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2020-10-21林春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9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后进生心理

林春杏

【摘要】本文对“后进生”进行了概念阐述以及科学解释,剖析了“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成因,进而提出“后进生”转化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方法

一、“后进生”的科学解释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取“后来进步”之意。在我国教育界,“后进生”原称“差生”,随着教育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差生”这一说法缺乏科学性,“差”是个贬义词,对学生和教师都有暗示作用。因此,用“后进生”替换“差生”的表达,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的发展。然而,从某种层面而言,“后进生”这一说法仍然有其不合理之处。事实上,正是由于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类别,才会存在“后进生”的称呼。而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这种有差别的对待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于自我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性特点进行评价和分类,进而 “因材施教”地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无可厚非。但是,同时亦要注重“后进生”群体的发展以及心理健康,避免差别对待,伤害学生。

二、“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

“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组织纪律较差,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以及同学们的嘲笑。长此以往,“后进生”处于一种压抑受挫的状态中,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心理,出现不敢与同学交流沟通、课堂上不敢积极发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现象,对自己缺乏自信。

2.戒备心理

“后进生”大多来自单亲家庭或者是留守儿童,缺失父母的关怀与陪伴,在生活方面的照料有所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后进生”容易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流,内心世界得不到关注,不愿与老师和同学倾诉心声。

3.厌学心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在学习和纪律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通常是长期作用的结果,其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在这种影响下,由于长时间在学习上的落后,会导致其即使付出了努力,也收效甚微。因此,便会对于学习和考试感到反感,产生厌学心理。

4.懒惰心理

部分学生学习落后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因素,而是由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愿意思考,不愿意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落后于其他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后进生”的成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家庭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与重视能够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价值,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同时,家长的道德观念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灯塔,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道德观念。可以说,家教奠定了人才的基本形态。也正是因此,“后进生”的形成与家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學校及教师因素

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体社会化并在社会化中完善个性。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而老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此,采取错误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有可能使得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发展成为学习和纪律上的“后进生”。

3.社会不良因素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提供了更为多元的方式。而社会上不良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精神鸦片”荼毒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巨大隐患。除此之外,日趋多元的娱乐活动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导致其沉迷玩乐,耽误学业,不思进取。

4.自身因素

当前,学生缺乏挫折教育,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时,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否定自己,产生自卑等一系列不良的心理障碍,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四、“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1.及时疏导学生不良情绪,给予鼓励与支持

对于“后进生”,很多时候需要先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其树立自信的心态,引导他们向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其克服困难的支持。除此之外,教师应该用真诚拆除他们的戒备心理,使之在情感上与老师融洽,为“后进生”的转化提供可能。在批评“后进生”的时候,需要考虑他们的承受能力。及时疏导他们因批评产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进步,才是核心要义。

2.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家校合作谋发展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并及时将学生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对于学生目前尚不尽如意的学习状况,督促家长不要过度责备,更不能打骂学生。只有家校合作,家长与老师共同商讨教育方式,学生才能获得更加长远、持续的发展。

3.因材施教,为“后进生”“补课”

“后进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后进生”缺失的知识点较多。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把握“后进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不可急于求成。首先,引导其对当天上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找出其薄弱点进行重点攻坚。其次,帮助其预习新课,告知其听课重点,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此外,鼓励其独立完成作业,遇到不懂的细心讲解。通过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帮助“后进生”找回缺失的“功课”。

4.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素养。大多数“后进生”是由于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亦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而逐渐在学习上落后的。因此,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改变其学习方法机械、上课效率低下的现状,使其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后进生心理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心理小测试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