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2020-10-20侯泽荣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初中

侯泽荣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认识来源,必须将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目前来看,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与深刻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性阶段,是培养一个人的人生觀、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我们发展实际的,对于巩固发展成果,认识新的问题、新的形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必须保证他们在思想方向的正确性,因此,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与深刻意义,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道德与法治课要真正发挥作用,就要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大部分教学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判断一个学生有没有理解相关知识,往往依靠的是试卷上的分数[1]。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很难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内涵,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其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各科课堂都在改革,部分教师很少将相关理论知识具体化或是形象化,以更加多样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单纯的理论学习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的。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等也在广泛交流着。面对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人民都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更好地面对外来的冲击与诱惑。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可塑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形成更加健全的品格。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只有他们能够直面多元文化的冲击,才能更好地为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好比学生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既有利于排除重重困难,也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创新教学方式

道德与法治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如果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备课,课堂教学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很难提起兴趣来,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要想更好地将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要学会巧妙地借助各类教学工具。为了更好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加入一些案例,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将课本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也是需要加以选择的,不是任何案例都适合的,要选择那些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联系的例子,让他们能够感同身受,缩短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比如,在学习“在集体中成长”这一单元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中的,也可以运用相关例子,将这一单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结合起来。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书本上的知识,始终只是知识,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道德与法治课所要求的,也是学生成长所必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在实践中去检验成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思想教育,更是实践中的行动教育,要让学生在社会中去体会、感悟,只有当他们走进社会中,在不断的互动中,才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那些所学知识的力量[3]。比如在学习“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时,在课堂上用相关案例来解释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相关的法制文化馆、法制教育展览馆等。也可以举办法律文化比赛、法律情景剧等,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体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真正内涵。

(三)完善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通过考核,教师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要想更好地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也要不断完善考核方式。传统“以分数定成败”的考核方式,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显得漏洞百出。要想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就要将考核的方式往社会实践上靠[4]。课堂的理论学习只能占总成绩的一部分,要鼓励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成长。例如,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学校、年级组织的实践活动心得占30%,其他各项活动占10%。将学生的成绩有重点地划分为不同的部分,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观察、总结等能力,更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加强初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将课本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其真正的内涵,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是,就目前来看,这种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立足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的实际,不断摸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冯辉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教师版),2019(1):214.

[2]林丽华.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考试周刊,2018(16):133.

[3]杜均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思路[J].青春岁月,2019(14):278.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