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小学各学科渗透的几点思考
2020-10-20刘琼
刘琼
摘 要: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我们的教育方针始终是德育为先。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可以说是在红旗下,长在祖国一天天地在发生巨变的环境里,那时的我们写作文最后一句话都是为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而奋斗。九十年代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人们都积极地学知识学本领准备在商海里一显身手,那时由于国家和人们都急于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和急于投身到发展经济中,相对于抓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来说就比较弱化了,后来由于急需经济的发展,国家需要大量的懂经济的人才。所以高校经济专业的热门促进中小学也开始注重学生的分数,对思想品德的要求相对淡化了一些。最近几十年人们才发现我们的教育存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放松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古人说“人无德不立”充分说明了“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学富五车却没有道德,这样的人不仅不能给国家社会带来好处反而很可能会危害国家社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座谈会上就明确指出了,我们作为教师要明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从而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思想道德;中小学;渗透
一、国家编选的各科教材,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育人思想
无论是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和科学、思想综合,它们都以自己学科独特的方式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根据教材的需要对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即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能渗透思想道德的教育,而這种教育,其实我们很多老师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做了。因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仍然是第一位的。这一点许多老师都明白,而现在我们有些地方的教育领导者却把上级的以德育为中心的核心素养的教育简单化,生搬硬套化。要求一线的老师所有的课目的每节课都要有几分钟的德育渗透的内容,这就有点像撒胡椒面,作用不大。教育是一个逐渐积累有量到质的变化的过程,任何形式的揠苗助长都会适得其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它是一个缓慢,自然而然到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而不是硬性的几点要求,单一的一种方法就能实现的。当一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就已经开始接受教育了,只不过这种教育不是由校园给予他的,而是他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给予的,这种教育叫启蒙教育,好坏只由父母言传身教造就。等到他上学,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先天所受的教育千差万别,这肯定有优有劣。老师此时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就像一位园丁一样对长得很好的苗给予他宽松的生长环境按时浇水,及时修剪枝叶就行,但对于那些先天长得不太好但又不是十分差的幼苗来说,老师就要多付出一些精力和汗水给他们矫正长得不直的躯干,把多余的枝枝杈杈修剪掉,有时还得用强有力的外力让他向着笔直的方向发展,以便将来能成材。这其中还有一些先天生长畸形比较严重的幼苗,老师就得全身心地陪伴他成长,不但要借助外力,而且是强有力的外力,把他的虬枝逐一捋直,多余的忍痛去除掉,对于那极个别实在分不出主枝、杈枝的幼苗,老师还得耐住性子,给他细细地分拣,一一修正,找出主干,用尽全力,培育主干……这过程老师要付出很多心血才能让这些畸形的幼苗成为合格的苗木,以便矫正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一阶段非常重要。
二、小学低段时期是学生的行为养成阶段
因为1—3年级是学生的行为养成阶段,这一阶段首先要让孩子学会怎样遵守纪律,守规则,怎样与同学合作,如何有团队精神,怎样做才是一个“好”孩子,这个“好”就包含有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如:每个星期的升国旗,平时学习中别人需要帮助时,能不冷漠热情地去帮助别人,当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声谢谢!出门时要排队,不拥挤,在公共场所不吵闹,出门时男同学让女同学先走,等等,这些生活、学习中的小事老师一件都不能省地教给孩子。哪怕这个阶段少学点知识,但对一个人的品性塑造来说,在这个阶段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教育工作者都深知,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似乎并不十分重视(他们认为在低段就像高段一样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因为我们低段的教学内容安排太多没有时间让老师去引导,帮助学生去自我完善。等到了中高段,我们就更没有时间去补齐思想教育这块短板了。
三、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主要是在低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污点,每个孩子都是洁白、纯真、拙朴自然的。教育就要在这一阶段狠下功夫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国家可用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阶段我们应该多增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使孩子从小就能够区分是非;从小就能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一个人是非观念清楚了,那么他的行事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因而说对孩子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而且要抓实、抓精。抓要义,而不是像撒胡椒面似的为了教育而教育。
四、思想品德的教育需要长期积累
我认为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量,才可能发生质变而不是短期行为,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
因此,无论是学前班,还是小学、中学、高中,对思想品德的教育老师都深知是不能放松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这也是自己首先应该做到的,无须强制去“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明莉.谈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实践反思[J].学周刊,2018(35).
[2]袁金艳.探析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教育观察,2017(20).
[3]倪素香.论优秀传统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