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促进师生互动的方法研究
2020-10-20李志林
李志林
摘 要: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开设,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令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从本质上解决亚健康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体育课程的实施效用,教师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令学生对课程教育形成一种认知感,以树立基于自身思想意识的学习观念、锻炼观念等。基于此,文章从融合型、引导型、角色互换型等方面,对小学体育课堂促进师生互动的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师生互动
小学体育课程作为素质化教育施行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讲,体育课程教育不仅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更是通过团体性的教育活动,向学生传达一种团体理念、责任意识等。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教师掌控着整体课程节奏,在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强化互动能力,确保整体教学工作围绕学生来开展。本文则是对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进行相应的探讨。
一、融合型互动模式
对于小学生来讲,其本身并未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意识,仍将以教师为主体教育者,通过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规划。在体育课程教学时,融合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群体进行互动,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以正确的观念、沟通形式等,获取学生的信任感,在学生潜意识里的接受下,将对教师形成一定的认可。当前小学生其实是乐于上体育课的,因为大部分小学生具有贪玩的特性,而在体育课程的活动组织下,学生之间的友谊也将迅速得到提升,对于教师来讲,可利用此种学习导向,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的诉求,令学生对教师形成信任感。而教师则应摆脱传统高高在上的地位,在课程教学中,不要给学生带来相应的压力,应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關系,令学生对教师形成一种依赖性,从而令教师可更好的开展体育教育活动,以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二、引导型互动模式
小学体育课程教导中,理论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属于教育弱势地位,其主要是在体育课程中,学生更多的关注点是如何玩、怎么玩,而当教师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导时,无法对学生起到相应的教育作用,甚至部分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占用他们课堂玩耍的时间,进而产生逆反的学习心理。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互动中,应对原有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化,将实践活动作为教育载体,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验证教学手段所起到的效用,然后通过相应的实践教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程教学前,应依据学生所感兴趣的项目来正确规划教学内容,然后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以令学生改变对教师的看法,之后教师再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通过边实践边讲解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当学生依据教师的指令完成某一项动作时,则将间接的记住与动作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而提升实际教育效果。
三、角色互换型互动模式
当前,多数小学体育课程开展中,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甚至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都由其它任职教师所替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是过于框架化、呆板化,其多以教学任务为主线,缺乏教学主体。为进一步解决此类问题,则应建立一种角色互换型的互动教学模式,令学生尝试教师的角色,而教师则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整体教育课程、教育内容等进行重新审视,此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找出学生兴趣所在,也可及时纠察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针对问题建立相应的教学举措,以完善教育体系。例如在足球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寻找几名技术好的同学来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演示,然后指出学生在运球、射门、配合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从学生的认知体系来看,其将形成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习惯,对教师形成一种认同感,进而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四、基于体育游戏开展的互动模式
在体育课程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可令整体课程变得更加丰富,而学生通过体育游戏中的运动,将提升团体协作能力、身体机制、创新思维等,而在教师的参与下,可对整体游戏节奏进行把控,确保体育游戏可产生最大的教育价值。教师与学生进行游戏,可有效增强班级凝聚力,建立良好的氛围体系,例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贴膏药游戏等,都可令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即锻炼身体,又建立融洽性教育氛围,令教师可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认知,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群体的融合,可建构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极大提升教学实践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导向下,将对体育课程形成一种潜意识里的认可,在不断的体育实践下,可积极探寻出教育的实质价值,以体现出应用的教育效用。
参考文献:
[1]葛超. 基于师生互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类型与方式研究[J]. 体育师友,2018,41(04):4-5.
[2]向葵花. 中小学学生学习行为状态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北省为例[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1):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