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2020-10-20王玲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生态环境也遭受了破坏,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就北方地区而言,水资源相对短缺,且水系分布不均,具有较少的水系,因而大部分均属于干旱以及半干旱区,荒山秃岭面积较大。为了尽快地改变现状,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大力发展林业,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鉴于此,本文就北方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展开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为造林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論依据。
关键词:北方地区;造林树种;耗水特性;抗旱造林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玲(1973-),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营造林。
引言
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是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水资源缺乏、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匀所致。要想使这种自然环境得以改善,就必须将有限的水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为了更好地推动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强造林树种和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
1树种蒸腾耗水研究的必要性
土地辽阔,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多,森林覆盖面积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因为森林资源的匮乏,以及分布的不合理,再加上气候条件、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早期的植被和森林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如今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问题比较严重,有的地区甚至已经成为了不毛之地。这样的情况,使当地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但也更加坚定了人们想要修复和改善植被的决心。因此,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绿化建设已经刻不容缓,造林技术人员应致力于本地区的树木耗水和耐旱性的研究,这不仅是植树造林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国绿色发展观念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在对造林树种筛选的过程中,可发现每种树木都有自身特定的耐旱肌理以及蒸腾耗水规律,造林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当地土壤中水分的承载情况和密度分布,挑选出适合北方生存,耐旱性强且耗水量少的树种[1]。只有这样,才能为旱区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耗水特性
在干旱区域,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各种植被的生长发育也受到了制约,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普遍存在,有待进一步改善。另外,北方有些树木非常耗损水分,主要以乔木和灌木表现得最为明显,通常会占用同期降水量的60%以上,对于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来说非常不适应。作为造林技术人员,应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与树种的耐旱性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探究,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讲,对不同树种耗水情况以及耐旱能力的分析要考虑以下几点:树种的类型,树种的生长环境要求,树种的种植时间[2]。在对这几点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之后,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另外,为了更进一步计算出各个树种的耗水量,可以在苗圃中进行树种的盆栽实验,再根据北方造林地区的自然环境因素,挑选出最适宜生长的树种。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应对各个环节的实验数据以及具体参数进行严格把控,确保计算出来的耗水量情况和实际的出入不大,以此为科学造林计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从而挑选出存活率更高、生长能力更强的树种。
3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3.1集雨整改土地
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为了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可采取整改土地和收集雨水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在雨水容易汇集的盆地以及地势低的地方,可以通过调整土地方式,来拓宽雨水的流经区域,打造更多的雨水聚集区[3]。特别是在树苗快速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种植人员可在人造林的周围多打造几处雨水流经区和汇集区,将雨水尽量保留下来,以便于树木更好吸收,从而更快成长。
3.2储水灌溉技术
在干旱地区,人们往往会将雨水储存起来,在干旱的时候使用,这是应对干旱问题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办法。在地势低雨水容易聚集的地方建造一个方形或者圆形的储水容器,并在其内部铺设防水层,这样能够防止水渗入到土壤中,起到有效储存水分的作用。然后,将雨水、河水等所有可以收集的水储存在该容器里面,当季节干旱、降水稀少的时候,可以将储存的水用来灌溉树木,满足造林区对水分的基本需求。
3.3咸水滴灌技术
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盐分含量比较高,特别容易引起咸水地带的形成。如果在这样的地方进行植树造林活动,需要注意咸水汇集对树木造成的危害。对于一些盐分过高、不能用以林木灌溉的水源,可采用滴灌处理,不但可以有效清除盐结层,还能将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4]。
3.4覆盖技术
由于植被稀少的缘故,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不但导致水分在土壤中难以保存,而且土壤中大量的营养物质也会因为雨水的冲刷而流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应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具体操作方法,将一些防止水土流失的物品铺设在苗木和树种的四周,如用比较多见的干草、石块做的围栏,植被上覆盖的地膜等,都可以用做树苗水土流失的防护。另外,在栽种期间,造林人员可以将树坑挖成漏斗状,这样可以避免水分过度蒸发,最大限度地保留土壤中的水分,并且有利于水分能够直接渗透到林木的根部,促使其更好地吸收水分。
3.5保水剂的使用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手段也被应用于造林活动中来,如保水剂,在干旱地区使用的比较多。具体使用方法,将保水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即可使用。通常为树木补充足量的水分之后,会在树木的根部放置这种糊状的溶解剂,使用剂量一般是每棵树500g左右,再用土将其覆盖[5]。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水分的蒸发速度降低,土壤中的水分流失减少,水分得以长时间的保存,最大限度地满足树木对于水分的需求。
3.6种子处理技术
在造林工作开始之初,应对树种进行合理选择,并做好种子特殊处理工作,以此来提高种子的质量,提升其抗病虫害能力,这对于树种后期的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种子处理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将种子和黏合剂按照1∶5的质量比例进行均匀搅拌,完成之后,将特定的配方粉料加入其中,并制作成药丸状,再使用保水剂以及有机肥等材料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如此,树种不但发芽率会提高,发芽周期会缩短,而且树种的抗虫害能力以及存活率也会大大提升。
3.7截干无灌溉技术
在秋季土壤没被冻住之前可以使用截干无灌溉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苗木的选择需要慎重,应选用当年生长和存活能力强的树种,如杨树、洋槐、沙棘等,这些都比较适合在干旱地区生长,是人工造林的理想树种。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其苗种的主干截去,树根上部杆长应保留20cm,地上保留2cm,在树种栽种完成之后,要用土将暴露在地表的部位覆盖住,并堆成小土堆状,不需要浇水,等第2年春天种子发芽即可。通过这样的处理,可以有效提升树种的适应性和成活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植树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树种的耐旱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其耗水特性以及生长规律,通过各种树种的比较,选择出最适合干旱地区生长的树种。在降水少、土壤干旱的地区,对树种耐旱性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造林技術人员慎重对待。树种的耗水量不但是北方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研究环节,也是树种在空间分布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有利于促进树种对水分的充分利用,延长水分的留存时间,提高树种存活率,加大森林覆盖面积。另外,还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应用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科学手段和原材料,提升造林效率和质量,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践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云民.毛乌素沙地主要树种水分特征及植被恢复模式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2]柴金玉.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13):128-129.
[3]黄生红.大通县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20(03):96-97.
[4]郭玉红,吴威泰.干旱浅山抗旱造林综合技术推广与应用探析[J].经济师,2020(04):290-293.
[5]蒋笑丽,陈文伟,章建红,洪春桃,魏斌,沈登锋.干旱区抗旱树种选育及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5):17-18.
(责任编辑 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