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2020-10-20尹唐瑭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室内设计传统文化

尹唐瑭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且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主要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其中,江南园林数量众多,且艺术和审美水平都可代表中国古典园林。文章以江南园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造园艺术手法,并从空间构成、造园手法、元素运用等方面探讨现代室内设计如何从古典园林中吸取养分并加以创新,通过对小型商业空间、苏州博物馆、半木品牌家具等案例的分析,阐释具体的设计手法,将传统造园手法和元素灵活运用在现代设计中。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传统文化;现代室内设计

注: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创意产业中传统元素的继承与创新研究”(2017SJB2215)阶段性成果。

一、中国古典园林美学

谈及江南园林所蕴含的美学,首先便是其所具有的自然之趣。自古以来,退居官场、期望着在城市中找寻一方“诗意之所”一直是文人们造园的初衷,因此,寄情山水的美好憧憬便被寄予园林建造之中。中国古代造园第一专著《园冶》的作者——明代的计成将此种造园艺术手法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也是《园冶》一书的精髓所在。明代中后期,文人将闲情逸致寄托于园林中,园林的设计便体现出幽、雅、闲的意境和艺术效果,处处体现着天然之趣。

其次,在中国园林中,江南园林以精巧雅致、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审美情趣著称。著名建筑家,同时也是近代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第一人——童寯先生这样评价中国园林:“中国园林从不表现宏伟,造园是一种亲切宜人而精致的艺术。”同时他认为,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术,其位置的经营,疏密的对比,高下、曲折的变化构成一幅立体图画,将江南园林和中国绘画相类比,足可显示其极高的艺术审美。

总而言之,江南园林是自然之趣和意蕴深厚的文人山水画美学的体现。建筑和园林学家曹汛认为:“江南园林的造园藝术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国优秀文化和精英艺术的一个顶峰,是中华民族文明开化风流儒雅的一个标志。”可以说,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中处处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审美思想,并且通过各种精巧的设计手法将种种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营造手法十分丰富,因本文着重讨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手法如何灵活运用在室内设计中,故选取与室内设计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即整体空间构成、具体的艺术营造手法和园林元素三个方面。

(一)整体空间构成

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空间构成主要可分为内向与外向。彭一刚教授在《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写道:“内向与外向作为相互对立的两种倾向,不仅体现在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中,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心理和整个民族的传统和性格特征中。”在园林的建造中,为适应不同的规模和地形,基本采用内向型布局、外向型布局和两者兼得型布局。内向型布局常见于小型私家园林,建筑物、回廊和亭榭等沿周边布置,园内通常将一个较大的水面作为中心,营造出一个紧凑、有节奏感的空间。如外部景色优美,则可采用外向型布局,如苏州沧浪亭以小山为中心,登上山顶后视线向外扩散,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空间的构成还可以体现在空间的对比中。彭一刚教授认为,将两个差异明显的空间安排在一起,可借两者的不同放大各自的特点,如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由封闭到开敞,或由暗空间进入明亮空间。其中较著名的案例便是苏州留园的入口处理,留园从狭长而略封闭的空间进入,经过小院,再到狭长的曲廊,进而又一小院出现,紧接着为曲廊,最后到豁然开朗的园内空间,如此对比增加了园内空间给人的惊喜和开敞之感。

(二)艺术营造手法

具体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与设计手法主要在于对自然环境的精妙加工与利用。计成在《园冶》中将此概括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便是造园的原则与手段。“因”是指利用原有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设计,书中写道:“因者,虽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柱,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而“借”则指对园外之景加以利用,连接院内外景观。《园冶》中写道:“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其原则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例如,无锡的寄畅园借景锡山龙光塔,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称其为“借景之佳例”。在园林中,如遇秀丽的景色,可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法将其“纳入”园中。除借景之外,在园林的建造中,对景、框景、室内外空间渗透等也是增加景致层次的常用手法。在园林建造中,漏窗、门洞、回廊等可分隔景色,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意境更加含蓄深远;漏窗和门洞可起到类似相框的作用,将景色“框入”,形成一个绝佳的视觉画面。例如,苏州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通过四面圆形门洞框景,分别形成“春、夏、秋、冬”四景。

(三)园林元素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元素主要有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园林中的叠山理水设计本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则,尽量模拟自然界山水的形态。石头本身也可单独成为空间装饰,例如在较小的庭院中点缀三五块具有“瘦、漏、皱、透”美感的太湖石可增强空间效果,成为空间的“点睛之笔”。此外,花木也是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点种、丛植等手法,可将不同种类的花木营造出自然野趣之感,在白墙的映衬下呈现出淡雅的画面。芭蕉、荷花、桂花等植物可给人带来感官上的享受,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并带来浓厚的人文气息。

三、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室内设计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成以使用功能为主导、适合现代较快生活节奏的设计方式。利用钢筋混凝土构造、以高层为主的空间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也缺少了很多亲近自然的机会和人文气息,针对这种情况,可借鉴古典园林的艺术营造手法,给室内空间增色。本章节阐述如何将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及元素融入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打造一个具有美感和文化氛围的现代空间。

(一)空间布局参考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可作为现代室内设计的参考。前文提及的内向型布局有助于形成一个紧凑且有节奏感的空间,中心可设计主体物,加强空间的凝聚效果,适用于小型商业空间。例如,苏州Seesaw 咖啡馆以园林为灵感(图1),Nota建筑设计工作室在235平方米的商业空间中进行了“造园”实践。咖啡馆平面采用古典园林内向型布局,将白底水磨石作为“沙地”,用蓝底水磨石构成中心“荷池”,并将服务台作为“桥”,散置桌凳作为“池萍”。在“荷池”的四周,沿墙布置“游廊”“重楼”“角亭”“湖石”“水榭”等,使每个空间大小不等,满足不同人数的休闲需求。在用材方面,“游廊”“亭榭”等材料均使用金属构成,顶部采用金属网板,并且将传统古典园林中较为厚重的颜色改为白色,使整体空间轻盈,适合小空间运用。在细节方面,灰色水泥纤维板作为“叠石假山”,满足货架的陈列要求。“游廊”转折处类似古典园林中的“哑巴院”,是造景的点睛之处,草木林荫通过“游廊”不同的门洞进行框景处理,增加了视觉层次,使空间的每个角落看上去都像一幅园林画。光线通过现代金属网板撒入空间,仿佛园林中斑驳的树影。通过空间的布局、现代材料的运用及抽象化的设计,咖啡馆既简洁美观,符合场地的功能需求,又充分展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意蕴。

类似的设计方法还出现在喜茶门店的设计中,在深圳深业上城店的设计中,设计师将王羲之“兰亭”的意象融入现代设计,在137平方米的空间中央放置了代表着“曲水流觞”意象的曲线桌子,构成空间及视觉主体。设计尝试用“自然的曲线去串联各个尺度的桌子,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制造出人与人之间不同的距离”。地面层层叠叠凸起的设计为“丘陵”意象,和代表着“溪流“意象的桌子相互呼应,顶部金属质感的水波纹增加了空间层次,营造出流动的感觉。在这个设计中,古典园林的特征被高度抽象化,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在满足空间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可表达出传统文人美学。通过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将古典园林整体布局方式加以提炼和运用,通过现代材质和设计语言的表达,便可以创造出现代的、符合当代人生活的,又带有传统文人审美和情趣的室内空间。

除整体空间的布局可以参照传统园林之外,有效利用空间之间的对比也是营造空间氛围的设计手法。正如上文所说“将两个差异明显的空间安排在一起,可借两者的不同放大各自的特點”,这样的设计手法也经常出现在商业空间的设计中。例如,由odd设计事务所设计的“鮨然”日本料理位于北京某个喧嚣的办公楼一层,设计师使用空间的对比手法赋予餐厅不同的氛围。首先,餐厅的入口处并没有明亮的灯光,幽暗的灯光使餐厅入口“看起来如日本茶室一般温润”,与办公楼空间产生对比。实木格栅构建的“二道门”,降低了大楼原有大门的高度,遵从日本建筑的入户尺度,给人更为私密和安静的心理感受。从较为幽暗狭窄的入口进入室内,设计师利用竖向的线条给空间带来向上的延伸感,室内空间挑高最高的部分向上的延伸感强烈,加上明亮的暖色光线,大大降低了入口处走廊的压抑感。在这个100多平方米的小空间里,设计师运用了不同的空间对比手法,使得餐厅与外界的喧嚣隔离,但又让顾客在进入空间后感到安静却不压抑,甚至让人感到有些惊喜,与传统古典园林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 艺术营造手法参考

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古典园林的艺术造景手法也经常出现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古典园林的元素通过独特的现代设计语言诠释,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实现完美融合,这些可以在借景、造景艺术设计手法及新材料的运用中得到体现。上文所说的“借景”“框景”等古典园林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成为增加室内空间视觉层次的有效手段。在室内展厅,大面积几何形窗框将室外树木、竹林、小桥、水面之景“框入”室内空间,既满足部分光照需要,又增强了视觉效果,浅色的幔帘落下,仿佛一幅水墨画,给展示文物的室内增添了质感和生机。同样,通过叠石、水体和植物进行造景是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最主要的庭院设计中,贝聿铭先生将这些元素进行简化和抽象,采用在白墙前放置片石的方式,“以壁为纸,以石为绘”,通过水景相互映衬形成虚实关系,构成具有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画面,使人感受到一种隐喻的文化内涵。在材料及色彩的使用方面,他保留了苏州“粉墙黛瓦”的基本色调,并将传统园林的窗花及亭榭简化成几何线条,使得室内空间更具现代感。当光线透过细细的格栅线条进入空间,光影游走在墙面、地面及人的视线中,充满生机和趣味。类似的手法不仅可用于大型博物馆空间,也可用于小型室内空间。例如,位于福建福州的无界办公室从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入手,设计团队“从功能美学出发进行深度思考,推敲琢磨后舍弃司空见惯的中式传统符号和一些表象元素”(图2)。在尊重传统造景一池三山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团队用三片钢板代替石头表达山的意象。在“山”中用一个虚体球体构建塑性,呼应“无”的表达。众所周知,日式枯山水来源于中国古典园林,它与日本文化融合从而转化为一种更为简练和抽象的艺术。在无界办公室的设计中,入口园景采用旱景和日式枯山水的造景手法,这种手法也常见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可通过小型空间造景甚至简单的摆设物件表达古典园林的文化意境,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设计手法。

(三)元素运用

除了整体布局和艺术设计手法,很多古典园林元素亦可被借鉴和改造并运用在室内空间中。例如,在新中式室内空间中,古典园林的色调、材质、花窗、摆设等都可被加以简化并运用。新中式空间在线条的表现上通常使用古典园林较为厚重的红褐色,其余大面积使用浅色,使室内整体空间具有一定的庄重感但又不过于沉闷。在室内软装中,中式家具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传统家具的代表——明式家具,其线条和比例之美既体现出设计的精良,又给室内空间增添美感与文化气息。现代中式家具的设计也在保留一定中式美学的基础上,重视功能性和实用性。例如,上海半木品牌家具便以这样的出发点进行设计,其理念为致力于东方生活方式的高端原创家具与生活品牌,希望通过设计“重新定义中国式居住”,探寻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关联。设计师认为:“东方美学是对整体把握和对细微之处领悟的结合,单纯简约的形式背后是更大的想象空间。”在设计中,他保留了古典家具的“神”,将比例、线条、色彩、质感等元素加以提炼并进行重新设计,使家具在体现古典美学的同时满足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简而言之,新中式吸取了传统装饰的“形”与“神”,清除传统家具的弊端,去掉多余繁复的装饰,融合现代家居的舒适,营造出淡雅的文化氛围。中式传统美学的灵感也被用于许多国外品牌的家具设计中,例如,标志性的Wishbone Chair(叉骨椅)是设计师汉斯·瓦格纳(Hans Wegner)为Carl Hansen & Son品牌设计的作品,其灵感来源于中国明式椅。设计师将中国传统圈椅的线条与北欧有机曲线相融合,椅背的Y字形取代厚重的传统中式椅背,将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创造出在现代设计领域占据特殊地位的理想椅子。可以说,精巧的现代设计使中国传统美学获得新的生命力,使其更有创造力地展现在现代空间中。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室内设计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艺术中的应用
极简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现代园林设计思想于《园冶》中的继承与发展
回族传统图案纹样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