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探索

2020-10-21谢炜

出版广角 2020年18期
关键词:社科高质量学术

【摘要】  学术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是学术出版机构加速转型、促进科研进步和提升学术话语权的必由之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从专业化的学术出版内容体系、以作者为核心的学术服务战略、柔性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智慧出版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着手,从粗放、单一的出版向精细化、多元化的高质量型出版转型,打造了学术资源的整合、运营、传播及知识服务平台,为新时代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实践经验。

【关  键  词】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智慧出版;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谢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1【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8.001

党的十九大为包括出版产业在内的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等系列文件的出台,推动了新时代出版领域深化改革的步伐。出版产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守正创新,提质增效,不断探索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学术出版是以学术作品为主体的出版活动,服务于学术成果转化及传播,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延伸和衍化,是学术生产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学术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关系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反映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学术发展水平。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就是坚持出版内容的高站位、高品质,通过以数据、流量、专业和平台为抓手的学术出版融合发展全体系建设,实现生产的高质量、高效能和传播的精准化、全球化,进而促进我国学术科研进步,提升学术话语权,增强文化自信,支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也是学术出版机构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是出版战略布局的增长点和新动力。

一、问题与挑战:现阶段我国学术出版的薄弱环节

1949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术研究条件、科研人员数量的稳步提升,我国学术出版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同时,我国学术出版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阻碍了学术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1.出版内容存在同质化、平庸化问题

当下,一方面,我国一些学术研究者为完成科研任务而出版学术成果,造成学术价值缺失和出版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我国学术出版机构缺乏评判学术图书价值的科学机制,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体制和激励机制僵化,造成学术著作缺乏科学的评判依据和标准,出版内容同质化问题突出,难以保证学术质量。我国作为年出版量世界第一的出版大国,却未有足够的学术品牌与之相称;学术出版集中度偏低,学术出版规范缺失、专业性不强,与学术出版强国还相去甚远,难以有效服务于学术生产,促进我国整体学术能力的提升。

2.出版产品形式相对单一

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学术生产、获得、共享的方式和规模,大大提高了学术研究的效率。然而,新的学术生产手段还不能得到普遍推行,使得学术成果呈现方式单一,多形态学术产品没有形成合力。我国学术出版业务的横向、纵向整合程度都相对较低,学术成果的共享与链接缺失,基于学术需求的专业数字学术内容垂直分发平台亟待建构,数据开放、数据质量和语义出版等基础建设尚未完善。学术出版机构面对数字时代冲击,创新动力不足,合作意愿不强,也使得学术成果的共享、获取存在障碍,一体共享化的学术生态圈难以形成,阻碍了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3.学术出版生产流程一体化建设有待加强

出版物的经济效益是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时下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已造成市场销售好的图书大量重复出版,而学术成绩突出、市场效益弱的学术成果无法引起重视,使得图书结构严重失衡,出版对学术科研的鼓励和提振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在出版社生产运营中,学术图书的编辑、出版、发行分别处于不同的生产环节,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分散度高、沟通和协调难度大,造成销售部门对作者和生产动向了解不足,而生产部门也无法紧跟市场需求,运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严重不足。同时,学术出版机构重复劳动现象突出,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亟须改善运营模式,强化沟通和协调机制,精简工作流程,严控成本,做到双效统一,积极提升学术出版的社会效益、学术效益。

4.学术出版社管理相对滞后

出版社是学术出版的运营者,承担着学术出版的策划、统筹和内部管理的职责。学术出版的运营和内部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术出版的质量,影响着学术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出版社面临意识形态领域把控难、人均效益增值低、制度流程不完善和学术编辑专业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亟须改善运营,加强管理,不断推动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

5.学术出版服务理念亟待更新

学术出版是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影响力和推动学术研究整体发展的关键环节,传统学术出版并未形成学术服务供应商的理念。学术出版活动更多地偏向于单项的内容生产,对出版成果的反馈、内容的维护及更新速度较慢,没有形成以作者为中心的学术出版生态。学术著作的推广范围较小、推广形式较单一,效果有限,难以形成有足够影响力的学术品牌。尤其是在国际推广方面,学术作品翻译难、传播方式单一和项目运作专门人才缺乏等问题使得国际学术出版市场缺乏中国声音,中国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受限。

目前,学术出版的风险和困境成为阻碍学术出版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家发展中的学术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深入开展自我发展评估和学科布局调整,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促进学术出版企业的转型升级,致力于为我国学术发展和学术出版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融合发展、协同共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高质量发展探索之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下简称“社科文献”)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自1985年建社以来,已经历两次创业,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转型。面临新时代学术生产方式、学术研究环境的演进,社科文献意识到学术出版的危机和困境,强化政治站位,以坚持融合发展、坚持专业化精神、坚持以作者为中心的战略、坚持改革创新的“四个坚持”为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切实构建社科文献高水平治理体系(制度重构、流程再造、智慧出版3.0),以数据、流量、平台和专业化为抓手,积极探索中国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之路,推动学术出版机构转型。

1.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构建专业化的学术出版内容体系

思想意识形态引领是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務。学术出版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要牢记使命担当,善于将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以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和传播中国思想为己任;突出时代主题主线,全面、多角度地总结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全面展示中国改革发展的向好局面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在拓展海外市场、做好出版社国际化布局的同时,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在这个过程中,学术出版要始终把党的领导要求贯穿于阵地建设、学科建设、编辑出版、营销推广和人才建设等各环节,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内容资源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和基石,也是企业发展最有力和有效的抓手。从市场化改革到如今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社科文献紧抓内容建设,坚持专业化发展,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内容建设的有效路径。

(1)以专家委员会指引专业出版方向。社科文献学术专家委员会由一大批在国内外拥有高知名度、关注学术图书出版事业的专家学者组成,承担社科文献中长期发展规划审议、年度出版计划咨询、重点图书出版项目评估与审议和评奖图书推荐等工作,提供学术支持,为学术出版指明了专业出版方向。

(2)以分学科编辑委员会提升专业学科建设。在出版行业强调提质控量的背景下,社科文献的学科建设更加精细化、专业化,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和学科规划,在出版社编辑工作委员会下设7个学科和5个专项的分编辑工作委员会。这些分编辑工作委员会负责各学科选题规划,委员由各学科资深编辑及外部专家担任。分学科编委会通过优化选题结构进一步提高图书产品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提升了社科文献的学术品牌形象。

(3)以内容分社构建专业化学术出版平台。社科文献的编辑部门更名为内容部门,内容分社专注平台化建设,找准专业化定位,筑牢优势学科,适当控制图书品种,努力打造精品力作,促进内容多形态出版,全面提升单品种效益、人均效益和部门整体效益,积极推动内容分社向学科专业型、质量效益型和融合发展型转变,使内容分社真正成为专业学科资源的整合平台、学术出版的传播平台及学科出版的人才锤炼平台。

(4)以编辑室专业运营推动学术出版生产。学术出版机构编辑室是根据学科或主题领域设置的由专业编辑构成的行动单元,在分社平台上运作,是学术出版机构学科建设的主体。编辑室基于所关注的专业内容,深入专业领域寻找目标用户的共有属性,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全方位适应且服务于专业领域知识服务的各个链条。社科文献通过加强编辑室学科专业建设,凸显编辑室专业特长和学科建设优势,鼓励编辑室开创基于学科优势的学术图书品牌。

(5)以学科编辑转型提升学术生产质量。社科文献严格执行专业编辑审读学术稿件制度,明确学科编辑的专业审稿范围,落实专业审稿制度,从源头保证了专业学术出版的质量。社科文献进一步强化编辑组稿与审读意识、学术与科研能力及编辑专业素养,鼓励编辑创造内容质量好、学术水平高和市场效益佳的精品力作,强化组稿编辑的审读、策划、管理、编校和推广等职能,使其真正成为复合型出版人才。

(6)以学术科研工作推动研究型出版社的建设。社科文献大力推进学术科研工作,成立皮书研究院、科研管理办公室和博士后工作站,颁布《出版社科研管理办法》及实施办法,为研究型出版社建设打开了新局面。目前,社科文献承担了5项国家社科基金在研项目,充分展现了出版社的学术科研能力。社科文献鼓励员工参与学术共同体活动,担任学术兼职,并发表学术文章。

2.打造智慧型出版社,构建多维产品格局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术生产方式和学术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了知识需求精准化、学术研究数据化和学术生态共生化的特点。学术出版社要完成从纸书出版者到知识服务者的身份转变,就必须将技术真正融入出版,切实做好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工作,以适应时代和学术研究的需求。在长期的学术出版探索过程中,社科文献深入剖析产业现状,结合学术发展态势,参照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了智慧型出版社建设战略。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5G和区块链等技术,社科文献着力探索智慧出版社3.0战略布局,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数据、流量、平台”为指导,全面整合资源、技术和数据,推动智能化管理服务变革。社科文献积极构建数据中台,发挥数据大脑的作用,利用高质量的数据治理和数据服务提升出版社生产经营效率和决策能力,支持新业态创新;构建新的社内信息化基础架构,建设技术中台,支撑业务部门快速地构建低成本的数字产品和服务系统;实现业务模块化,减少技术重复开发,构建稳定、高效和便捷的技术应用体系;形成基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垂直领域的云上数字化学术服务生态平台,探索数字化新业态和内容价值变现新途径,实现智慧型出版社建设目标,支撑社科文献的高质量发展。

学术出版数字化转型是为学术出版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利用新技术提供高附加值解决方案的智慧出版,而学术出版全流程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又为学术成果的快速出版、发布、传播与分享提供高效支撑。在智慧出版战略的指导下,社科文献通过多维度数字产品及服务,将内容部门的发展、科研平台以及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规范的制定与培训和国际出版合作等工作,都纳入融合发展的整体架构和制度性安排之中,构建融合发展学术生态圈,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科研能力和影响力,从整体上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3.以高效能驱动理念,建立生产运营体系

高质量的学术出版需要现代出版经营管理体系的支撑。学术出版社要加强对出版生产运营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强生产运营能力建设,提升生产链条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为学术出版社产品质量和运营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社科文献坚持以作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了多维驱动的生产运营体系。

一是优化管理,强化生产流程管理。社科文献对生产业务信息管理采取主线思维、分类管理的模式,建立全产品ERP流程,规范图书、数字出版和国际出版等产品的生产流程;不断完善重点项目信息化建设,加强项目申报全流程服务保障;建立线上版税结算报告系统,善待每一位作者和合作方,保证优质出版资源的可持续性;建立生产倒计时机制,严控生产周期及成本。

二是搭建文稿加工平台,多路径管控生产质量。社科文献形成社内、社外编辑及济南文稿中心三支队伍,加快校对业务生产效能,充分利用社内外人力资源构建社会化文稿加工平台;加强图书生产前端管理,严格执行预处理及专家审稿制度;加强编校质量管控体系建设,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生产环节。

三是提升设计制作生产能力,优化产品终端體验。社科文献秉持设计是生产力的理念,打通平面设计、网络视觉设计、空间设计和会展设计,通过设计工作委员会形成设计整体规划;发布《社科文献VI管理手册》,确保社科文献的品牌形象在视觉上的统一,根据现有品牌定位,实施设计分类管理机制;设立设计与工艺创新实验室,不断探索设计新领域。

四是以项目制为核心,全方位调动生产资源。项目是经营管理的基本单元和细胞。社科文献以项目为纽带,以学术资源建设为核心,通过平台和技术无缝连接业务和职能部门,形成多元化的任务团队,并构建跨部门、跨职能、跨层级和跨区域的高度协同关系。

4.以人为本,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多年来,社科文献不断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步伐,通过构建灵活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促进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高效优质的管理体系。社科文献在国际出版、信息化、资产管理、设计和薪酬考核等专业职能领域采用专业委员会治社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专业委员跨部门综合协调、业务指导和决策咨询的作用;以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为切入点,构建优质高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平台与制度体系,有效提升了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推进组织变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内部组织结构及流程的重构再造,破除传统部门与新兴业务部门的界限,深化团队协作、共同发展的平台意识,在变革中激发组织架构的活力。

二是完善立体化的管理制度。社科文献构建了现代企业的内部管控模式,根据发展需要建立符合出版企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使制度发挥出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用,为出版企业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社科文献在党的建设、学术资源建设、科研管理、生产运营、皮书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订立了一百余项制度,从各个方面保障了企业发展的科学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推动了社科文献高水平治理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4月,社科文献发布《2020年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工作方案》,全面盘点、梳理现有规章制度,着力检查落实情况和执行效率,对标企业发展及行业发展态势,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及先进性,从制度上促进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打造复合型专业化人才体系。人才是出版社长期发展的基本保证,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社科文献一直践行“编辑是出版社的主体”这一人才强社理念,始终坚持对编辑队伍的系统性培养,拓展人才的广度和深度。社科文献实行资深编辑导师制,由导师通过传、帮、带指导工作,帮助年轻编辑成长。2018年,社科文献开始实施编辑分类管理,将编辑队伍分为组稿编辑、营销编辑、文稿编辑和技术编辑四大序列,并设计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启动“名编辑”选拔工程,在行业内率先推行出版社高端人才评价及激励政策;全力打造数字编辑、信息技术和数字产品营销三支信息化与数字出版人才队伍,为融合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以国际化视野挖掘并引进学术出版专业人才,致力于打造一批掌握国际通行学术出版规则和站在国际学术出版前沿的编辑队伍,以高质量人才保障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强化企业文化理念。社科文献积淀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科文献企业价值观,增强了全社员工在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上的凝聚力,朝着社训“用心、专业、创新、共享”的方向发展,并构建了以人为本、阳光创业、快乐分享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形成基业长青的文化传承机制,不断提升全社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社科文献全面践行专业学术出版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

5.以作者为核心,构建学术服务新理念

以作者为核心的出版理念,是指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多元化的学术知识服务,构建以作者为中心的学术出版生态。目前,社科文献已形成集图书出版、学科建设、数字出版、国际出版、学术传播、学术规范、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项目申报和学术交流平台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知识服务体系,通过多形态、高质量的学术产品,多维度、全方位地构建了学术出版新生态。

社科文献发布了从作者立场出发的学术服务指南——《作者手册》。该书内容包括学术出版物的类型及相关规范要求,出版类型及流程,表格、插图和地图的制作要求,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类别与体例等。社科文献通过发布《学术出版研究——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构建了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图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学术出版机构的学术出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社科文献还深耕“走出去”路径,其国际出版分社集版权贸易、合作出版、海外宣传推广和海外销售全流程业务于一体,拥有一批覆盖英、法、俄、日等多个语种的专业国际出版人才。社科文献国际出版分社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成立了斯维特分社,实现了从图书“走出去”到资本 “走出去”;通过学术交流和国际书展等方式搭建国际化学术传播平台,实现了从图书“走出去”到学者“走出去”。社科文献通过构建以作者为核心的学术出版生态,为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成果源,并助力学者成长,从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三、 结  语

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学术出版的目标和使命。为了顺应我国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消除我国学术出版行业发展滞后的不良效应,社科文献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从粗放、单一的效益型出版向精细、多元的质量型出版转变,逐步形成了学术成果优质转化、学术共同体完善构建的良好态势,切实有效地为提升学术出版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贡献了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谢曙光. 学术出版研究: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谢曙光. 作者手册[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4]曹世生,范军. 融合创新:以新技术赋能出版高质量发展[J]. 科技与出版,2020(5):29-34.

[5]方卿,张新新. 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面向[J]. 科技与出版,2020(5):6-13.

[6]邬书林. 关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 出版参考,2019(1):1.

[7]谢炜. 智慧出版:数字时代的学术出版转型之路[J].文献与数据学报,2019(4):97-103.

猜你喜欢

社科高质量学术
社科成果展示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人文社科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