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一轮复习中(电学部分)分层教学策略初探

2020-10-21李润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9期
关键词:分层模型教学内容

李润鹏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让不同层次学生适应高三的复习进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成为高三一轮复习中的关键课题。本文选取物理电学部分为示例,对物理高考备考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进行探讨,寻求教学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关键词】分层教学;物理一轮复习

一、分层教学提出的背景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是理科中最复杂的科目之一,而电学部分是物理中最抽象的部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中所需要的复习策略也大有不同(需要的授课深度不同、需要的训练题量不同、需要的练习难度不同)。在此背景下,如果实行一视同仁的平行教学模式,会加剧两极分化局面的形成,不利于优等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由此,分层教学的提出,意在尝试解决这个教育困境,寻求最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就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避免形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消”的局面,这也符合“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学理念。

二、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了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以下两点:

1.要区别于“简单粗暴”的设立“快班”“慢班”,而是要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教师指导不同分数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难度、训练难度。这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进。

2.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不同学生个体的知识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内容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

三、分层教学的目标

1.培养优等生

针对这个层次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在教学策略上注重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实现自我突破。

2.提高中层生

中层学生往往是学习群体中最大的群体,他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较好的学习基础,但一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利用的灵活性,分层教学的有利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终使学习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3.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是学习的困难户,这一部分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较懒散,缺乏意志力和恒心。针对这个层次的学生,应通过分层教学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摆脱学习困难为主要目标。

四、分层教学的实施(示例:物理电学部分)

分层教学的按照不同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类别:A类、B类和C类。其中,A类以培养优等生为目标,B类以提高中层生为目标,C类以转化后进生为目标。各类别独立拥有教学策略。本文提出的学生分层是在原有行政班的前提下,增加分層走班制度,在物理课中实行每周“3+2”(即每周3节课行政班统一教学,2节课走班分层教学)教学安排。具体操作如下:

1.学生的分层

作为分层教学的主体部分,学生分层除了要符合分层教学的目标设定,还要体现出分层教学的针对性。参照学生在高一、二学年的物理成绩排名,可分为:物理分数80~110分、物理分数60~80分、物理分数60分及以下三个学生群体,对应设定A、B、C三种的策略。三个群体学生再根据总人数划分成几个独立“走班”班级。学生分层名单的确定以上一次物理测试为标准,每次物理测试后进行名单的调动,调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在第5点进行阐述。

2.备课的分层

分层备课是整个分层教学环节的关键步骤,需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师的备课分为两个支线:

支线一:制定行政班统一的授课进度,对应的授课时间为每周的3节行政班统一教学内容,备课方式采用科组集体备课的形式,根据高考大纲确定统一的备课进度和内容,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物理主体知识都能全面掌握,为后续的两个课时的分层教学做好铺垫,也可避免行政班教学与走班分层教学内容的重复。

支线二:制定走班分层教学的授课进度,对应的授课时间为每周的2节走班分层教学内容,备课根据学生群体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注重培养独立学习能力,要求在理解、熟练运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增大训练的难度,以提高其解题技巧,培养创新意识;B层次学生要重视物理模型的理解,强化对物理模型的变通,以寻求能灵活运用物理模型解决同类型问题;C层学生应重视物理基础模型的掌握,在此基础上配套类型题目强化训练,以达到从理解物理模型到应用物理模型的转化。

3.授课的分层

分层授课主要体现在每周固定2节课的走班分层教学,根据设定的不同层次,按照A类班、B类班、C类班进行独立标准的教学活动。

A类学生是属于在统一进度中能迅速消化理解物理模型的,所以在走班分层教学中要强调“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三个原则,力求在全面达到课标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强化对物理思维能力拓展;B类学生是属于课堂上基本能跟上老师节奏的,但需要一定时间的消化和训练加强,所以在走班分层教学中要强调“强模型、勤应用、习方法”三个原则;C类学生是属于在课堂上勉强或是在个别较复杂模型中难以跟上教学节奏的,他们往往需要对物理模型的重塑和再理解,所以在走班分层教学中要强调“低起点、小坡度、重模型”三个原则。

3.课后训练的分层

课后的练习训练也要体现阶梯性,分层布置,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分层教学的成果。

对A层次的学生,要针对性布置与当天所学物理模型有相关联的创新性,综合性题目,针对这部分学生,要求备课老师要独立命题,是在原有教学配套练习的基础上增加的提高训练;对B层次的学生,则主要以完成学校配套练习要作业的基本要求,并可适当地增加A类学生题目作为选做题;对C层次的学生练习内容以本节课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点为主,并结合配套练习资料,勾选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指明哪几道可以不做、选做。

4.考试的分层

作为分层教学的一种激励机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月考、学期考试等环节,合理设计试题,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C层次的考试试卷要求单独命题,重点考察基础性题型,适当加入中档题型,A、B层次的试卷可以合在一起,以高考要求为命题难度标准,但可以附加题的形式进行分层要求。

C层次学生要想进入A、B层次,报名参加A、B层次的考试,采用A、B层次试卷。并根据每次的考试成绩,按照原先设定方案来确定流动名单,以达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你追我赶、相互激励的效果。

五、分层教学的管理与评价

1.分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设立层次教学管理小组(由高三级物理课组备课组组成):

组长:赖老师  组员:李老师、陈老师、夏老师、陈老师、罗老师

(2)明确工作小组各岗位责任

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制定分层教学的教学任务安排,包括制定适应本年级的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以及检查教学常规各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安排与落实情况、分层教学的质量情况。

各组员负责各板块的教学分层安排,包括制定三个层次班级的教学目标、定期进行检查学生是否被落实分层教学、每学月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具体模块分工如下:

李老师→电场;

陈老师→磁场;

夏老师→电学实验;

陈老师→电磁感应;

罗老师→交流电。

2.分层教学的监督与评价

(1)及时检查,注重各个工作环节的落实。例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评价分层教学;加强对备课、授课、课后练习、测试四大教学环节的检查。

(2)多渠道获得学生反馈,掌握一线现实资料与信息及效果,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调整方案及时调整相关策略。

(3)年级组、教务处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陈东升.高三一轮复习中实施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崔志峰.习材施教,张扬个性——物理一轮复习中个性化教学的一点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14(07).

猜你喜欢

分层模型教学内容
自制空间站模型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