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椴木头沟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研究
2020-10-20么旭阳
摘要:为了高效、高质量地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解决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保护区的高效管理,朝阳椴木头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对范围及功能区划进行了调整。朝阳椴木头沟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增加7.46km2,由原来的48.57km2增加到56.03km2。调整后,自然保护区范围得到扩大,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效减弱,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得到加强,人类活动的干扰有效减弱,对保护区的管理和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范围;功能区划;调整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么旭阳(1989-),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自然保护区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生态学等。
引言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人类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开发,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的有效手段[1]。1980年,辽宁省建立了第1个自然保护区,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辽宁省共有自然保护区101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47个,朝阳市内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在辽宁省最多,面积比例最大。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以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对自然保护区适应性的调整,将有效地推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2,3]。根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调整、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等进一步进行了规范,明确只有自然保护区因自然条件发生变化、人类活动频繁或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等几种情况可以进行调整[4]。
1研究区概况
朝阳椴木头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境内,地理坐标范围是E120°13′37"~120°20′10",N41°33′50"~41°39′22"。2011年建立和申报省级时,面积48.57km2,自然保护区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区,努鲁儿虎山余脉大青山山脉之上,北邻科尔沁沙地南缘,是以油松为建群种的典型的阔叶落叶混交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可持续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辽西生态脆弱敏感地带,位于荒漠化向外扩展的前沿,在我国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带与我国东部森林区向西部草原区的过渡带上,生态区位非常重要,完好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天然的生态屏障,增加了抵御科尔沁沙地南侵的能力,同时对于生物多样性、植物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
2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的调整是自然保护区适应性管理的重要措施。适应性管理在自然保护区的物种恢复、景观变化管理、管理和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地应用[6],根据保护优先、提高管护工作有效性、利于保护对象、社区共管和社区协调发展的原则,对保护区调整展开研究,对于保护对象的保护与保护区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实践意义。
2.1范围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自然保护区建立和申报升级时,由于受当时各方能力的限制,仅将龙城区边杖子乡范围内的森林生态系统划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8.57km2。本次调整,打破了原有的行政边界,将朝阳县部分区域调入,调入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在茂密的天然植被环境中,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野生动物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同时人类活动较少,干扰较小。
保护区内人口密度较大,尤其是靠近东部公路及南部高速公路区域,人口密集,人为干扰严重,将高速公路以南的区域调出,此区域土地类型大部分为农田,由于高速公路横穿,更是加剧景观破碎化程度,不利于保护区管理与保护调整。调整后,生态系统更为完整,更有益于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
2.2功能区划调整分析
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理论和原则,合理划分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明确各区域的保护与监督管理措施,对于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范围的调整,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整。椴木头沟自然保护区作为朝阳城区的绿色屏障,自然植被保护、发育良好,有珍稀濒危动植物分布其中,是该区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斑块破碎化地区重新规划,结合科学考察,将物种资源的丰富、保护价值较高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强的区域划入核心区和缓冲区,将有力地推动保护区成为朝阳北部地区恢复生态的重要物种基因库。
尊重历史,解决历史功能区划不合理的问题。由于自然保护区划定时,现場踏查不够明确,将当时的矿山用地等建筑用地划入保护区内,干扰强烈,其营业许可证均早于保护区建设,对于历史遗留问题方面,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及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亟需对保护区功能区及范围进行调整,使保护区更加合理,便于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
3调整方案前后比较
3.1总体方案
本次调整涉及2个方面:将处于保护区外围地带的朝阳县3个村纳入保护区范围,根据自然资源状况评价,划入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根据土地状况及人口分布情况,对保护区功能区划进行合理规划,并将高速公路南部区域调出自然保护区。
3.2调整前后比较
朝阳椴木头沟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增加7.46km2,由原来的48.57km2增加到56.03km2。其中核心区总面积17.27km2,占自然保护区面积的30.83%;缓冲区总面积15.18km2,占自然保护区面积的27.09%;实验区总面积23.58km2,占自然保护区面积的42.08%(表1)。
4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的影响评价
4.1对森林植被资源的影响
朝阳县区域植被长势较为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调入,为调整后自然保护区提供了有效地补充,扩大了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面积,为野生动物增加了更为丰富的栖息环境。同时,范围和功能区划的调整减少了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居住地及农田等人为干扰区域的面积和比例,增加了天然植被的面积和比例,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性和原生性也得到增强。
通过调整,增加了部分植被质量较好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显著增加,从调整前的74.09%增加到84.01%。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得到提升,涵养水源、水土保持能力等生态系统功能有所增强,生物多样性资源更加丰富。
4.2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影响
朝阳县及龙城区联合乡片区植被长势较好,受人为干扰较小,物种组成稳定。同时,拟调入区域不但与原保护区同海拔、坡向、同小气候条件,而且增加了物种资源密度,扩大了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更加稳定。调出区域多为居住地和农田,将部分农田、居住地、采矿用地调出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景观格局趋于完整性,使自然保护价值有所提升,提升和保障了种群的安全。总之,该区域调入自然保护区,对自然保护区整体植被类型及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影响重大。
4.3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影响
在拟调入自然保护区的区域中生境人为干扰较少,植被茂密,栖息地质量较好,是较为适宜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同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使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域更为完整,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调整,可以有效地减缓当地居民随意自主利用区内的林地和森林资源,降低了珍稀动物濒危的风险,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椴木头沟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将保护价值高的区域保护好。
4.4对于保护区保护管理的影响
调整后的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破碎化得到缓解,天然植被的面积和比率得到增加,工矿企业等建筑用地的调出,高速公路干扰的弱化使保护区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干扰强度降低,保护重点更加突出,分区趋于合理,功能区布局更加完善,保护对象更加明确,保护管理更加有效。
4.5对于保护区社区共建的影响
本次調整,有效地缓解了社区的自然保护压力,拟调入的朝阳县区域和联合乡区域资源丰富,人口较少,当地大部门居民秉承负责的精神,积极保护土地、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但仍存在一小部分人对森林植被进行破坏,缺乏有效合法的保护举措,原保护区周边区域自然资源面临着沉重的自然保护压力。通过调整,将保护价值大的区域调入自然保护区,并将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调出核心区、缓冲区,为周边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留出必要的场所,保障周边社区居民的经济活动。通过保护和调整,保护区可合理安排保护巡护路线,增加管护能力,将有效地缓解当地居民和政府的保护压力,共同禁止区内干扰和破坏行为的发生,为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社区居民将在保护中获得更多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5结论与讨论
朝阳椴木头沟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受技术条件等因素所限,将多处工矿区域以及居民集中分布点划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保护工作实际需求并不相符,也给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本次调整,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以“保护优先”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结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属性,对保护区进行适应性地调整,有利于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效率和功能。
椴木头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属于生态交错带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对于辽西山地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整,有效缓解了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但从长远来看,需进一步通过加强法治和科学管理,真正达到高效、高质量地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目的,把保护区建设成具有保护、科研等多功能的“自然—社会—和谐”的自然保护区。
参考文献
[1]赵晓龙.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格局特征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05):17-20.
[2]韩俊丽,武曙红,栾晓峰,等.自然保护区适应性管理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03):284-287.
[3]田书荣,李子杰,康祖杰,等.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及其影响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9(02):21-29,87.
[4]本刊编辑.国务院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J].国土绿化,2014(01):28.
[5]黎国强,朱丽艳,孙鸿雁,等.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研究[J].林业建设,2012(01):24-27.
[6]Grip Kjell,Blomqvist Sven. Establishing marine protected areas in Sweden: Internal resistance versus global influence[J]. Ambio,2018,47(1):1-14.
(责任编辑 常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