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境界与企业的格局
2020-10-21郑佳明
郑佳明
傅胜龙先生是一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创立和领导的大汉控股集团是中国企业五百强。《傅胜龙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是他公开讲话的讲稿辑录。
《傅胜龙文集》总结了大汉集团二十六年来走过的道路。大汉集团起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钢铁贸易公司,它抓住房地产开发的机遇,成长为一个整体规划建设新城区、新城镇的新型城市建设公司,走出了一条为政界、学界和商界所认可的城镇化道路。在中国经济改革深化、转型升级的历史时刻,大汉再一次华丽转身,站在数字化、智能化、区块链和共享经济的潮头,成长为以职业教育为主业,跨界科、工、贸的控股集团。
正如傅胜龙自己说的,大汉是幸运的,登上了改革开放的“电梯”。大汉关键是走对了路,走的是阳光大道。
第一个“正”是恪守法律道德,守正功成。傅胜龙自己总结,大汉二十六年不搞歪门邪道,不搞权钱交易。大汉靠的是正确的观念、正当的思路。傅胜龙说:“大汉奉行‘纳贤是天,诚信是地,勤奋是路,俭朴是福的经营理念,坚持向圣贤学习,坚持诚信点亮心灯。”1998年,娄底市通往涟钢的路,市人大督办市政府三年未修成的路,傅胜龙垫资千万元修好了,《湖南日报》赞为“修好一条发展路,带出一个小浦东”。大汉的核心价值观也由此升级为“资本=责任、业绩=财富”,只有把有限的资本对接无限的社会责任,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若要取之,必先予之,人心所在,奉献比索取高贵,诚信比资本重要。大汉这一步先手棋,使企业赢在了起跑线上。诚信转化为了“品牌”,良好信誉使大汉经得起风雨。
第二个“正”是正确的战略,守正致远。企业走什么路,关系到企业能走多远的问题。古人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今天做企业,就要处理好企业、政府和市场的三者关系。在市场和政府之间,企业怎么做?民营企业怎么做?大汉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有眼光,才有了后来的大发展。
第三个“正”是正道前行,守正出新。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全球化回潮,中国经济开始调整,科技突破日新月异,大批企业面临生死考验。此时的大汉在战略上进行重大创新,开始产业转移和数字化转型,成立大汉国际工匠院,进军职业教育领域。傅胜龙说:“现代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就是商学院。我们要围绕商学院来搭建组织、团队、文化,这样我们就会找到像华为说的那一口永不枯竭的水井,这口水井就是企业永远长青的价值源泉。”“我们在2017年,确立了大汉3.0版的价值观,就是‘工匠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新的大汉模式,叫‘一网一校一中心”。傅胜龙还说道:“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平台培养百万学生,走向社会。我们的想法与国家倡导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完全吻合,所以我相信我们的商业模式,一定能惠及整个社会。”
《文集》在讲述企业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在阐述大汉的思想理念、大汉的价值观。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家的价值观就是企业的价值观。
大汉的价值观念来源于大汉的实践,与大汉的探索一路前行。傅胜龙有几个观点颇有新意。第一是关于资本的看法。资本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傅胜龙说:“资本最大的价值就是通过市场化极大地提高效能和效率,将人与人、人与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物质财富。”当大汉淘到第一桶金的时候,傅胜龙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资本=责任。”他说:“我在确定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就立了一个规矩,叫作‘资本=责任,这是我对自己的严厉要求。资本有多少,自己的责任就有多少。努力奋斗创造资本的增值,就是为自己确定的责任的增值,资本对我而言不是特权,而是不断地奉献。”这个观点的核心是把资本看作社会的资本,社会效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
第二是关于从资本到人本的看法。傅胜龙说:“完全用资本驱动社会发展已经失效,这个时代转向了价值驱动,转向了信用驱动,转向了人本驱动。资本与人本的科学分工,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民营企业在员工就业、在服务行业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职业教育与培训將是时代的要求;人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将转变为依靠物质世界的改造来实现人的教育和进化,人的一生都走在工匠的道路上。”“心致物值”,“工匠精神创造美好生活”,这个思想不仅新颖,而且深刻。在更多依赖人力资源的民营企业和服务行业,越来越多地依靠有美好精神的人,来创造美好的生活,劳动者也越来越需要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心灵品质。他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为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和美好生活立论。
第三个是关于服务利他的看法。“为人民服务”是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傅胜龙和大汉坚持守望,大力提倡服务利他价值观,他认为:“我们过去可能都喜欢当老大,当资本管理者,当权威,但是未来,没有谁愿意服从你的权威,未来是看你的服务能力。我的转型就是从资本者转变成服务者,不断地让自己去构建服务的能力,来满足他人的需求。”他说:“我们希望员工都能追求一个伟大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实实在在地通过为别人服务来产生自己的社会价值。”他打通了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络,把儒、佛、道中的价值思想作为文明的资源引入大汉文化,使得“服务”的思想与“仁爱”的思想、“良知”的思想、“无所住”的思想、“万物一体”的思想相得益彰,形成丰富厚重的“服务文化”。傅胜龙说:“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核心价值观是一对孪生兄弟,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能拥有什么样的境界,拥有什么样的胸怀,才能站在什么样的平台上,才能看到发展的道,才能拥有更大的群体,才能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服务成为大汉的核心价值观和商业模式。
对科技的重视和创新的追求推动大汉顺利转型。企业家强烈的时代精神和进取精神是企业前进的动力。傅胜龙和大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与时俱进。他有一句名言:“你再犟也犟不过时代。”
时代精神就是改革开放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大汉在坚守红色文化的同时,坚持改革开放。秉中而执两,中庸而持正,中正而致远。傅胜龙说:“改革开放一定是正确的,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就成为不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时代精神还在于高扬科学精神,追求科技进步,坚持互联网思维。他在《文集》里反复讲到互联网和大数据,而且有深刻见解;讲到互联网、大数据,他不像一个企业家,倒像一个大学教授。
傅胜龙的互联网理论还有很多,“区块链”、“工分论”、“共享经济”、“物联网”、“智能化”都有涉及,这些新生事物刚刚出来他就抓住不放,引进吸收,边学习,边转型,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让人感慨,值得赞扬!傅胜龙把大汉转型为一家大型互联网科技工贸企业。短短两年时间,大汉实现了“一网打尽,全网运行”。
从这个《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出,傅胜龙这个资本持有人,除了资本所有者的标签之外,还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共产党员的价值与党性在身上。那么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对待改革开放中创业和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问题。傅胜龙和大汉的样板告诉我们,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民营企业家,有着他们成长的那个年代的历史特点。当今中国,只要接触企业家,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不同于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企业家群体,他们大部分是“下海”,从体制中出来创业,他们并没有在封建主義和资本主义的社会里待过一天,他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曾经是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很多是党员,很多是体制内的官员。他们都经历了五六十年代那种理想主义、爱国主义的灌输,都受到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熏陶,以及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也经历了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改革市场化取向、开放全球化取向的立足点,都是“四个现代化”,都是“振兴中华”,改革开放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潮。这些民营企业家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经营理念,都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他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十分宝贵的人才,世界上难得的企业家群体,应该好好珍惜。
傅胜龙1962年出生,1978年上大学,1992年下海,赶上了时代大潮。从一个农村的孩子,到军工企业的团委书记,到钢贸公司的创业者、中国五百强的掌门人。前年,他提出了让大汉走向世界、走向伟大的宏伟目标,他让我们又看到了久违的理想主义,让人钦佩,让人震撼。他不仅有远大的理想,而且有充沛的感情,某种意义上他在做事的时候是有点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多数情况下是贬义词,指人不够理性,感情冲动。但是当你听到傅胜龙反反复复地讲,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庭条件差的“两差”的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时候,讲到自己甘愿做“三保”——保姆、保洁、保安,甘愿做“摆渡人”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一个“心明眼亮”的人。
企业家的精神境界决定企业的格局,大汉在一个经济相对封闭滞后的省份,勇敢走向时代前列,走向伟大与辉煌。傅胜龙让人得到的最大启发:一是人品正,人品好,有理想,有情怀。可能和他的家庭和那个时代以及他的历程都有关,走得正,所以走得好,走得远。二是他接地气,从实际中来,从实践中来,从老百姓中来,实践经验丰富,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长于总结,与时俱进。他对当代潮流,包括世界,包括中国,包括科技,包括文化的最新发展,比很多年轻人还了解。他的经营理念、改革构思、团队建设都是一流的,这使他带领的企业和队伍不落伍、不过时。四是他有智慧有能力有定力,正因为有了心中的阳光,又有了知识和智慧,还有虚心学习的态度,所以,他领悟了很多别人没有领悟到的东西。他的很多发言和讲话超过了众人,有哲理有深度,语言虽然平实,但是有说服力,有启发性。这不是恭维的话,是一些真实的体会。我虽然认识很多政界、商界、学界的名人,但是和他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他的理念我基本都是赞成的,这也是我为何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