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文化公园 添彩美丽古都

2020-10-21李少华

群众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古都南京

李少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厚,在国家文化遗产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的石头城、明城垣、明故宫、大报恩寺等城市内的文化公园,是南京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不仅发挥着传承城市文化传统的作用,还以特有的“文化客厅”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质,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促进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实践行动,推动了新时代的南京“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活化”文化公园  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丰厚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言语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风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基。让南京的历史文化遗存资源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发挥多元功能,是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任务,让城市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新使命。这些历史久远、知名度高的文化公园,区位好、环境优,不仅是文化景区,还是城市的“客厅”和“绿肺”。充分挖掘这些知名文化公园的丰厚内涵,可以让市民和游客直接感受到博大精深、令人景仰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鼓励人们向上向善,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在现代城市,文化公园的遗迹是直观的感性的“文脉”,是“活化”的城市文化与历史。南京清凉山公园所在地是金陵文化的发源地,战国时期的楚威王在这里营建了金陵邑。金陵邑不但是南京最早见于记载的城池,而且是南京设立行政建置的肇始,南京从此得名金陵。相传诸葛亮称金陵形势为“钟阜龙蟠,石城虎踞”,这只蹲踞江岸的“老虎”就是清凉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园区内至今保存了东吴的驻马坡,南唐的清凉寺、还阳井,明代的崇正书院和清初的扫叶楼等古迹景点。近年来,这里借助石头城大遗址公园建设的契机,整合重塑景区旅游文化资源,以遗址保护与展示为核心,着力打造集历史文化旅游、国防教育、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品,让游客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到现代都市的“文化+旅游+创意”的空间魅力,为南京推进“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南京古为“天下文枢”,文化公园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沉淀的名人文化资源、教育文化资源,需要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去梳理去挖掘。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一直是历史上南方的文化教育重镇,曾诞生了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建康府学”,明、清两代是江南科举考试之地。与之相伴的是南京传统书院文化资源高度聚集。传统书院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体系,对发展文化教育、促进学术繁荣起到过非常积极的作用。崇正书院是明嘉靖年间督学御史耿定向讲学时所筑,是当时南京的儒家中心,李贽、汤显祖等大儒常被邀来开讲座,组织文学沙龙。明代南京第一个状元焦竑就出于该书院。现在,重整出新后的崇正书院成为了传授国学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场所,进一步突出了金陵文脉特征,也是对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生动注解。

发挥“载体”功能  营造文化公园“化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挖掘南京文化公园的丰厚历史资源,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建筑遗址传承文化记忆、街区空间散发文化气息,意义深远。文化公园是不可复制的城市文化资本,在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前提下,用好用活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红色文化等宝贵资源,使其成为外界读懂南京的窗口,还可以让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市民和游客的心间,强化游客对南京的向往、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形成新的文化传播空间载体,使市民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形成自觉的文明养成,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包容力。

文化的最大功能是育人化人。以文化来教育人、传承美德,是文化公园的重要任务。南京的文化公园多位于南京主城区内,环境幽静,功能性强,是家门口的“文化客厅”,能较好满足市民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的需求,具有很强的优势和便利性。利用好文化公园这一载体,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历史文化记忆的作用,可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物、记得住文化,传承优秀文化美德,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近年来,清凉山公园通过举办少儿历史文化研学活动、文化大讲堂活动、兰花展和银杏文化节等主题活动,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创新形式讲好石头城遗址故事,在不斷修缮开发原有古迹景点的同时,努力打造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进一步促进公园与文化历史、园林的融合。“金陵八家”之首龚贤的晚年居所扫叶楼,魏紫熙、李剑晨艺术馆,陈列着的书画精品,均向所有市民开放。为放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应,公园以独特的文化资源搭建高端文化平台,动员文化名流,办好每月的公益性文化讲堂,市民和游客既可来现场听课,也可通过网络直播随时随地听课,还邀请文化艺术名家前来讲授交流,内容涉及琴棋书画、南京历史、文艺知识和园林艺术等。公园引进非遗项目,开办中国非遗精品馆,邀请非遗仿古牙雕代表性传承人、纸风筝制作大师设立作坊,进行现场雕刻、制作,展示悠久的手工艺,增强趣味性和参与度。这些开放的充满高雅情趣的文化平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养。

添彩“美丽古都”  展现文化公园新担当

南京是我国重要的古都型现代化大都市。推进“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大力彰显“自然山水韵、古都文化魂、国际现代貌”的南京气派,必须把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融入到城市的血脉里,在每一寸空间里展现丰厚的文化资源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全面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下,文化公园可以成为文化与旅游、教育、休闲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最佳空间载体,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打造出体现城市品质和影响力的文化地标。

面向“十四五”时期,包括清凉山公园在内的南京石头城大遗址公园,是南京文化公园的“升级版”。在这个集“山水城林文”的大空间内,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景观交相辉映,传统人文景点与现代人文景点相互交织,古今文化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南京的古都风貌和都市文化的双重魅力。如何在这个新空间、大平台上,打造出新时代南京文化公园的样板,树立南京的文化地标,为南京城市的创新发展持续注入文化动能,是必须应对的新课题。

首先,提升公园的规划站位,把大遗址公园建设、文化公园功能提升,与新时代城市文明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城市文化街区的构建联动起来,以六朝石头城城垣遗址为统领,整合重塑景区旅游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新型文化空间、创新载体,营造出绿色生态支持的新样态、新场景。

其次,强化文化旅游专项规划设计,促进文旅商及科技的融合。按照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尊重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突出历史文脉继承、古典氛围营造与现代科技应用三大特色,通过“一线两谷三脊”的多功能文化旅游格局,统筹打好“历史牌、文化牌、风景牌”,让这里成为集精品文化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与健康文化学习传承于一体的新空间。

最后,着力探索“活态化”保护运营历史文化资源的新路径。聚焦扫叶楼、崇正书院、六朝遗址这些文物和文化资源主干内容,综合运用文学、影视、舞台、造型等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增加多媒体展陈设施,讲好遗址文化公园故事。借助网络平台展现文化资源,从网络时代人的文化需求、审美心理和接受方式出发,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将其从“地面”上升到“云端”。高标准建设石头城遗址博物馆,复建历史文化景点,增添传统文化体验点,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南京城垣的雄伟壮观和南京城发展脉络,体验“龙盘虎踞”城市山水神韵。

(作者系南京清凉山公园管理处主任)

责任编辑:孙秋香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古都南京
南京比邻
古都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南京不会忘记”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南京·九间堂
关于大古都分布的宏观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