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生人格教育分析

2020-10-20曾小琴

成长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人格教育素质教育

曾小琴

摘 要:健全的人格不仅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具有直接影响。本文简要阐述了几点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生人格教育途径。所以本文将主要围绕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生人格教育分析为中心展开讨论,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一些合理化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 学生素质教育 人格教育

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以及大众对于小学学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要提高对小学生人格教育的关注与重视。

1 少先队组织是培养公民人格教育的重要基地

对小学生开展人格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少年队组织的力量,一方面能够通过相关组织的规章制度对小学生的道德人格以及行为处事起到一个规范与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一个完整的少年队组织之中,学生们必然会接触到与自己不同的个体,通过日常交流与沟通可以在有效拓展学生视野与思维的同时,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互相进步。其中,少先队作为建设社会主体与共产主义的预备队,既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也是中国少年儿童深入学习共产主义知识的学校。少先队不仅仅在少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广大少年儿童的心目中也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少先队组织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具有两大任务,一方面是对少年儿童进行养成教育以及基本素质的教育,从而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综合发展;另一方面是对少年儿童进行基本的政治启蒙教育,初步培养少年儿童的政治意识,因此,在对于小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少先队组织始终是其中一个重要基地。

而教师则要为刚入队的学生们举办郑重的入队仪式。之后,负责少先队活动组织的教师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于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实际需求,定期开展各种少先队活动,比如升旗手的选拔活动,仪仗队人员的选拔活动等;扎实地做好一年级少先队员入队工作,培养了新队员的荣誉感、使命感。此外,每学期末在整个少先队组织之中,还需要结合每一位学生在这一整个学期的实际表现选拔出一些优秀少先队员,既是对这部分优秀学生的奖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激励。

2 公民权利的教育是培养公民人格教育的途径

所谓的健全的人格实际上指的是就是人格的正常与和谐的发展。当前阶段,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培养五育并举优秀的好少年,目前学校对于小学生的人格培养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其中主要是由于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对于学生人格培养都不够重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强调学生文化课成绩的提升,严重忽视了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此外,小学生自身对于健全的人格这一概念甚至是人格概念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的认知,导致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也忽视了对自身行为习惯的管理与约束。因此,要想切实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生健全人格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与教师都要提升对小学生人格教育的关注与重视度。在日常的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对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以及隐私权和荣誉权等基本概念的认知,从而切实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为了充分了解当前小学生们的实际素质与人格培养现状,学校可以通过采取课堂问卷的形式实现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在整个问卷内容之中,不仅需要涉及到对学生的基本调查,还包含对学生家长以及学生任课教师的调查,并且针对于不同人群所涉及的调查内容也不同,最终通过不同群体的角度实现对学生人格与素质情况的充分了解。之后,在分析问卷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人格教育内容选择相应的方法,针对于姓名权以及肖像权这两个概念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反映两种权利的实际案例,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姓名权的认知。该小品主要展示了某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他人的称谓和名字不够尊重,总是以“喂”代称的经典场景。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姓名权的具体权益,以及他人不得随意干涉他人行使自己的姓名权。最后,教师也要依靠日复一日的人格教育,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教育与引导,从而让学生形成主观能动意识,进而自觉健全自己的人格。

3 班级环境是培养公民人格教育的主要阵地

在小学校园里,班级作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主要阵地。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班级生活活动以及进行日常的班级管理来塑造学生的人格是培育小学生健全人格过程中历久弥新的一种教育方式,有着它独特的天然优势。班级作为小学生所接触的第一个小集体,在班级内,学生有着更加浓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在班级中的小学生相对更加放松,因而也就能够更加轻易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的人格概念。

首先,班级内的学生与其他团体相比更加熟稔,彼此之间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与互相进步。因此,小学教师要充分借助并发挥出小学班级的优势,通过开展日常的人格教育活动,如“我来讲家风”活动,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

比如,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也是小学生人格培养的主要负责人,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加强对于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在班级建立之初时,教师就需要建立一套民主公正的班级规章制度,针对于每一项班级管理制度或者班规,教师都可以采用公开表决的方式来建立,大大提升了学生在班级公共生活中的参与感,并且在进行公开表决时,教师应该向学生进行关于公平正义的人格教育,并且借助社会上的具体事例进行讲解,最后应该引出,学生应该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并和谐相处的主题,有利于对于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4 结语

学校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長的重要场所,教师则是小学生人生道路中的重要引路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与专业素养,通过借助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切实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肖永基.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31.

[2] 钟信.立德树人:新课程下小学德育教育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67-68.

[3] 宁兴校.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探究[J].学周刊,2017(32):58.

猜你喜欢

人格教育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强化人格教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研究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