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2020-10-20何春鸳

关键词:主动性学情自主探究

何春鸳

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并且还要学会使用计算机,掌握实用性强的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去探究。

关键词:自主探究;课堂效率;教学评价;学情;主动性

至今我已有快八年的教学经验了,在这八年中我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指导思想都在日益更新。近几年,在新课改的倡导下,信息技术课的地位也随之迅速提升(不论是从学校还是学生角度,信息技术课越来越受到重视)。

信息技术课与其它科目相比,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有上机操作,所以这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比如计算机的组成、硬件识别、组装计算机等)并且还要学会使用计算机(比如下载安装/卸载软件、使用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平时的电脑维护等),掌握实用性强的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比如Office办公软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比如使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由于现在大部分中小學都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不少学生都有计算机基础及一些网络知识。再加上信息技术课处于会考科目,所以大部分学生就有了:学不学都不会影响高考,只要会考过了就行,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结果导致学生心思不在课堂,而是惦记上网和游戏。因此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出现,我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好教学内容的顺序并且要精心设计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能自主探究。所以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去探究。下面我来谈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首先谈一下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在绝大数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计算机,对电脑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而来自县里的学生接触电脑较少,操作能力相对差些,所以就出现了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因此我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要详细地作一次问卷调查,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我会根据学生掌握的基础和知识水平,安排上机座位,划分小组,练习时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在完成基础知识同时还能自主的自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基础好的学生,负责带动和组织本小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其他的学生在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带领下,也成了整个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使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我认为这种教学形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课程安排上,我对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的培养上,尽力分别对待,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我作深化指导,以提高其学习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重点辅导,有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加强这部分学生的上机练习。

二、教学性质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所以上课过程中我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尽量将枯燥的理论课讲解的生动形象一些,比如我们可以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同时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比如,我在上第一节课“什么是‘信息”这块内容时,我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课间的眼保健操……通过身边的小事情对以上出现的问题。

下面我再结合一下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根据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我们只有提高,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

针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

二、熟悉学情,确定合理教学目标。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水平,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我们只有了解学生以前的知识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全体学生在层次性的任务中“因材施教”。 因此我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要详细地作一次问卷调查,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根据了解的情况,分配座位;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辅导。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很不均衡,个体差异非常大。针对这种失衡状况,要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取长补短,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比如“文字处理”,我会以小组的形式,要求每组学生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制作一张宣传小报,主题不限,尽量将所学知识点贯穿进去,必须是“图文并茂”,最后将获胜作品全年级欣赏并在全校报栏展示。目的是让学生趁热打铁,强化本节内容,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的进步。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诊断。在教师评价中,教师要用欣赏、肯定、帮助的眼光去评价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许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讲述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让学生更直观的接受知识,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比如硬件识别,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让每一位学生看清主板,并了解各个插槽的作用,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直观简单的掌握知识。

五、精心设计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突出操作知识的重点难点,做好教学反馈,巩固并指导练习,每一节课的开始要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的知识,课尾要容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回顾旧的知识,三是通过操作反应问题。比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時,我们可以让每位学生制作一张课程表,通过练习不仅要达到知识的应用,还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六、进行评估

对本节课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总结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情况,并对学生下一步学习提出更高要求等。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才能构建有效的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分组探究,团结协作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传递,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使课堂在生动有趣中进行,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以上是我这几年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作为老师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好学,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为他们的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功宜. 计算机网络[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2003,114.  13、兰晓红.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19.

3、姬志刚,韦仕江. 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10).

4、孙凤宏. 探索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J].  青海统计, 2007,(11) .

5、田莉. 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与心得[J]. 企业技术开发,2008,(02).

猜你喜欢

主动性学情自主探究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