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策略

2020-10-20周娟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主动性初中农村

周娟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农村中学的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在此基础上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  初中  数学  学生  主动性

与城市教育教学相比,农村初中生所拥有的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多个学科的交替以及繁重的作业量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厌倦,失去主动探索新知的意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将学生引导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确保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关键核心能力。对于农村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效果最为显著的办法就是保持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因此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入手,全面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此来实现学生主动展开学习的教学目标。

一、巧用导课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很多农村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头痛的学科,在枯燥的课堂上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课前导入作为每一节课开始的关键环节需要教师充分地利用起来,进而使得这节课获得不同凡响的效果,教学过程也是如此,只有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才能确保一整节课流畅自然地上下去。为了让学生拥有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需要对导课意识的设计形式进行创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来“诱惑”学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投入学习当中。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在上课伊始可以借助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为了进一步阻斷八路军的战线就在山区位置建立一座要塞,一个民兵小队想要借助挖地道的方法来将这个要塞摧毁,但是由于当时的仪器与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因此,民兵小队没有办法靠近要塞,这样也就没有办法对当地的距离进行测量,根本无法确定地道的长度,所有的准备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但是这时候,有一个放牛娃利用附近的一棵树测出来地道口与要塞的距离,民兵小队成功地炸掉了敌军的要塞。这时候学生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地等待老师说出放牛娃的方法,教师趁热打铁展开全等三角形原理的相关教学内容,学生可以亲自借助三角形的全等原理来对小故事中的情境进行模拟和绘画,进一步加深对全等三角形原理的认识。

二、活用问题引导,激活学生好奇心

问题导向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且选择将其中一些问题进行分层解析,确保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实现对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实现对问题的独立解答。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剖析成为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探讨。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示一个矩形,然后围绕这个矩形提出几个问题:已知矩形的周长是40,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呢?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有的回答100,有的回答75,有的回答19。教师这时候可以提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看一下刚才的题目是不是只有一个已知条件,现在如果假设矩形的一个边长是x,那么大家能不能求出面积?这个时候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统一得出了公式(20-x)x求得面积。教师随后提出新的问题,假设求得的面积是y,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得出y=(20-x)x,并且进行化简最终得出公式y=x2+20x。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公式与一次函数进行对比,根据不同之处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二次函数的概念以及形式和特点,由教师进行总结。

三、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自主体验

大部分农村小学生都将学习看作是一项任务,认为生活则是一种享受,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生活实际与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生活情境以及生活实践等方式来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比如在学习《分段函数》这节课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用日常生活中“选择收集套餐”的形式来营造教学情境。首先展示同一个品牌下的18、28、58、128元不等的四种手机套餐,随后让学生结合不同的套餐的规则提出不同情形下的收费情况,最后通过对比挑选出每个月通话时长不同段位的最适用的套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对套餐的选择上,充分显示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势,这就是生活情境下学生主动性培养的方式。

四、布置趣味作业,强化学习兴趣

要想提升农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仅要注重课上的教学手段,同时对于课下作业的布置也要重视起来。目前为了响应减负的教育倡导,教师在做作业的布置上更要费一番心思,一方面教师布置作业需要适量并且具有代表性,让学生能够根据一种题型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还需要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布置“游戏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提升数学能力。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下让学生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且自己动手制作,并且将立体图形展开进行折叠,与家长共同观察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和位置关系,从而在自主实践中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解决简单的问题。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的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知识接受能力等来实施因材施教,确保作业与学生个体差异相适应。例如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设置基本题、基础题以及发展延伸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地完成,这样布置作业具备了多样性和层次性满足了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可以让各个阶段的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对此重视起来,充分利用课上以及课下时间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能够主动去展开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跃波.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9).

[2]李慧英.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3,000(05X):21.

猜你喜欢

主动性初中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