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竞赛驱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

2020-10-21李郁菡张耀虎郑颖熊沂铖李亭

汽车实用技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型人才应用型本科

李郁菡 张耀虎 郑颖 熊沂铖 李亭

摘 要: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人才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科竞赛基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研究了高校在学科竞赛驱动人才培养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并总结了学科竞赛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科竞赛平台的现状提出三点思考和建议,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动汽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科竞赛;应用型本科;创新型人才

Abstract: Universitie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talent innovation spirit training. The academic competition is a kind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Universitie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talent innovation spirit train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academic competition driving talent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and summari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academic competition in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cademic competition platfor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which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automobile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 Academic competi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novative talents

引言

应用型高校建设作为近年来高教发展的热点,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科竞赛建立于课堂教学基础之上,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普通本科毕业生数逐年增加,2018年已达386.83万人,学生就业压力显著,如何培养出适应用人单位需求、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关注焦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要求下开展特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项目,学生通过学习虽然能够系统性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但通常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项目的学习。学科竞赛是教学计划之外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竞赛项目中目标明确,指导教师积极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拓宽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1]

1 学科竞赛驱动人才培养的探索

西安航空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发展目标,学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支持下,车辆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近年来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学科竞赛,并在各类赛项中获得一定成绩。自2016年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以来,获全国奖项多项。自2015年参加“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以来,获西部赛区奖项多项。

1.1 多种方式积极引导

学校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车辆工程专业导论》《汽车服务工程导论》课程,由学院中具备竞赛经验和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授课,一年级学生课程普遍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为主,对专业知识和学科竞赛了解较少。开设此类课程,可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和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为后续参与学科竞赛并取得成绩奠定基础。学校还建立了一定的激励机制,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可以获得创新学分,评优时亦可获得加分,从而增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主观能动性。

1.2 完善競赛团队管理机制

学院设立“方程式赛车创新工作室”和“智能汽车创新工作室”两个创客空间,为两项赛事提供支持。且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申请实验室开放项目,为各类竞赛参与者提供场地和硬件支持。

方程式赛车和智能汽车团队从参赛队员遴选、日常管理等方面制定管理办法,为参赛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参赛队员遴选时采用笔试结合面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沟通能力等。参赛学生以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本科高年级学生为主,鼓励低年级学生积极参赛,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参赛队员形成“传帮带”机制,团队得以稳步成长。

1.3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

学院积极推行和探索实践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作为其本科生导师,导师在个人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理解能力、性格和专长为其制定专业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提高专业能力。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后,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

2 学科竞赛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2.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参赛车队需要制作出一辆能够顺利完成规则中所提及的所有条目的赛车。假定参赛车队在为一家设计公司设计、制造、测试并展示一辆目标市场为业余周末休闲赛车的原型车。大赛不但要考察赛车直线加速测试、8字绕环测试、耐久测试等动态项目,还需考察车队营销报告、赛车设计、成本与制造分析等静态项目。车队设置发动机组、转向系统组、悬架组等九个技术组和运营组,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要照工程实践惯例对赛车进行设计、制造和调试[2]。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设计、实际制作、整车调试、现场比赛等环节,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协同工作,初步体会一个工程性的研究开发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每届竞赛需在规定范围内的标准软硬件技术平台上开展,由主办方统一公布各届竞赛的形式、规则与技术数据。学生需在主办方的要求范围内制作智能汽车,每年的要求和规则会发生一定变化,因此每年的参赛车辆都需要进行全新的设计和制作,参赛学生从设计、制作、调试过程中都需要注入团队的智慧,根据要求完成比赛。[3]

学生在备赛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一辆赛车从无到有,从零件到整车的全过程,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赛车各部件的设计、制作、选配、组装等工作,需要学生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2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方程式赛车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课程基本理论课程知识,结合《发动机拆装实习》《金工实习》等实践项目,除此之外,还需学习空气动力学知识、掌握CATIA、ADAMS等设计、仿真软件。

智能汽车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单片机原理》《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还需掌握电子元器件焊接等实践技术完成赛车的设计和制作。

学生在准备比赛、制作参赛车辆的过程中要利用诸多学科知识和课程内容,但学生参加比赛时可能还未学到培养方案中相应课程的开设学期,或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距比赛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且比赛中所用知识涉及多学科交叉,这就需要参赛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和研究能力,能够借助线上资源、课外书籍等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且付诸于实践操作。

2.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一辆方程式赛车的设计制造过程通常需要数十名学生的参与,学生分组进行对应部件的设计、仿真和制造,在过程中需要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特定目标,最后在各组的配合下完成赛车的动力匹配、装配和路试。智能汽车大赛的每个参赛组通常由三名学生组成,几名成员在设计、制造和装配、试车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分工与合作。团队成员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共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提高。

2.4 提高学生就业、升学竞争力

根据就业信息显示,有过学科竞赛经历的学生毕业后普遍进入大型车企工作,或考取本专业研究生。这些学生在应聘时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在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已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掌握工作中必备的专业技能,到用人单位就业后,适应期较短,能够较快匹配用人单位的工程实践需求。有过学科竞赛经历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也能够较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要求。

2.5 以赛促教,提高教学效果

指导教师是参赛团队的知识引领者,为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竞赛成果,指导教师必须时刻更新知识储备,准确把握学科知识和行业前沿,且比赛通常涉及多学科交叉,作为指导教师,对比赛中涉及的其他学科也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比赛过程中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能够及时掌握各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并可以将学科竞赛中研究的内容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学生讲授最新前沿技术和竞赛实践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也可以将比赛中所遇问题和课程学习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3 思考与建议

3.1 充分利用各项资源,降低参赛知识壁垒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通常从本科二年级开始逐步设置专业课程,因此学生在低年级通常未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参加学科竞赛有一定难度,学校和学院虽设置相关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导论课程,但仍存在课程设置与学科竞赛知识要求不同步的现象,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各项资源,在学生中加大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开设相关专业讲座、公选课、线上课程等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做好学科竞赛的知识储备,为后期参加比赛做好准备,降低参赛知识壁垒。

3.2 优化第二课堂模式,提高学科竞赛参与度

以“应用型实践、创新”模式为总目标,充分研究学科竞赛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影响,结合学校实际,探索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第二课堂模式以及基于学科竞赛的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评价体系,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验证的方式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创新第二课堂模式及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竞赛的参与度。

3.3 充分利用学科竞赛平台,全面提高综合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竞赛获得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同时,学科竞赛也是指导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学科竞赛平台的驱动下,可以将实验课、课程设计等许多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到了参赛的全过程,弥补传统实践教学的单一性。另外,利用参赛环节的交流和反馈信息,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考虑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加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实践能力更强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4]

4 结语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驱动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为进一步提高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质量,学校在学科竞赛驱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定探索。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效果,并能有效提高学生就业、升学的竞争力,同时,学科竞赛能够反哺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根据学院参与学科竞赛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来军,胡大伟,严明敏.新时代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的互动研究——以长安大学汽车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8(17):79-81+ 85.

[2]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规则[EB/OL].(2019-11)[2020-02]. http://img.sae-china.org/web/2019/12/2020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规则1203%EF%BC%88答题版%EF%BC%89.pdf.

[3]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章[EB/OL]. (2018-07)[2020-02]. http: // smartcar.xujc.com/2018/0712/c5280a107187/page.htm.

[4] 摆玉龙,严春满,马永杰,陈辉.以学科竞赛为平台的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5(03):23-27.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创新型人才应用型本科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