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现代礼仪课程教学创新

2020-10-21金铭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高校课程教学模式

金铭

摘 要:当下高校的现代礼仪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创新似乎成了一个难题。高校礼仪课的基本教学理念、礼仪课程内容的选择、形式是否具有吸引力等都成为重要的教学研究对象。礼仪教育应该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学生毕业之前应急救急课。本文从分析评价高校现代礼仪课程教学的两种基本模式入手,提出探索“专业礼仪+思想文化+实践评估”的教学模式,以求推进高校礼仪课的教学进步。

关键词:高校课程 现代礼仪 教学模式

引言

高校的现代礼仪课是学生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的一种把“社交礼仪”和“工作内容”对接的素质教育课。传统的高校礼仪课程常常把礼仪的基本内容及其素质要求当成毕业生就业课的一部分。这样的教学理念暴露出很多大学并不重视礼仪课程的现状,在刚进入大学时并没有基本的礼仪课,而只在毕业时才进行所谓的救急应急的礼仪教育课,这样课程往往走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高校现代礼仪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其评价

我国高校教育课程中正式地推行礼仪课已经数十年了,形成了一定的教学规模和相应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基本的礼仪课程并没有渗透进专业文化课程的教育之中,每一个具体地专业中开设的礼仪课程的效果差异巨大,礼仪课在不同专业之间的设置是有差异的。更多的礼仪课程往往是网络课和选修课,因此,高校礼仪课的影响力降低和存在感削弱也是必然的结果。

1.通识礼仪课由线下全面转移到线上,课程相对机械和落后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因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很多职业教育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某些应用专业的基本职业礼仪,这样的现代礼仪课程通过通识型的线上教育课与其他高校进行分享,许多高校把线上的现代礼仪课当成选修课或者网络课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和教学成果的共享,但是直接接受他人的教学成果的过程变得容易,在另一方面也打消了礼仪课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同时,甚至在对待课程的方式上,选修课和网络课往往使得学生产生了一种“这个课不重要”的感觉。

2.专业礼仪课有学校和专业的特色,缺乏普适性

高校中一些具有服务性质的专业课程,例如商务类和服务类的专业,这些礼仪教学常常是走在其他专业的前面。例如,空乘专业的礼仪教育往往有着严格的岗位要求,现代礼仪课程的设置也是相对比较精致和具体的。一些基本的礼仪程序要反复刻画在大脑中形成长效记忆,一些重要的礼仪姿势、手势或者问候语等都要深入地探究其背后的心理学依据和原理内容,以求更好地为对象服务。但是这样的课程的缺点是没有普适性,无法做一定范围的推广教学。这种特色课的设置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才可以适应普通高校学生的礼仪教育。[1]

二、探索“专业礼仪+思想文化+实践评估”的教学模式

现代礼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出具有现代礼仪的符合现代社交需求的合格的人才。我们要深刻理解礼仪在社交需求中的重要作用,礼仪教育不能是仅仅注重外在形式的表面功夫教育,而要注重内在的健康的思想文化教育,礼仪教育因此也和其他文化课程的素质教育是紧密联合在一起,没有健康思想文化的礼仪是虚伪的虚假的。最后,现代礼仪教学还要经得起交际实践的检验,很多现代礼仪课程实践性不足也是引起不了学生兴趣的重要原因。

1.“专业礼仪”到“通用礼仪”:礼仪教育的共通性

在高校中,诸多的专业礼仪课程已经有了充足的发展,这对通用的现代礼仪课程的教学创新是具有启示性意义的。专业礼仪教育往往注重实践,同时对礼仪的细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又经过专业的心理学的分析,以此学生对每一个礼仪背后的心理学因素和运用机制的全面而深入了解过的,这些教学实践环节都对普通礼仪课程的设置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现代礼仪教学是变通性极强的教学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因材施教,专业礼仪课的一些礼仪课程是没有较强的通用性的,作为一般性的现代礼仪课程可以借用和改进有些具有通用性的礼仪课程。

2.拒绝只有外在礼仪形式没有健康思想文化的虚假礼仪教学

礼仪教学不是外在的表面的礼仪形式的教学,而是外在和内在相结合的教学,在礼仪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文化,养成学生积极乐观交往心态,拒绝虚假的礼仪。[2]现代社会礼仪交往表现在各种各样的方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礼仪交往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重视,因此,在多彩的民族礼仪交往中,常常要重视展示民族文化和国家形象,在礼仪交往中应當注重对中外各个国家的基本礼仪形式的学习,要坚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仪。此外,在礼仪考核中,教师应该坚持开放性的考核原则,重点考查学生礼仪常识的获得和礼仪素养的养成,并结合实践中的基本应用情况。

3.现代礼仪教学要经得起交际实践的检验

现在高校的现代礼仪教学往往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课程的基本设置不明确,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不明确,因此,在建立和完善基本的课程中也要重点设置考察方式。从实际需要反推教学课程的设置,我们可以得到教学课程设置基本要求,也要果断删减没有必要和没有效果的课程。礼仪课应该分门别类地进行,例如,通用的社交礼仪教育要和专业的礼仪教育区分开来;日常礼仪、商业礼仪、外交礼仪、经贸礼仪等等也要进行区别的对待。礼仪课程应该从大一入学开始就设置起来,并结合相关文化课把专业文化课程和礼仪教学相结合,使礼仪课程更接地气,更符合学生的课程要求。[4]

结语

无礼不成人,礼仪、礼貌的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教育项目之一。每个人身上表现出的礼仪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基本体现,在全面素质的发展过程和人的成长过程之中,礼仪的成长无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从小到大学生接受的礼仪教学并不少,可是很多效果是不尽人意的,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应该把礼仪教育作为基本的教育,紧紧把礼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戴晓丹.浅谈高校礼仪课内容的设计思想与要点[J].高教研究,2010(22):36.

[2]林莹秋.高职院校现代礼仪课程教学的反思[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125-128.

[3]张丽娟.社交礼仪课程实训教学及考试改革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2):259.

猜你喜欢

高校课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从通识教育理论演进看其指导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绩效评价的探讨
高职课程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研究
高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应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结合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