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应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结合
2016-04-19支敏
支敏
【摘要】本文就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职业技能课程开设不足、教育实习实践内容和形式单一及教学模式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就高校在课程体系更新、教师教育技能训练、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进及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课程 中小学课改 结合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59-01
目前,中小学课程改革已进入新阶段,作为培养教师的高校,在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等方面均应与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相适应。只有这样,高校才能真正意义培养“派得去、用得上”的中小学师资,以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
一、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程等,课程设置整齐划一,课程内容面面俱到,且知识陈旧,阈于书本原有的结论。故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际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不甚熟悉,对中小学课程结构和要求认识不足,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实用性不明显,课程未形成有机的整体和联系,分科过于明显,比如:历史、地理、政治等未能整合成符合中学要求的综合学科。开设的课程未能充分反映基础教育前沿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二)教师教育类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开设不足。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目前这类课程课时比例有限,而内容和模式是针对所有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是同一模板,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内容未能根据中小学教学的实际、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在不同发展阶段上表现出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及能力差异等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未能根据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异动而教给未来任教学生有效的应对办法。且作为教师传统技能,如:三笔字、普通话、运动及操作技能等逐渐被淡化、被削弱,而代之以较为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但多媒体时代要求教师能利用各种媒体将中小学课堂与整个世界和社会联系起来,动态地展现世界和社会的变化,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但这方面又做得远远不够,仅仅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机械、简单和表面地复制书本内容。未能真正体现对未来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也没法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实习实践内容和形式单一。对教育实习的安排,许多高校采取的是分散实习,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学校,实习的具体内容、方式和要求虽有明确要求,但实习过程缺少监控,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再有,实习所涉及的内容有限,多为课堂教学,有的学生甚至上讲台讲课的机会仅几次,对真正的课堂讲授、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发展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学校管理的现状及特点、中小学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等了解不透。同时,实习时间短暂,基本上为大四一个学期,且多个实习生集中管理一个班级,每个学生实际授课、参与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时间有限,不能随时根据中小学的实际需要在不同的时段开展实习,也就不能充分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方面所需。
(四)教学模式和方法与中小学脱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采用“讨论+行动”、“质疑”、“角色扮演”等方式,且注重合作学习。而目前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未能让学生深入中小学课堂,未进行探究式的教学尝试和研究性的分析教学,未能和中小学教师深入交流,未从未来教师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取真实的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经验,然后再回到大学课堂,进行探讨和反思,并通过微课、微格教学、视频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听课、评课、课题研讨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教学能力和技能。
二、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应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结合
为有效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增强课改的实效性,更新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已成为必要。
(一)更新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选择对培养教师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更新课程内容和体系,在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应覆盖中小学课程,做好与中小学课程的衔接,紧紧围绕中小学课程不同目标和要求,制订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课改实施方案,开足开好课程。紧紧围绕中小学课程目标和要求,整合学科专业课程,打破学科界限,设置主辅修制,统筹考虑和安排课程,文理融通,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化的需要。
(二)加强教师教育技能的训练。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中小学课程教学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学科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吃透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有效的教学设计。为此,学科教学法教师可作为实习带队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实习,负责小组实习学生任务的安排落实、组织管理、实习成绩的考核评定、工作总结等,且在此过程中安排学生通过“说课”、“微课教学”、“视频课程”制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
(三)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教学手段和方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倡采用“讨论式”、“启发式”、“问题式”、“反馈式”、“辩论式”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探讨和研究,懂得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比获取知识信息本身还重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模拟课堂、创设问题情景、案例教学、行动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而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四)创设实践平台,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可成为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的生动案例和教材。为此,高校应邀请中小学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等走进大学课堂,为学生进行示范讲授或探讨教法。高校也可定期或不定期派教师到中小学挂职锻炼学习,充分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获得真实的实践案例,以指导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与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和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教师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冯晓江,雷伟.地方综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文教资料.2010.
[2]李焕友.师范院校教师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衔接的研究[J].河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3]吴锋民.国家课标视野下的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浙江: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