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子女家庭因材施教策略的实施
2020-10-20周江山
周江山
摘要:随着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开,许多家庭都有两个及以上的子女,面对多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们必然会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在实施这一策略时,家长该如何做?要注意什么?都值得研究。
关键字:多子女家庭、因材施教、实施
一、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孔子是因材施教的鼻祖,我们先看看孔子是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子贡问仁,孔子却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訒。”
同样一仁字,孔子却给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释,为何?学生不同也,颜回一听便心领神会,又问其具体条目。孔子便兴致勃勃地讲了仁的“四目”,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将仁的真意传给了颜回。
而子贡却与颜回不同,子贡利口巧辩,善做生意,家境富裕。子贡有志于仁,想要博施济众,但徒事高远,眼高手低,不知从何做起。孔子教他应该从自身做起,教给子贡一个“仁之方”。
而司马牛与子贡又有差别,司马牛多言而浮躁,孔子实际上是通过解释“仁”来告诫他,促使他以后注意改正缺点。
类似的例子在《论语》中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例。
子路问孔子: “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冉有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公西华问道: “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教育不是简单的事情,每一个子女都是一个性格独特的孩子,具有自己的志向,拥有自己的智慧,按设定的同一个模子对所有子女进行塑造是家长的悲哀,其结果只能是泯灭孩子的天性,压抑孩子的个性。家长一定要因材施教,从孩子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
二、兴趣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许多大学生都有从事家教的经历,我家教的孩子刚上初一,聪明、机灵、好玩。第一次的家教很不成功,孩子的抵触心理很大,进行第二次家教时,孩子提出出去打台球,我想了想,便与他签了一个赌约,三局为限,我赢了他便好好学习,根据作业完成的速度和质量决定能否打台球,我输了,便不能管他,他拥有自主支配时间的权力。结果已经注定,在以后的家教中,孩子完成作业的速度越来越快,质量越来越好,我们在一些打台球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在我的指导下,孩子的成绩和台球技术越来越好,初中毕业后他考上了黄石二中(黄石市最好的高中)。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就是“知人善教”,家长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地教育孩子,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要关注孩子的天赋
美国的篮球明星艾弗森来自一个单亲家庭,10岁时的艾弗森最享受的运动是橄榄球,他甚至认为篮球有点“娘娘腔”,直到某天他放学回家,母亲安妮把一双用半年积蓄换来的乔丹篮球鞋交给他,并告诉他:“今天你去打篮球。”当时的艾弗森嚎啕大哭,在母亲的坚持下,他来到篮球场。在艾弗森企图退缩时,安妮总是说:“你必须为篮球付出一切,这是唯一能改变你生活现状的机会。”这句话在艾弗森以后的职业生涯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材施教要求家长象安妮一样,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始终鼓励孩子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
五、家长实施因材施教最大的误区
许多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几乎没有什么天赋,天赋是天生的,在孩子出生时就有了,并且会伴随孩子成长,只是不同的孩子天赋不同罢了。艾伦与张海迪的事例已经作了很好的阐释,那么中国孩子的天赋去哪了?
一位德国的工程师对建筑工地上的一位边看图纸边施工的农民工感到惊讶,因为在德国,看得懂图纸的不会施工,会施工的看不懂图纸。台湾的“学霸”到了中国大陆的大学后各科成绩基本上都是班里垫底的,更不用说什么美國的、欧洲的、非洲的“学霸”们。一道中国的中考题难倒各国的大学生,而美国的高考题中国的初二学生能考满分……。
看来不是孩子的天赋不见了,而是家长们对天赋的定义太高了,以至于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种种天赋,家长们都视而不见,这太可怕了,如果你连孩子的天赋都不知道,你怎么扬长避短?你怎么因材施教?
六、家长实施因材施教最大的忌讳
先来看一则寓言故事。
动物们聚在一起,决定办一所学校,教育委员会由狮子、老鹰、海豚和鸭子组成。狮子坚持跑步应该成为必修课,老鹰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学习飞翔,海豚则说:“不学游泳,就不是真正办教育。”汇集大家的建议,教育委员会出台了一份教学大纲。其开头写道:“动物王国的每个在校学生,都要学会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课程。”
狮子在跑步课上表现最好,但学其它功课均问题不少,它总是从树上摔下来,弄得四脚朝天,更不要提飞翔了。由于不得不一次次地练习飞翔,它的脊柱受了伤,连跑步都无法正常进行,结果它的跑步课也没能得到高分。
老鹰比狮子强,依靠着强有力的翅膀,它好歹过了跑步课。然而游泳却打湿了它的翅膀,使它变得虚弱无力,别说游泳,就连原本不在话下的飞翔课也差一点不及格。
海豚身体肥胖,一离开水面就变得笨重极了,它无奈地看着另两门课的教材,只好选择了放弃。
鸭子倒是学会了所有课程,但没一样精通,跑起步来像醉汉,游起泳来瞻前顾后,飞翔水平更是笨拙无比。
作为家长的我们,你有没有让“狮子”去学习飞翔,有没有让“海豚”去学习奔跑……。我想肯定是有的,我只是希望家长们,今后不要做类似的傻事了。
参考文献
[1]孔丘著,陈典译注,论语,江西人民出版社
[2]胡东芳,动物学校告诉我们什么,福建教育,199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