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跨专业综合实验助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2020-10-21石怀平
石怀平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它是基于系统化管理思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有效实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随着计算机的快速普及、微型技术的发展和计算能力的迅速提升,ERP系统逐步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管理供应链的技术选择,有没有使用ERP技术甚至成为一个企业是否步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考量标准。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ERP系统的功能日益强大,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范畴也从企业内部延伸至企业外部。
为了顺应ERP系统在企业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的时代潮流,国内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普遍开设了与ERP系统相关的课程,讲授ERP相关理论知识并进行ERP实操训练。鉴于ERP系统的复合性特征,部分高校率先将ERP实验设置为跨专业综合实验。安徽财经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ERP跨专业综合实验的高校之一,8年来,ERP跨专业综合实验得到了来自校内外的多方肯定,特别是受过ERP训练的毕业生更能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而且在入职后更加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ERP跨专业综合实验是如何提升受训者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如何优化ERP跨专业综合实验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这些是从事ERP实验教学和研究的人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问题。
一、ERP跨专业综合实验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仿真实验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随着对商业信息作用认知的不断深化,企业的保密意识不断增强,在校大学生进入企业内部实习特别是关键岗位实习的机会呈现下降趋势;同时,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进一步加剧了实习的供需不平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虚拟仿真实验能够在保障较好效果的前提下成为现场实习的替代方案。另外,虚拟仿真实验相对于现场实习而言还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独特优势。
1.摆脱资源与制度约束,在反复试错中寻求最优方案。采用虚拟仿真技术,不仅能够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在最接近于现实管理情境中学习,还可以有效避免真实操作带来的管理风险,在反复试错中寻求最优方案。
2.克服政策与事件的历史特征,在不同情景中探寻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一项重大经济政策的出台、一个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发生,在现实中会对企业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经济事件具有不可逆性,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实现这些历史事件的重现,让学生在事件重现情景下探寻事件的现实影响,让他们由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新理念、新方法的构建者。通过不同情景下对企业管理的虚拟仿真,可以增强受训者对管理知识的认知和核心概念的了解,更加直观地理解和体会管理理论的精髓。
(二)ERP跨专业综合实验在虚拟仿真实验中的核心地位
为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越来越重视实验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安徽财经大学于2017年底提出了“新经管”人才培养战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就是进一步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此实验教学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截止2019年底,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实验课程共计60余门,大致可分为:(1)基础类,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应用、Excel高级办公应用技术、计量经济学上机、JAVA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2)专业课程类,如经济分析方法实验、财务管理实验、会计实验、投资模拟实验、银行实验、电子设计实训、电子商务实验、社会保障精算实验、调查与统计方法实验实训等;(3)专业综合实验,如企业资源计划实验(ERP)、经济类综合实验等。在以上三类实验中,专业综合实验处于实验的最高环节,它需要前两类实验作为基础,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与系统性特征,处于虚拟仿真实验的核心地位。
(三)ERP跨专业综合实验助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逻辑架构
ERP跨专业综合实验通过何种路径和方式助推创新型人才培养呢?一个基本的分析构架是:以充分的知识准备为前提,ERP跨专业综合实验通过提升受训者的创新素质,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要充分理解这一分析构架,首先需要回答以下两个基本问题:
1.创新素质可以培养吗?很多人认为,创新需要极高的智慧,非常人所能及,其实这是一个重大误区。创新并不神秘,欧盟发布的年度欧洲企业创新报告将企业创新分为五类:新的或显著改进的产品(new o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goods)、新的或显著改进的服务 (new o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ervices)、新的或显著改进的组织模式 (new o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rganizational methods)、新的或显著改进的营销战略(new o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arketing strategies)、新的或显著改进的生产与管理方法(new o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rocesses)。可见,在一个企业中,创新涉及产品、服务、组织、营销与管理等各个领域,总之,只要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新的或显著改进的产品、方法与措施均可纳入企业创新范畴。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通过科学的培养人们的创新素质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
2.创新素质包括哪些内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文章认为企业创新人才应当具备的素质包括较为完备的知识及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开放性人格及团队合作精神、抽象思维能力与求异思维、好奇心与探索精神。这四种创新素质在创新人才的塑造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中,完备的知识及其融会贯通能力是创新人才的智力基础;开放性人格及团队合作精神是创新人才的人格基础;抽象思维能力与求异思维是创新人才的逻辑起点;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是创新人才的动力源泉。
根据以上阐述,我们可以将ERP跨专业综合实验助推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逻辑构架描绘如下:
图1 ERP跨专业综合实验助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逻辑构架图
二、ERP跨专业综合实验助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
(一)助推知识完备与融合
ERP跨专业综合实验需要受训者具有较为完备的前期知识储备。以丹东金蝶ERP管理软件为例,其结构主要包括企业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三个部分(丹东金蝶ERP流程如图2所示),需要受训者前期在学习了经济学、管理学一般原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安徽财经大学ERP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开设实践的考察,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一旦进入ERP跨专业综合实验,他们就会发现前期知识储备的不足,进而回过头来补充相应的知识,可以说,ERP跨专业综合实验不仅巩固了他们的理论知识,而且达到了完备他们知识储备的目的。同时,ERP跨专业综合实验需要遵从一个较为严格的流程,各流程相互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这推动了受训者的知识融合。受训者在进行ERP跨专业综合实验的过程中懂得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更加能够系统地运用知识。
图2 丹东金蝶ERP流程示意图
(二)助力开放型人格与团队合作精神
ERP跨专业综合实验的开展可以采用个人独立完成和跨专业小组完成两种不同的方式,大多数高校在开设ERP跨专业综合实验的早期,往往更倾向于采用在教师指导下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实验的内容往往是ERP实验的某个组成部分,具体部分的选择往往与专业紧密相关,如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开设财务管理模块的实验、企业管理专业开设供应链模块的实验等等。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让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小组,系统实践ERP实验的各个模块。当然,采用这种实验方式组织成本更高,但不可否认它是ERP跨专业综合实验的发展趋势。以跨专业实验小组的方式组织ERP跨专业综合实验,受训者可以得到更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受训者相互启发,更可能形成头脑风暴;受训者在群体变得更加积极、更加乐观开朗;受训者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更加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三)提升抽象思维能力与求异思维
ERP跨专业综合实验过程要求十分严谨,前一个步骤未能完成,下一个步骤就无法进行。从执行过程的这一特点来看,ERP跨专业综合实验似乎只能让受训者变得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只能培养他们的具象思维。其实不然,ERP跨专业综合实验由于其综合性、复杂性特征,让受训者不断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采用原有路径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受训者就必须改变思维模式,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直至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路径,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受训者的求异思维。我们知道,抽象思维是具象思维概念化、逻辑化的结果,ERP跨专业综合实验让受训者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多元化解决方案的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受训者的具象思维,随着具象的积累,抽象思维能力也必然会得到相应提升。
(四)激发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一个人的好奇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知识的边界是影响好奇心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好奇心与其知识边界呈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一个人知识越多,其知识边界就越大,能够感知的未知领域就越大,因而好奇心也就越大。ERP跨专业综合实验可以有效助推受训者的知识完备,从而增强受训者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个人具有探索精神的基础,但探索仅有好奇心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探索者具有不惧艰难、百折不挠的毅力,ERP跨专业综合实验的受训者在实验过程中会不断遇到需要解决的难题,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是一次挫折教育,都是一次毅力的培养。
三、ERP跨专业综合实验助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一)拓展学生的知识来源渠道
ERP跨专业综合实验需要受训者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而讲授这些知识的课程不会全部出现在某一专业的教学方案之中,这就需要受训者拓展知识获取路径,通过自学的方式来获取部分专业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学习的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因势利导,通过引导建立课程学习兴趣小组、指派指导教师和提供线上教学资源等路径,帮助受训者通过自学的方式完备前期知识储备。同时,ERP跨专业综合实验的开展还需要受训者具备ERP软件操作方面的知识,学校可以将这些知识的获取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如根据专业要求在培养方案中植入 《ERP原理及应用 》、《企业 ERP解决方案》和《ERP沙盘模拟实训》等课程,也可以在开展ERP跨专业综合实验前引导受训者通过自学获得这些必要的前期知识储备。
(二)打造高质量的实验教师队伍
ERP跨专业综合实验的高度综合性特征对实验教师同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ERP跨专业综合实验是一门新兴的实验教学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企业综合管理的技能,在初期实验师资高度缺乏。2011年安徽财经大学搭建了ERP实验应用平台,在随后近两年的时间里,ERP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通过自我摸索、集体备课、参加ERP培训、参加校外研讨会和与软件公司专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ERP跨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规律,为保证ERP实验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成功开展ERP跨专业综合实验的必要条件。
(三)构建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
ERP实验进课堂本身就是产教融合的产物,企业为了实现管理扁平化、促进内外信息畅通以及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广泛应用了由科技公司开发的ERP系统,高等学校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背景将ERP系统引入课堂,开设ERP实验课程。同样,在ERP跨专业综合实验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同样需要采取产教融合的方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高校ERP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要与软件开发公司技术人员密切联系,了解ERP系统的动态更新,并请他们为教师与学生讲解软件设计思路、模块构成、功能特征以及使用要领等等;二是要与ERP系统企业用户合作,请软件的实际使用者进课堂,为学生讲解ERP系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三是要积极拓展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让教师和学生亲临一线了解企业运营与管理以及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在征得企业同意的前提下为学生争取顶岗实习的机会。
(四)执行个性包容的教学过程
ERP跨专业综合实验面向全体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同一个实验团队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构成,他们依据自身的专业所长与个性特点,在团队中分别行使执行、协调、外交、预测、分析、决策和激励等职能,他们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相互启发激发创新思维,通过相互合作提高协同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对过程进行动态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对合作方式和资源配备进行动态调整以求达到更佳的合作效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因势利导,不能用自己的“决策”替代他们的“选择”。在实验教学执行过程中,要“容错”,给予学生“纠错”的机会与时间,因此对实验过程的考核要有一定的弹性,大可不必“今日事今日毕”,当然,对于整个实验任务的完成还是需要确定一个最终期限,这个最终期限不必设在学期末,可以跨越假期,确定在第二个学期的某一时间,教师依据最终任务完成情况给学生评定成绩。总之,只有尊重个性,容忍探索中犯错,创新才会从可能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