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萨雷被选作“新君主”典例的原因分析

2020-10-21任和

西部学刊 2020年15期

摘要: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多次提到切萨雷应是君主效仿的典范。马基雅维利从切萨雷所处时代背景入手,在《君主论》第七章中大篇幅的阐释并把其作为“新君主”典型,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切萨雷与马基雅维利之间的情感联结,从切萨雷角度看,马基雅维利从他身上看到了其可能成为统一整个意大利的“新君主”的影子;二是马基雅维利希望小洛伦佐这位有千劲的年轻人能完成意大利统一的事业。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切萨雷·博尔贾;《君主论》

中图分类号:D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5-0114-03

在马基雅维利笔下,切萨雷·博尔贾(以下简称切萨雷)正是统一其祖国意大利的候选人。但令人惋惜的是,在切萨雷“登峰造极的时候,他被机运抛弃了”。叫作为“让所有那些依靠机运和他人的武装而取得统治权的人来仿效”的典例,马基雅维利在论述中对切萨雷有更多偏爱,这促使其笔下作为“新君主”的切萨雷与历史上的切萨雷有所偏差,以致太多人热衷于证明切萨雷不具备成为“新君主”的充分条件,指出他是一个“失败的君主”,《君主论》也只是一部“研究失败君主的著作”则,甚至有学者认为君主论是一部虚构的戏剧性的世界著作,认为“新君主乃是马基雅维利构建出来并将其合法化……以便他的政治科学可以必然走向复活,并用以解释它。”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曾多次提到切萨雷应是君主效仿的典范。他认为,切萨雷的行为举措可以看作一个新君主的最佳行为准则。谈及切萨雷在罗马涅实行的政策,他评价道:这些政策同样适用于创立国家的人,认为“应该像我这样把公爵推出来,让那些所有依靠机运和他人武装而取得统治权的人来仿效。”单从他写作目的来看,这个被塑造出的切萨雷都有其成为如此形象的众多的必然性因素。

本文首先从切萨雷所处时代背景人手,就那些必然性因素,亦即在《君主论》第七章中马基雅维利大篇幅的阐释乃至把切萨雷作为整本书最不可替代的典型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切萨雷所处的时代背景

在造就了切萨雷成与败的时代背景下,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也顺应时代潮流向小洛伦佐进谏,呼唤一位新君主。

处在风云变幻的中世纪末期,整个政治格局可以用“中世纪政治秩序的瓦解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基督致一统欧洲及其与封建制度相互缠绕、相互支撑的政教二元格局开始崩溃”来概括。置于那个道德腐化的时代,我们似乎应该给予切萨雷更多道德上的宽容,以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他的方式总是有些不合时宜。首先,切萨雷所崛起的社会大背景是相对宽松的,阶级的平等化、信仰的普遍解体以及缺少固定的继承法律更是助长了一些不合法的继承。才干和大胆更受重视、嫡系不受重视、雇佣兵队长更易取得地方君主地位,这样的时代环境为雇佣兵队长们建立国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甚至这个时代就是“一个教皇的儿子们建立王朝的时代”州。其次,切萨雷的有力后盾是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其所领导的教皇政府和管辖的教皇领地是一种特殊的产物,他可以通过精神世界的权力来弥补政治权力的不足,这点也助力切萨雷征战各地。无奈的是,新的危机也在冲击着教皇政府,教皇父亲虽不失为切萨雷的有力后盾,但当机运不再眷顾他时,教皇政府内部的缺陷也无疑加速了切萨雷达至巅峰之后的迅速衰落。

二、选择切萨雷作为“新君主”典型的原因

马基雅维利在第七章中对切萨雷有大篇幅的阐释,在全书中,切萨雷不可不谓是“新君主”典型,但在马基雅维利生活的时代,除了切萨雷以外也有很多熠熠生辉的人物,比如说,尤利乌斯二世、“豪华者”洛伦佐,但为何马基雅维利反倒选取了切萨雷这个更具争议的人物?

马基雅维利给这个教皇的评价是:“教皇尤利乌斯二二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大胆果敢,并且他发现时势与事态同他的行为方式是如此相符”,但是“他统治收复的土地,不及博尔贾统治的好,因为他太喜欢战争,无暇做个好统治者”,圭恰尔迪尼谴责他“用武力和基督徒的血,把帝国带到罗马教廷,却从来不向以身作则”。

马基雅维利生长在共和政体下的佛罗伦萨,思想形成于洛伦佐这位卓越的领袖统治的时代。他在后来的索德里尼政权即民主的共和政体下也工作了+五年。他是“共和主义者”,不过,论述君主政体的《君主论》一书中并未把洛伦佐作为君主的典范,非但如此,马基雅维利甚至断言切萨雷才是新君主的典型,那么,为何不选取洛伦佐呢?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论文《论小洛伦佐去世后佛罗伦萨的政务》谈及了不选取洛伦佐作为新君主典例的原因一洛伦佐获得赞誉再高,他也只是过去时代的名君。洛伦佐的统治在国内表面上是共和政治,实际上是美第奇家族统治的僭主政治。马基雅维利考察了1512年以来的政府及其优点和缺陷,对于那些不存在政府能够建立得比科西莫和洛伦佐时代存在的政府更稳固的观点,马基雅维利指出:这种类型是有风险的……因为,城邦、公民、时势都今非昔比了,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佛罗伦萨建立一个持久如科西莫政府的政府”,他进一步指出,要拯救不幸时代的佛罗伦萨,进而拯救意大利,就必须有能够适应这个时代要求的其他人物,这同时也是原本为共和主义者的马基雅维利“转向”的原因。

(一)切萨雷与马基雅维利之间的情感联结

“他是挣脱了自古以来桎梏世人的宗教性良知与道德、伦理之枷锁的,完全自由的男人,他是為达目的只因合理性和现实的有效性做判断决定、不择手段的男人,这才是切萨雷这个男人的本质回。”盐野七生如是说。

当意大利在政治上以及经济上还是四分五裂的时候,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其他欧洲国家封建诸侯割据的局面消失,逐渐成为君主统治的统一国家,雇佣兵军事制度下容易暴露意大利无防备的状态。马基雅维利之所以能选择切萨雷作为《君主论》中他心目中的“新君主”的典型,首先是基于马基雅维利有与切萨雷打过交道的经历,从切萨雷角度看,马基雅维利从他身上看到了其作为可能发展为统一整个意大利的“新君主”的影子,至于切萨雷在马基雅维利笔下“新君主”的形象与其历史上的形象之间有过多落差,也可以从马基雅维利对于切萨雷本身就具钦佩之情和切萨雷对马基雅维利在会见过程中有所保留而得以部分地解释。

1.三次会面经历

三次会面经历集中于1502至1503年,马基雅维利在这两年期间目睹了切萨雷是如何在政治和军事上运用手段来获取胜利的,同时在会见中,马基雅维利也觀察到了切萨雷在处理政治事务方面的智慧、狡猾和铁腕。在给佛罗伦萨领事的报告中,马基雅维利对切萨雷溢美之词跃于纸上。

2.切萨雷本身所具备的一定能力

切萨雷形象虽有落差,但并不是无所作为,其崛起的声势和在随后所决定的“再不依靠他人的武装和机运”“不再信赖法国和其他外部力量,为了不再受制于他们,他转而诉诸于欺骗”。川这都足够使得马基雅维利对切萨雷的不足视而不见,或者也是注意到了,但也认为是不足为过,即是马基雅维利所说的“因为这一点值得注意,并且值得他人仿效”。

3.马基雅维利的个人命运与切萨雷有相似之处

马基雅维利对切萨雷个人命运遭受机运的折磨是感同身受的,可谓“惺惺惜惺惺”。马基雅维利也曾饱受机运女神的折磨,在后期,一腔爱国之情难有在政治现实中化为行动的机遇。在一些信件中,也可以看出他的落寞:“无法遇见任何记得我的贡献或认为我有一技之长的人……我在一天天衰朽。”

马基雅维利对切萨雷的钦慕在信件中也是随处可见的,例如在第一次会面后,他在给佛罗伦萨政府报告时是这样评价切萨雷的:“这位领主非常慷慨大度、杰出卓越,在军事方面相当有才华。”

4.切萨雷方面的夸大和给马基雅维利信息传达的真实程度

切萨雷对待这位代表佛罗伦萨的使节,到底有多少保留我们不得而知,正如有学者质疑的:“马基雅维利的信息有着不太可能的来源,有时甚至直接来自切萨雷本人,但他能相信切萨雷告诉他的信息吗?”回马基雅维利从切萨雷那里获取信息的真实度来讲也有待考量,更何况有马基雅维利本身都对切萨雷饱含着钦佩之情这一主观因素存在。

切萨雷本身传达信息的不可避免的模糊性和马基雅维利本身主观上的倾向,加之切萨雷的一系列政治行动与马基雅维利内心所祈求的“救世主”形象的契合,使得切萨雷更有其必然性成为马基雅维利笔下的“新君主”典例。这也是纳杰米对第七章的再思考提到的“心理预设”这层因素所作用的:认为切萨雷成为马基雅维利的“英雄/巨子”的观点经常称第一次与第二次的相处让马基雅维利崇拜公爵的胆魄,以致马基雅维利将之等同于他的抱负并且合并了他自己和切萨雷的政治远识,换句话说,在关于马基雅维利对切萨雷展开判断的最重要的研究中,称之为“心理预设”的一种形式,那就是“公爵真的成为了马基雅维利的‘英雄!”。

(二)《君主论》写作目的

就《君主论》写作目的而言,马基雅维利为了呈献给小洛伦佐,而切萨雷与小洛伦佐身世背景的相似性使切萨雷这一典例增强其可借鉴性。

前文所提过的教皇政府和教皇领地这种特殊产物,主要是出于“教皇权威的多重性:他既是精神世界——基督教会的首脑,同时也是罗马教皇国的世俗统治者,罗马在传统和象征意义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了解亚历山大六世一系列政治行动的目的和切萨雷所能实施一些政治行动的有利条件。在其子的成就盖过他之前,他是准备决定建立一个强国的,而重建与强化教皇在教皇国的权力、打压雇佣兵队长,倒也并非亚历山大的首创,他在死后也大有继承者。

选取切萨雷作为新君主形象也有着现实因素。1513年3月15日,乔瓦尼·德·美第奇就任教皇,称为利奥十世,8月小洛伦佐开始在佛罗伦萨掌权,期间马基雅维利开始《君主论》的写作。

教皇利奥十世也有通过世俗权力扩大其统治,借助其侄子小洛伦佐之力加以统治佛罗伦萨,这是该书所呈献对象小洛伦佐所处境地,跟切萨雷巅峰时期的家族行动极度相似,是可借鉴的最佳来源。《君主论》保留以往的“君主镜鉴川”的传统,切萨雷自然被引来作典例。

至于进献的小洛伦佐,马基雅维利由衷地看好:“殿下工作勤奋……答言谨慎而庄重。”

三、结语

通过对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选择切萨雷作为“新君主”典例的原因的探讨,主要从两个大方面寻求解释:一是切萨雷与马基雅维利两人之间的因素;二是切萨雷与小洛伦佐身世背景的相似性使切萨雷这一典例增强其可借鉴性。

从马基雅维利塑造的切萨雷的形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自身的影子,那个饱受着机运女神的折磨,又深沉地爱着他的祖国的诗人,咏叹着“机运亦复如此,不是为了把人留下才提升他,而只是要让他毁灭,她以此为乐......看他们是如何从卑贱境地升起,在那里生活又是如何变幻不定叫。”

参考文献:

[1](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2]NajemyJohnM.MachiavelliandCesareBorgia:AReconsiderationofChapter7of “ThePrince”[J].TheReviewofPolitics,2013(4).

[3]CharlesD,Tarlton.Thedeedsofgreatmen:ThoughtsontheLiteraryMotivesandImaginaryActionsofMachiavellisNewPrince[J].Clio,2000(4).

[4](瑞)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文艺复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6](日)盐野七生.优雅的冷酷[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

[7](意)马基雅维利.马基雅维利全集:书信集[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8](意)马基雅维利.马基雅维利全集:政务与外交著作[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9]Strathern,Paul.Machiavelli,Leonardo&BorgiaAFatefulCollusion[J].ProQuest,2009(3).

[10](英)杰弗里·帕克.博尔贾宫廷:布尔夏德日记选[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

[11]刘训练.驯化僭主:《君主论》与《希耶罗:论僭政》的对勘[J].学海,2015(3).

[12](意)马基雅维利.马基雅维利全集:戏剧·诗歌·散文[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作者简介:任和(1997-),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单位为天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政治思想史。

(责任编辑: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