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质灯光与渲染》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分析
2020-10-21庞建
庞建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具有很大的作用。学生时期,学生的三观还尚未完全形成,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思政教育的作用就得以凸显。但思政教育并非只能在思政课堂进行,更应渗透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本文首先对当前《材质灯光与渲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材质灯光与渲染》课程教學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材质灯光与渲染;思政教育;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言而喻,现如今很多课程的教学中,都越来越重视对思政教育的渗透,《材质灯光与渲染》课程教学也不例外,但如何促进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材质灯光与渲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忽视对学生的关注
在《材质灯光与渲染》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坚持“教师主体、课程中心”的教学理念,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都过于强调对知识的传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教学。
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很多学生并不敢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课堂主人身份不能得到彰显,思想长期备受压迫。思政教育的融入,就无从谈起。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开展的教学活动无疑忽视了学生的地位。
(二)注重专业教学,缺乏思政内容的合理融入
《材质灯光与渲染》是广播影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因而占据的课时也会比较多。但是在实际的《材质灯光与渲染》教学中,由于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课程教学主要以专业教学为主,教学生掌握相应的材质、灯光的制作技能,以及一些渲染的技巧。教师强调专业的知识的传授固然没有错,但忽视了该课程的育人功能,并没有重视对思政教育的渗透。甚至有不少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程教师的事情,与其他课程教学并无很大的关联[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地虽然比较充分,但由于育人功能并没有得以发挥,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水平仍比较低下。
二、《材质灯光与渲染》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途径
(一)灵活渗透思政教育,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要让《材质灯光与渲染》课程与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教师首先就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并能在课堂上灵活使用这些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设备,从书籍、互联网等不同方面,搜集整理课堂所需要的信息[2]。将这些信息整合到教学设计中,并不断补充完善教学设计的内容。
考虑学生长期学习《材质灯光与渲染》,会产生一定的疲惫感,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的思政内容,将思政教育和这些有趣的图片、视频相结合,在缓解学生学习的疲劳感的同时,有对学生进行了思政教育。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随之增多,大大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材质灯光与渲染》课程学习中。这样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课堂的气氛也会变得活泼而融洽,从而教学的效果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材质灯光与渲染》课程的时效性也能提升。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材质灯光与渲染》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内容,不仅涉及很多的理论知识,同样也会穿插大量的实践操作。而且教材中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规律,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有明显的区分性。教师在教学时把握好教材的特点,对其内容、结构要有清楚地了解[3]。通过对课本的仔细研读和分析,充分发掘课本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着思政教育的熏陶。
在《材质灯光与渲染》教学中的很多教学环节,都蕴藏中大量的德育内容,教师可以找准契机和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金属材质的制作过程中,班级中有很多学生出现一定的畏难心理,觉得自己做不到,很多学生就会选择以各种接口推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耐心劝导学生,给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鼓励学生完成本次制作练习。从而在不断的练习中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品质和毅力。
(三)适时调整并优化教学内容
新时期背景下,《材质灯光与渲染》课程要融入思政教育,首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材质灯光与渲染》属于广播影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材质灯光与渲染》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中,要充分考虑本学科的学生培养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融入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让学生能更符合企业的需求,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具竞争力[4]。
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深挖《材质灯光与渲染》课程内容与学生价值观之间的联系,让课堂内容更加丰满。例如,在讲到“渲染设定”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通过介绍一些公司的项目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渲染设定,有利于学生重视关于这模块知识。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上述企业项目取得成功的原因。这其实就是一种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让学生通过教学案例,分析这些企业的价值观,有助于他们的成功。而后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思考自身应具备何种品质、素养,才能更具竞争力。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让理论教学联系了实际,又让学生联系自身,无形中也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引导。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与《材质灯光与渲染》课程教学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大《材质灯光与渲染》课程教师就要重视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积极渗透思想教育,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更健全的人。
参考文献:
[1]张耀天, 周青山. 冲击与融合:大学思政教学“智能课堂”环境下教师能力重建之思[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3):98-103.
[2]马腾飞. 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 戏剧之家, 2019(17):28-29.
[3]滕兆霞. 思政教育与专技课堂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33):87-88.
[4]陈丰.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育人探讨[J]. 文教资料, 2019(1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