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出版社编辑的学术能力:内涵、问题与提升路径

2020-10-21孙保营

出版广角 2020年18期
关键词:出版社学术图书

【摘要】  编辑作为高校学术出版的核心资源,其学术能力包括学术洞察力、学术判断力、学术鉴别力、学术交往力和学术表达力等。文章基于当下高校出版社存在的问题,提出编辑要坚守理想,勇担重责,激发学术能力提升,出版社要牢记初心,打造品牌,完善学术能力提升,以有效提升编辑学术能力,打造学术出版品牌,为新时代发展创造出丰富的学术精品。

【关  键  词】新时代;高校出版社;编辑;学术素养;学术能力

【作者单位】孙保营,郑州大学出版社。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青年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研究”(2019BKS03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8.008

学术著作是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对实现学术价值、推动专业知识和学术思想的传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学术出版提出了更高要求,寄予了很大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提出了“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四个坚持”的要求,可以说为学术出版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根本指导。在学术出版中,高校出版社是主力军。我国现有高校出版社108家,以“服务大学、服务社会”为办社宗旨,以学术出版为核心。编辑作为学术内容的选择者、策划者、加工者、过滤者、把关者和推进者,是高校出版社文化责任的主要承载者和担当者[1]。

学术质量反映着学术著作的出版价值,而编辑的学术水平、学术能力和学术品位直接决定着图书的学术质量。高校出版社编辑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的提升,从微观上来看,是新时代赋予他们的神圣职责,也是编辑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从中观上来看,是高校出版社高品质学术出版的要求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宏观上来看,是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出版社编辑学术能力的内涵、问题与提升路径,是一个严肃的学术命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基于研究问题的需要,本文的编辑主要指学术图书编辑。

一、高校出版社编辑学术能力的内涵意蕴

学术是一种探索真理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学术”是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学术能力是对某一学问开展系统研究的相关素质和能力。高校出版社学术著作的出版,要求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及广博的学识。基于工作及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作为高校出版社的学术编辑,其学术能力有着特殊的内涵意蕴。

1.主动探索学术前沿、敏锐捕捉学术信息的学术洞察力

学术洞察力是学术编辑探索学术发展前沿动态、捕捉学术发展最新信息的能力。高校出版社学术编辑要始终对所从事学科的学术前沿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对该学科方向的研究状况,包括热点、难点、走向、价值等学术信息具有较强的职业敏感性、预见性和洞察力[2],并愿意以开放的视野持续跟踪该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能敏锐挖掘、分析和利用有效信息,注重前瞻性和热点性,从而准确捕捉到选题信息,针对有效信息进行选题策划,并选择和帮助优秀作者围绕选题开展创作。

2.科学判断学术价值、客观做出学术评价的学术判断力

学术判断力是指编辑对书稿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的准确判断能力以及客观做出学术评价的能力。高校出版社学术编辑在策划和编辑图书时,要以学术创新为标准,判断一个选题、一本书稿的学术意义,并利用抽丝剥茧的编辑能力,发现隐藏在其中的价值和亮点[3];用较强的学术判断能力从整体到局部、从前言到目录、从注释到文献、从研究方法到研究创新,从意识形态、学术语言、学术思想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对书稿进行全面审视,对学术价值进行科学判断和评价,并能够发现书稿的学术问题,对书稿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

3.准确开展学术鉴定、理性进行学术欣赏的学术鉴赏力

学术鉴赏力是指编辑对学术书稿的学术问题、学术方法、学术实践的鉴定和欣赏能力[4]。学术鉴赏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术鉴别力。高校出版社学术编辑要有明辨是非的政治观念和责任意识,把好意识形态关,确保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对书稿的语言文字、学术内容和书稿体例等进行学术识别,对书稿中的错误、虚假观点和信息进行准确鉴别,并提出科学的修改意见;要有强烈的学术不端防范意识,自觉抵制学术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风气,引领学术健康发展。二是学术欣赏力。学术编辑要具备学术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善于发现书稿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蕴,并指出学术美学的不足,给出提升的思路和方法。

4.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有效推动学术沟通的学术交往力

学术交往力是指编辑与作者以及相关专家进行學术交流及沟通的能力。在策划选题时,编辑要与高水平专家和学者进行良好的学术互动和沟通,以获得前沿的学术出版选题;在组稿和书稿撰写过程中,编辑要与作者进行顺畅交流,做到相互补位,完美合作;在出版过程中,编辑要与三审三校人员、质检人员等进行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图书出版后,编辑要与读者进行良好沟通,以获得他们对图书的客观学术评价和建设性建议。

5.熟练运用学术语言、正确阐明学术观点的学术表达力

学术表达力是学术编辑通过熟练运用学术语言正确阐明学术观点、准确表现学术成果的能力。学术表达力分为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编辑在与作者等进行语言交流时,要有高超的语言沟通能力,能把对选题的认识、观点、书稿的特点、不足等与作者进行充分沟通,并进行恰当的学术评价;同时,在出版流程中,能通过娴熟的语言表达与审校人员进行顺畅交流。就文字表达能力来说,编辑要编写高水平的选题策划方案,并撰写让作者充分认可的高质量审读意见。图书出版后,编辑要针对图书的创新思想、创新理论等方面撰写出受社会好评的学术书评。同时,编辑要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能撰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二、高校出版社编辑学术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术出版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其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于编辑学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存在一系列问题。

1.出版过程重形式、轻内容,导致编辑学术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当下,在生产过程中,很多高校出版社往往“重编校轻学术、重形式轻内容”,忽视对图书学术质量的保障[5]。这些学术著作虽然没有内容、编校等方面的质量问题,但是乏善可陈,缺乏学术创新。一方面,出版社对编辑考核的硬任务是编辑文字的数量和质量,而对编辑学术含量仅进行软约束,对编辑的学术能力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编辑是“有术无学”的一种职业,对学术编辑的角色、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存在认知偏见,认为编辑的工作就是文字改错和润色等,看不到编辑在策划、审读等方面的学术作用,导致编辑的学术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2.当下的学术出版环境难以吸引高水平的学术编辑

学术图书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项技术开展的具有较高深度专业研究的出版物,其最大特征是专业性和学术性[6],对编辑的学术素养、学术能力、学历和职称等要求都很高。基于学术出版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特点,学术编辑的工作强度比较大。但是,因为学术出版单本利润低,经济效益差,所以编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学术编辑的职务进步、职称晋升空间小,很容易遇到发展的天花板,个人成就感比较低。基于此,高校出版社对高学历、高职称和学术能力高的人才缺乏吸引力。

3.学术出版效益低的困境使得出版社难以培养编辑的学术能力

学术图书呈现明显的研究性特征,具有品种数量多、读者规模小、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和经济效益低等特点。这就导致了学术出版单本经济效益较低的出版困境。但是,学术出版要求高,需要编辑具有专业而全面的学科知识。学术出版涉及的学科较多,仅人文社科类学术图书就包括文史哲、经管法等多个学科门类。出版社不能保证编辑与每本书稿专业的一致性,从而难以培养编辑的学术能力。

4.经济效益的考核机制弱化了图书的编辑学术含量

高校出版社由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要靠完全的市场化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很多出版社面临经济效益考核的压力。一些出版社过度追求品种、数量规模,选择短平快的粗放式出版方式,而一些编辑往往把更多精力放在经济效益上,难以静下心来对书稿精雕细琢,导致图书的编辑含量比较低。而编辑含量的多少是编辑对图书加工作用大小的重要体现,编辑含量是学术图书学术质量的有效保障。一些高校出版社由于经济考核的压力而弱化了图书的编辑学术含量。

5.網络化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编辑学术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互联网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深度阅读、经典阅读变得稀缺,代之以刷屏文化和手机快餐式阅读。碎片化阅读、浅阅读和快餐式阅读成为阅读新常态,严重制约了编辑学术能力的培养。很多年轻编辑缺乏人文素养和学术积淀,对问题缺乏理性分析和辩证观点,对书稿的编辑流于表面,不能提出建设性学术观点和学术建议。

三、高校出版社编辑学术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路径

培养具有学术追求并有较强学术能力的编辑人才对提升高校学术出版水平和出版质量至关重要。编辑学术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出版社和学术编辑共同努力,并采取科学的应对之策。

1.个人层面:坚守理想,勇担重责,激发学术能力提升的内生动力

(1)坚守学术编辑理想,勇担学术出版责任。学术编辑要敬畏学术,崇尚学术,坚守学术理想,自觉把编辑职业转化为实现理想的事业,深刻认识到学术能力提升对图书出版质量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7]。同时,学术编辑要自觉将学术出版追求与新时代对学术出版的高品质要求结合起来,坚定学术出版自信,提升学术出版品质。中国古代的司马迁、司马光、纪晓岚,近代的张元济、邹韬奋、叶圣陶,当代的陈昕、谢寿光、贺耀敏等都是具有学术情怀与文化担当的学者型编辑和出版家,是学术编辑们学习的楷模和践行的榜样。

(2)拓宽学术知识视野,培养学术文化素养。学术编辑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要摒弃碎片化、快餐式的学习和阅读方式,真正静下心来进行经典阅读和深度阅读,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多学科知识,夯实人文素养,做学术和学问的杂家;要多读书,读好书,增强文化底蕴,提升学术编辑的“六性”,即文学的感性、史学的智性、哲学的悟性、科学的理性、艺术的灵性和伦理的德性[8]。同时,学术编辑还要努力提升英语水平,学习和把握国外前沿科技知识和学术动态,拓宽国际化学术视野,提升编辑学术图书的国际化能力。

(3)开展学术文化交流,激发学术发展活力。学术编辑要积极开展和参与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学术水平和能力。在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会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不同学术观点在会上进行碰撞和交锋,编辑能通过参会快速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学术编辑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和认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策划高水平选题、选择优秀作者及获得学术界支持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学术编辑要充分利用所在高校的学科优势,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博士论坛等,以获取最新学术知识。

(4)注重学术理论实践,提升学术研究能力。首先,学术编辑要充分发挥所在高校的优势,主动申报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课题,以课题带动学术产出;要利用所在出版社的学术出版优势,通过撰写并出版学术著作提升学术能力。其次,学术编辑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深造以及论文的发表努力提升学历和职称。再次,学术编辑要主动加入相关学科的科研团队,共同学习,加快在该学术领域的成长。最后,学术编辑要积极参与科研实践,获取书本之外的专业学术知识。比如,人文社科类编辑可以参与社会调研、田野调查等;自然科学类编辑可以走进学科实验室和生产线,随时按照工作需要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储备。

(5)构建学术发展愿景,实现学术编辑价值。学术编辑的工作单调、重复而又有技术含量,在处理繁忙工作事务的同时,编辑要积极适应角色定位,科学合理规划个人学术发展愿景,引导学术的专业化发展[9]。通过规划学术发展愿景,学术编辑可以明确自身的学术发展目标,保持学术发展热情,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的提高,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认同感。学术编辑在制定发展愿景时要突出个人优势和兴趣,并与出版社学术出版方向相一致,以服务出版社发展为根本准则,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出版社层面:牢记初心,打造品牌,完善学术能力提升的外部条件

(1)牢记学术出版初心,打造学术出版品牌。高校出版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学术出版立德树人、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初心和目标,夯实学术出版基础,打造学术出版品牌,要摒弃以多品种换短期利益的出版导向,在控量提质上下功夫。出版社可以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等项目的实施为引领,培育出版品牌,提升编辑学术能力。比如,郑州大学出版社近五年成功申报并实施了六项医学学科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其中,两项基金项目结项时被评为“特别优秀”,出版了60多种高品质医学图书,打造了郑州大学出版社医学出版的品牌,奠定了在创伤医学出版领域的地位,培养了十几位优秀编辑,极大地提升了医学编辑的学术能力。

(2)严格执行编辑准入制度,强化学术导师作用。为了充分体现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的重要性,高校出版社要严格执行新编辑准入制度,提高招聘条件和标准。招聘的编辑要甘于寂寞,热爱编辑工作,愿意从事学术出版事业。高校出版社要在工作及学术能力提升上实行导师制,为编辑配备社内导师和校内导师。社内导师主要负责编辑的学术出版技能培养,校内导师则引领编辑掌握学术前沿知识和学科发展动向。郑州大学出版社推进实施的导师制培养模式,为26人配备了导师,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指导编辑快速成长,使得编辑的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制定科学培养方案,夯实学术能力基础。第一,高校出版社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设定学习内容和目标,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第二,高校出版社要制定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培训教师必须是该学科领域的专家,以确保讲授内容的理论性、学术性、思想性和权威性。第三,高校出版社要每半年举办一次社内学术能力和业务能力的技能竞赛,并鼓励编辑参加全省及全国的技能竞赛。第四,高校出版社要建立与高校的科研对接机制,借助高校平台为编辑提供科学指导,鼓励编辑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第五,高校出版社要通过激励机制积极引导编辑撰写学术文章,提升学术素养。

(4)建立严格的编辑审稿流程,提升学术编辑含量。编輯含量凸显了图书编辑学术水平和能力,而要提升编辑含量,出版社必须制定严格的审稿制度,对编辑审稿流程进行严格管理。在审稿流程的规范下,编辑在自己的学术方向上开展编辑工作,对图书的创新性、理论价值、实践价值、研究方法、学术规范和写作水平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出版社要通过制度设计让学术编辑真正成为社会先进文化、学术潮流的把关人和判断者,探索提升学术编辑含量的科学路径,凸显编辑在学术出版中的地位和作用。

(5)提高编辑待遇和地位,增强编辑职业自信。高校出版社要在物质、精神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对编辑给予高度关切,提升其待遇和地位,让编辑有获得感和归属感,增强其作为学术编辑的职业自信。针对学术出版工作强度大的特点,高校出版社应营造良好的出版文化和环境,让编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工作和生活;在考核方面,要大幅提升社会效益权重,降低经济效益权重;在工资、奖金待遇方面,要略高于同类非学术编辑;在职业发展方面,要提供广阔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在职称评审和项目申请方面,要对学术编辑给予政策性倾斜。高校出版社通过系统的制度性安排可以充分调动编辑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心无旁骛地开展工作,主动提升学术能力,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学术图书。

四、结语

高校出版社编辑的学术视野和水准决定了学术著作的质量,而高水平学术著作的出版是我国学术繁荣和文化昌盛的重要标志[10]。高校出版社要立足于服务教育教学及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出版目标,注重对编辑人才的培养,提升编辑成长效能。学术编辑要怀着对学术出版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站在学术发展前沿,洞察学术发展动态,提升职业韧性和学术能力,创造出不负时代、不负历史的学术精品,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学术力量和创新能量,为我国建成学术强国和文化大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永斌. 新时代学术出版编辑培养的若干思考与实践[J]. 科技与出版,2019(3):126-129.

[2]高生文. 话语基调下学术期刊编辑之学术引领性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18(1):102-106.

[3]佟英磊. 坚守专业化 开拓多形态——新时代人文社科编辑发展之路探析[J]. 出版广角,2020(1):55-57.

[4]所静,冯蓉,权燕子. 大学出版单位编辑的学术能力及培养策略——以天津大学出版单位为例[J]. 科技与出版,2016(3):15-18.

[5]李文娟,张红霞. “双一流”建设契机下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人才的发展之路[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1):64-69.

[6]张海丽. 数字时代学术图书出版的思考[J]. 出版广角,2020(10):57-59.

[7]姚玲. 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如何提升学术能力[J]. 传媒,2019(8):25-27.

[8]马伊颀. 新时代应全面提高编辑队伍的学术和理论素养——专访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J]. 中国编辑,2018(11):4-10.

[9]江桂珍. 学术期刊编辑专业化发展策略探讨[J]. 编辑学刊,2020(3):66-70.

[10]恽薇. 培养学者型编辑人才,提升学术原创图书品质 [J]. 出版广角,2019(17):48-50.

猜你喜欢

出版社学术图书
我等待……
图书推荐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