创新的文化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创作出优秀作品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成本,在产品研制成功投入市场之后,通过较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的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复制研制成功的产品,具有前期研究投入成本较大,而在投入市场之后边际成本变低的特点,对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使用互联网进行文化产业发展固然具有传播推广速度较快和推广效果好的优势,但是同时带来新颖和创新性的产品不足的特点,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冲击。网络经济复杂发展的环境下,文化产业想要发展的更快更强,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逻辑思维,例如在影视行业的发展时,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可充分的推广和宣传以达到较好的推广效果,为制作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影视剧创作是前期的投入资本非常高,包括剧本的完成,机械设备的采购和产地的选择等,使初始固定资本投入大的体现,而通过后期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可快速的将影视作品宣传出去,带来较为明显的效果,这也是后期边际投入成本少的表现,充分说明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经济逻辑需要投入较高的固定资本完成文化产品的制作,后期通过互联网的宣传形式获取较高的经济利益。
2.2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自觉实践
具有足够理论支撑的才是自觉实践,在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自觉实践时,需要了解相应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理论以促进自觉实践的产生和发展,例如互联网共享时代的到来是基于共享经济的发展理论,针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设定相应的产业实践形式,推进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对于文化产业的自觉实践需要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外部性和消费成瘾等理论支撑;外部性主要指的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对于文化产业的产品使用的量越大,外部性越高,其价值也越大,例如“微信”等社交软件的使用,每增加一个好友就会扩大文化的交流范围和信息的传播途径,随着信息和传播途径的逐渐增加,从中获取利益的可能性越大,最终推进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通过相应的调查研究发现: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游戏具有较为明显的外部性、消费成瘾和文化产业自觉实践的特点,例如通过互联网传播网络游戏的趣味性,令人们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产生消费成瘾的现象,通过心理学分析发现:在游戏中获得较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会加大沉迷游戏的概率,侧面展示了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自觉实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经济逻辑与自觉实践是必要的。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经济形式发展较快,通过相应的宣传手段等提高产业的影响力,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大力推进“互联网+”产业以来,各领域的发展逐渐朝向多元化,其经济形式和经济水平得到了稳定提高,通过对不同的产业研究发现:在互联网背景下可提高产业的发展速度,推动产业的进步,对于文化产业具有的特点,相应的研究人员应将其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和渠道广的特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经济逻辑与自觉实践,希望为同样研究该领域的学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建勇, 杨艺. 互联网背景下报业版权保护的现状与建议[J]. 青年记者, 2019(24).
[2]吴紫涵. “互联网+”背景下从韩国综艺节目看韩国文化产业发展[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