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公“治道”的历史经验

2020-10-21陈相灵

群众 2020年18期
关键词:朝歌武王殷商

陈相灵

周公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先后辅佐父亲周文王、哥哥周武王和侄子周成王,对周王朝制度体系的建立、国家安全的维护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夏商到西周,松散的部落、方國,渐渐汇聚到大一统的理念下,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转折。周公在治理统一的周王朝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治道(国家治理的有效方法)思想,为西周的国家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探索国家治理的良方,提供了宝贵的政治经验。

周公以“仁德”为核心的国家治理理念首先体现在仁爱。武王灭纣建立周朝后,如何处置大量的殷商遗民,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武王问姜太公,姜太公说,如果爱一个人,那就会“兼屋上之乌”,如果憎恨一个人,就会厌恶他的住所,甚至是房屋的墙壁,意思是将敌对的殷人全部杀掉。武王不同意他的看法,便去询问周公。周公说,让百姓居住在自己家中,耕种自己的田地,让他们感到生活与从前一样,同时,亲近有仁德的人。周公仁德治国、分化瓦解的主张深得武王赞同。武王随后对殷商遗民实行仁政,大部分留在故地,部分士和贵族迁往其他地方。

其次体现在惜才。国家治理离不开人才,周公“握发吐哺”的故事,讲的就是他对人才的极为重视。《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记述周公是如何待士的:“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士指的是由武士和知识分子构成的精英阶层。周公礼贤下士,只要是贤士来访,即使在洗发或吃饭,也赶快握起长发,放下筷子,毫不迟疑地接见来者。曹操在《短歌行》中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重视人才的言行,深得民心。

在国家治理方面,除了有仁爱之心、惜才之举,周公还认为,国君要严以律己,要为自己设限。周公的儿子伯禽要去鲁国上任,他告诫说:“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他要求伯禽不要疏远族人,要依靠他们;不要让大臣埋怨未得到尽其所能的使用;对长期追随自己,且无大过的官员不要放弃他们;不要责备一个人什么都要做好。周公要求给自己提前设限,目的在于尽量避免用人方面的失误。

西周政权,是以宗法为纽带,以亲亲尊尊为原则的分封制。族人是维护政权的中坚力量。因此,周公告诫伯禽不要疏远宗族之人。后来,当统一的文化理念逐渐代替以血缘为核心的亲尊理念之后,任人为贤成为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原则。唯亲和唯贤,是不同时代用人的重要原则。虽然内涵不同,但都强调要依靠中坚力量治理国家,让大家尽其所能,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为国效力。

武王灭商三年后去世,此刻西周政权,还未完全巩固,成王年仅13岁。周公为稳定政局,主动担当重任,代成王摄政。但遭到其兄管叔的反对,认为这对成王不利。周公先向姜太公和召公姬奭(西周宗室大臣,与周公同辈)表明自己的心迹,他说:“我之所以弗辟(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叛)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意即我之所以不避嫌而摄政,是担心天下出现叛周内乱,无法面对三王所建立的基业。姜太公和召公都赞成周公摄政,以防天下大乱。不久,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以周公篡夺王位为名,串通武庚(纣王的儿子),联合东方旧属国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蒲姑(又作薄姑,今山东博兴东南)及徐夷、淮夷,于周成王元年(约公元前1042年)秋季起兵反制周公。周公受成王之命发兵东征,历时三年。

周军进攻的第一个目标是朝歌(今河南淇县)。周灭商后,武王封武庚(又名禄父)在朝歌祭祀先人,管理殷民,即为邶国。武庚见周公来征,急忙率军抵抗,被周军击溃。武庚败逃后被周军追杀。朝歌以东地区(今郑州一带)是管叔掌管的卫国。周公在攻朝歌时分兵一路直取卫国,打败管叔的武装,杀死管叔。朝歌以西地区(今上蔡县一带)为鄘,由蔡叔掌管。周军攻鄘后,将蔡叔囚禁,同时把追随叛商的霍叔贬为庶民,从而平定了“三监之乱”。原本武王封管叔、蔡叔、霍叔(“三监”)在朝歌周围,让他们监督殷商贵族,但他们自己最后却成了反周的先锋。

其他反叛力量,东部的奄国势力最大。周公采取先弱后强的战略,首先向东南用兵,攻灭九夷,即徐、熊、盈等小国(今苏北、皖北地区)。九夷小国,虽然兵力不多,但它们身处湖泊之地,借助地利战斗力很强,周公征夷,其仗打得比较艰苦。最后周公围攻奄,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占领奄国西、南两边的邻国,迫使奄国投降。接着蒲姑等小国也相继投降,周公东征结束。

周公东征,解决了周初国家安全的隐患,体现了周公守成有为的国家安全战略。周公的守成,从狭义而言,是守成王之业。从历史的角度讲,它奠定了中国守备文化的思想基础。后来历朝历代,强调守成,更多是从广义上讲,即守卫王朝大业,实现国家繁荣与稳定。在守成中,合理使用武力,对实现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对西周而言,刚刚诞生的新生政权,面临巨大的安全挑战。反叛势力是新旧力量的结合体,他们以反周公摄政为名,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周公把维护国家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果断率军东征,通过武力,平定了“三监之乱”,消除了九夷安全隐患,为周王室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现的是文武结合的安全之道。

西周通过分封制,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制度,通过德政凝聚民心,实现国家的稳步发展。西周的分封制以宗法制度为基础,而新文化的建设,则要打破血缘的界限,建立统一的思想文化。周公对殷商文化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并号召周族贵族子弟学习殷商文化和艺术。因此,周公创立的周文化,是以周文化为主体的殷周两族的混合文化,这种混合是继承中的发展。比如在继承商代天命观的同时,周公进一步提出了“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所谓敬,承认天的客观性、至上性,同时强调人的行为,要符合天性,从而把天与民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对商代天命观的一种修正。

周公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创建礼乐制度。《礼记·乐记》中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周公创建这一制度时,以熟悉的礼和乐为载体传道,使百姓在心中固化西周制度的等级观念,做到一切行为符合规范。同时,又通过乐,使情感相和产生共鸣。不同的礼数与和的精神追求相结合,使整个社会既尊而有序,又和谐相处,这正是周文化中最为宝贵的辩证内核。

为了使周文化成为统一的行为规范,周公东征之后,通过分封,只让微子在宋管理殷民,其他殷地旧民,则分别划归卫、鲁等国管理。而被认为是殷商顽民的,则迁往新建都城成周(今洛阳)。使成周既成为控制中原和东方诸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成为民族融合的典范。正因为有这些措施作保障,周灭商后的各种分裂行为,失去生存的土壤,一个全新的、民族融合的、全民认同的西周从此产生,周文化在其中扮演了民族团结与进步发展的重要角色。

周公治道,其核心是仁政,礼乐制度是保障整个社会有序、和谐运行的重要条件,强大的军事实力,则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周公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探索和贡献,将是我们认识中国历代国家治理理念的重要起点。

(作者系原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教研室教授)

责任编辑:张李蕾

猜你喜欢

朝歌武王殷商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朝歌情
问鼎
会替女生打伞的男生,加1000分
问鼎
“武王攻击纣尸”的原由探析
殷商鸮形器及鸮形纹饰探析
云纹铜禁
殷商古城青铜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楚简《武王践阼》三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