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与《晋绥日报》
2020-10-21杨晓峰
杨晓峰
摘 要:《吕梁英雄传》的作者马烽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说起他对周文最初的印象是:“严肃有余,热情不足。甚至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隔几天,他总要到编辑部来看看,了解一些来稿情况,指出一些编辑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讲解一番大众化的重要性及其意义。除了谈工作,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谈完公事就骑马赶回他的驻地村去了。”
关键词:吕梁英雄传;周文;晋绥日报
在抗日战争后期,马烽和西戎曾在周文的直接指导下,工作过一年半时间。工作上接触多了,他们才了解到周文像热水瓶一样,是位外凉而内热的人。
马烽对周文认识的转变是在1944年底晋绥边区召开“第四届群英大会”以后。他们有过一段亲密的接触。
1944年12月7日,晋绥边区召开了“第四届群英大会”。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检阅和总结,在“劳武结合”、“大生产运动”和“把敌人挤出去”三项工作中取得的光辉成就,表彰晋绥边区抗日英雄模范人物的大会。
晋绥分局所在地兴县北坡村的一个农家院子里,一排五孔破旧的石窑洞,最边上一间,是周文的办公室兼卧室,办公室和卧室之间用一块布幔隔开,前面是办公室,简单而整洁,靠窗台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有周文看的报纸、书籍、公文和他写文件的纸张、笔墨。后面是卧室。也是周文家妻子孩子的天地。
周文在晋绥边区宣传部工作,还兼任晋绥分局秘书长。身穿一身灰布旧军装,清瘦的脸上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总是坐在桌前灯下忙碌到深夜。批阅公文,代分局领导起草一些文件,根据领导指示写社论及编辑一本对敌斗争的策反刊物《祖国呼声》等,在群英会时期的工作是负责大会资料收集及对会议的宣传和报导,在那些社论和报道文章里,写的都是晋绥边区劳模会上收集到的一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事迹。
在《晋绥大众报》工作的马烽、西戎两同志和其他编辑同志们被派为会刊记者,与群英会英雄代表生活在一起,记录、采访特级英雄事迹,7天的大会中收集了几大包的资料。周文看到他们在大会上收集到这么多的资料,为他们高兴。
周文对青年马烽和西戎二人都有所了解,他们曾在延安部队艺术学校学习过两年,二十刚出头,虚心又好学,虽然没有住过高等学校,但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艺写作基本知识素养,他们深入群众,刻苦钻研,大胆写作,在1944年7月,马烽写的散文《张初元的故事》和西戎等三人合作写出的郿鄂剧《王德锁减租》发表以后,在为纪念抗战七周年的“七七七”文艺奖金作品活动中,都得了奖,受到好评。
马烽夫妇在晋绥
周文在这次评奖中发现了新人。这年秋天,他把马烽、西戎、束为等几个青年人陆续从晋绥文联调到《晋绥大众报》社去工作。并对他们指出作品的优缺点,鼓励他们继续向群众化、民族化的方向前进。
这次的群英大会又能收集这么多的资料,说明了他们有积极的工作热情和足够的写作能力,真是一对有才气、有灵气的好苗子。周文相信他们能写好这些英模的故事。因此,把编写民兵故事的任务就交给了马烽和西戎。
周文在馬烽、西戎的眼里,并不陌生。那时候,周文还不足40岁,但在他们的眼里他已经是老一辈的人了。是晋绥边区唯一的一位30年代的老作家。他俩在延安部队艺术学校学习时,曾读过他的不少小说,周文领导他们的工作,他们感到非常的高兴。
马烽和西戎把群英会的情况汇报给周文的时候,周文看到他们既高兴又为难的样子,决定给他们出了一个好主意!
用章回小说的形式编写成长篇故事。这是周文在上海为改编世界名著《毁灭》、《铁流》为大众本时经过调查和实践得到的成功经验。这样能把所有的资料综合在一起,把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事件集中写作,会成为一部好作品。
方案报晋绥分局宣传部,也得到宣传部长张稼夫的赞同,并根据晋绥边区武委会卫一清的建议:把描写范围扩大到全吕梁地区,要使这部描写民兵斗争的作品,反映出敌后根据地人民经过流血牺牲,终于打败了敌人,和在战争、生产、民主建设中翻天覆地的英雄业绩。
在领导们的鼓励下,在周文的具体帮助下,马烽和西戎信心十足地动起了笔。他们连忙写出了提纲,讨论编写内容及方法,周文和他俩共同讨论修改了几遍,然后他们俩就分头执笔编写。
两个月之后,周文出面把《晋西大众报》编辑部从黄河以西的杨家沟搬到兴县的北坡,正好和周文家住在同一个院子里,两户老乡住着当中的两孔窑洞,报社编辑部的十来个人住在靠老乡那边的两孔窑洞。
周文与报社同志
马烽、西戎经常到周文家来写稿子,夜已很深了,周文妻子带着四岁的和刚出世的孩子都已睡下,可他们还在写着,谈着。一直工作到深夜,饿了吃两个烤土豆。
有时周文给讲述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经过和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史。晋绥边区与陕甘宁边区相连,是解放区的前沿,处于战略上的重要地位,也是敌人必争之地。日寇投入重兵,勾结国民党反动派的顽固势力,对晋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实行“三光政策”,蚕食根据地。针对这严峻的斗争形势,中央领导决定要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党中央给晋绥人民指出一条战略方针:“把敌人挤出去!”
晋绥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被日寇激怒了全晋西北的军民,愤怒的烈火在猛烈的燃烧着。创造出明的、暗的、软的、硬的各种斗争方法,与敌人的“蚕食” 进行针锋相对的顽强斗争,经历了无数次的险恶斗争,粉碎了敌人的“三光政策”和“蚕食政策”,终于把敌人挤出了边区、扩大了边区。
马烽、西戎在群英大会上搜集来的七百多人的资料,就是评选出来在这场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吕梁英雄传》全书也就是以“把敌人挤出去”的战略方针为主线,取材的范围和规模都较大地反映出晋绥人民如火如荼的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它就是一部晋绥人民八年抗战的缩影,几乎总结了抗日战争中民兵斗争的全部。
周文又针对马烽、西戎提纲中的薄弱环节,亲自写介绍信叫他们到边区武委会找材料。还安排他们深入到一些村庄、家庭,再去收集素材,体验生活。
为了补充材料,马烽、西戎利用下乡采访的机会,不断走访英雄人物,并和他们一块参加围困据点的斗争,亲自感受那火热的斗争生活。
《吕梁英雄传》这也是在解放区作家中作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由于读者的影响强烈,曾多次出版,后来又被翻译成俄、日、朝鲜等多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