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策略简论

2020-10-20杨洋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交流可持续发展

杨洋

摘  要:21世纪以来,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学习中华文化。孔子学院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为了使孔子学院在可持续发展中继续发挥其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分析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助益于孔子学院更好地承担起弘扬中华文化的角色。

关键词:孔子学院  可持续发展  文化交流

据孔子学院官网数据显示,在孔子学院(课堂)的设立上,截至2020年6月,全球已有162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所孔子课堂。在全球汉语考试的方面,截至2018年底,在全球137个国家(地区)设立1147个考点(其中,中国大陆349个,海外798个)。2018年,新增考点60个,其中海外44个,新增国家6个;海外考点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点280个,孔子学院/独立孔子课堂考点518个(新增31个)。可见孔子学院在全球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教育需求,对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传播中遇到的问题

21世纪以来,孔子学院(课堂)在全球快速发展,汉语考试在全球的覆盖率也不断提高。孔子学院的发展对中国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形象的塑造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孔子学院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跨文化交流的冲突

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文化背景不同,各民族出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心态,对中华文化的接纳度不够高。中国老师在与外国学生接触过程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跨文化冲突,在中国语言文化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师流动性大

志愿者是孔子學院教师的主要构成部分,但他们的任期比较短,在教学一段时间后就会离开,使得孔子学院教师流动性比较大,学生与老师之间刚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也随之中断,学生需要去重新适应新的老师及其教学方法,这对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有一定影响的。

(三)传播方式存在问题

每个国家(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文化传播方式也不尽相同。中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其方式如果与当地文化特点有很大差异,可能就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有时候甚至造成当地人抗拒接触的负面影响。

二、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发展策略

(一)坚守“本我信念”,提升“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始终秉承“本我信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与喜爱,也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是具有传播价值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还要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进行交流。

孔子学院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在向世界各国(地区)传播中华文化的时候,应该在坚守“本我信念”和提升“文化自信”基础上,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行有选择的传播,积极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高水平、高层次的文化交流。

(二)主动与当地文化有机结合

孔子学院的本意是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如果不考虑到当地文化,其传播效果也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每个国家(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点,在中华文化传播过程中不能一味灌输式传播。一方面,孔子学院应当在不改变中华文化根本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与当地文化有机结合,要找到与当地文化的连接点,这样学习者在对中华文化的接纳过程中也不会太困难,抗拒心理也会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在与当地大学合办设立孔子学院时,需要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与考察,制订适合当地的教学方案,教材也需要和当地人文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有利于与学生的交流。

(三)完善现有中华文化的传播方法

孔子学院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它的出现使得中华文化被更多的外国友人所了解和学习,合理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中国形象的树立。首先,孔子学院应当对中华文化的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传播。选择典型的、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中华文化,才能更有利于与其他国家(地区)建立起稳固的、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其次,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根据当地文化特色,选择恰当的方式交流,让中华文化在被当地人慢慢了解中接受;最后,传播中华文化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一个班里面会有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学生,孔子学院老师在教授语言文化知识时要提前去“备学生”,以尊重每一位学习者及其背后的国家(地区)文化,预防文化冲突的发生,最终讲好中国故事。

(四)提升孔子学院内部的师资力量

孔子学院的教师主要来自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孔子学院总部外派的汉语教师以及志愿者,他们在被派出国之前都会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培训,其专业性是可以被认同的,但这些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大,尤其教师人数占多数的志愿者,他们的任期比较短,一年左右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流动。教师的更换使得学生不得不又适应新的老师及其教学方法,等到学生和新老师磨合得差不多了,新教师的任期差不多又到了,如此周而复始对学院的教学进度、质量、经费等都带来很大影响。

综上所述,文化传播不是灌输式的,是相互交流以达到丰富、充实自身文化的过程。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当尊重当地文化,根据当地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出合适的文化传播方式。同时,还要提升院内的师资力量与质量,完善教师任教制度,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推动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也.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7,17(02):102-108.

[2]国家汉办·孔子学院.课堂·关于孔子学院[EB/OL].孔子学院总部网站,2020-06-18.

[3]国家汉办·孔子学院.考试·关于汉语考试[EB/OL].孔子学院总部网站,2020-06-18.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文化交流可持续发展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孔子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第三方介入研究:基于美国的分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