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探究
2020-10-20田银
摘 要:多模态分析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在西方国家出现,随着时间的发展,多模态理论的应用分布在多种领域,关于多模态理论在教育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教学方面。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多模态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结合的特征,以及多模态识字教学的策略,丰富多模态理论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理论体系,促进多模态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模态;多模态识字教学特征;多模态识字教学策略
引言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识字教学的策略应该多样化,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汉字文化的兴趣。当前的识字教学大多都千篇一律,学生缺乏对识字的兴趣,课堂枯燥无味。本文将多模态引入到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当中,探索多模态识字教学的策略。
一、多模态与多模态教学
多模态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模态构成,它是图像、声音、动作、色彩、手势等多种单模态的整合,简单的理解就是,图像加声音就是双模态,图像加声音加色彩就是三模态,加上手势就是四模态,加上动作就是五模态,如此几种单模态的构成就成了多模态。
多模态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多种模态进行教学,它是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教师通过图像、声音、课件、手势等搭建一个立体化的网格,使得学生受到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触动的一种教学。
二、多模态识字教学的特征
(一)学生受到听觉、视觉、触觉的多种刺激
传统的识字教学大多都是教师教,学生读,教师教完,指名读,全班读,整个过程下来枯燥乏味,并且学生对于课堂提不起兴趣。那么多模态识字教学从听、视、触来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听觉的刺激主要来自教师的声音、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等。视觉的刺激主要来自教师的动作、手势、板书等。触觉的刺激主要来自教师准备的教学用具等。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情境氛围、通过教学道具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自身的表情、动作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加深对生字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
(二)教师是“演员”
多模态是多个单模态的整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运用板书、图片、课件、音频等来进行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进行动作、手势、表情等方面的结合,在《乌鸦喝水》一节实践课中,教师教生字“办”,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说一个大力士留了兩滴汗,当说到这里的时候教师举起两个胳膊,表现用力的样子,当讲到“办”的两点的时候,教师就用两手在额头两旁表现甩汗的动作。孩子们通过老师形象的描绘,对“办”字有了初步的记忆。因此,当识字教学与多模态结合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就要发挥演员的本领,来帮助学生简单有效有趣的接收知识。
(三)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为课堂的互动提供足够的空间与平台,并且教师要构建教师自身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元化互动方式。基于此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也在增加,通过观察、倾听、讨论,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的轻松,课堂气氛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三、多模态识字教学的策略
多模态教学是一个多方面之间相互作用的教学,教师如何运用多模态来进行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以书本为根本,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模态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学习是整个小学学习的关键,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对所要教识的生字可以先进行一个分类,比如象形字,会意字等,教师可以通过分类,来选择模态,比如一年级上册课文《青蛙写诗》中的“呱”,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播放声音,也可以自己运用拟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然后结合图片、板书等来解析结构,教写笔顺等。在教写象形字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实物或者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建立生字的形象,从而识记字形,最后激发学生更多的想法与表达,接下来教师通过课件出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这样多种模态的结合让学生对生字的理解不在停留表面,同时也会增加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教师要处理好各种模态之间的关系
不同模态有不同的特性,所以模态的逻辑也是多样的。当多模态与识字教学进行结合,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的时候可能出现模态选用过多,或者某一模态的逻辑语言过多,导致教师把握不好课堂节奏的情况出现,所以多模态的识字教学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合理灵活的将多种模态进行结合,记住每个环节出现的模态,把握模态使用的时间能够对多模态的运用游刃有余,使其合理化。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发展
多模态与识字教学的结合对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功能使用较为单一,而多模态的应用不仅仅只限于PPT这类功能,还有许多程序需要教师进行尝试来应用于课堂,并且学生是不断变化发展,他们每天在接收新鲜事物,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发展,以开放的姿态来接受新事物,使其合理的运用于课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而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多模态识字教学使得多种模态符号参与到识字教学中,这种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弥补了单模态教学的不足,教师将多元化的资源有意识的带入课堂,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都提高了,但是这种模式对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这种模式与识字教学的结合还需要不断挖掘。
参考文献
[1]邹炳军,周瑞珍,甘洛荧.基于多模态的英语词汇教学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3(36):152-154.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6(01):24-30.
[3]童艳丽.多模态符号学视角下的格律诗欣赏[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93-95.
作者简介:
田银(1997-),女,汉族,籍贯:湖南长沙人,吉林外国语大学教育科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专业:小学教育,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基金项目:吉林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学生科研项目《多模态视角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WXSKY2020A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