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0-10-20吕诗媛
吕诗媛
【摘 要】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道德修养,为自己以后的生活之路做好铺垫。
【关键词】 中职语文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可见,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市场导向性。这种市场导向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由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道德素质,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教育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思想道德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來逐步探索体会的。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语文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道德修养。
中等职业学校因其固有特点、管理方式和教育目的,语文教学又具有与普教不同的地方。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没有了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刚刚入校以来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向西。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已堆了一大叠,可是校纪校风有没有好转呢,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或许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怎样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书”去育人呢?下面仅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直接通过学习语文教材,达到“育人”的目的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因此,语文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力度,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例如,学生了《过万重山漫想》要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添生活的情趣;学习《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要引导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学习每篇课文都能有意识地对学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教书”和“育人”就能达到和谐统一了。
二、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主动地去体验,去感悟做人的道理
因为仅仅靠教材上的几篇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是远远不够的。具体做法是:通过阅读教材,向学生推荐与之相应的课外读物,定期交流读书心得,自由表述自己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的看法,起到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法国作家莫伯桑的《项链》这一课时,我推荐学生课外去读《皇帝的新装》。在交流读书心得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说皇帝和玛蒂尔德都是因为爱美才有可悲的下场;话音刚落,马上有人反对:难道生活就不要美了吗?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争论后达成共识:爱美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还有人说玛蒂尔德很勇敢,没有被巨额债务压垮,用十年艰辛的劳动维护了自己的信誉,表现出对友谊的忠诚;马上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没有在丢项链之后就通知朋友,就是对友谊的不忠,受苦是活该……虽然这一课学生们的争论使课堂秩序显得有些混乱,我还是感到由衷的高兴,毕竟他们都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虽然显得幼稚,却也迈出了自我教育的第一步。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作为女教师,笔者在这一点上感触尤深,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师生的平等是朋友式的,就能拉近师生心理的距离,沟通彼此的心灵,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人格的建立。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努力和学生进行交流,展开平等的心灵对话,作为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比较多,我们经常以开座谈会等方式探讨社会上、学校里、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一开始他们不愿袒露心迹,随着交往的加深,我的真诚打动了他们,他们纷纷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也能自觉遵守,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副表情,不经意间就可能造就一个人,也可能因此就毁了一个人,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
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如果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教师,无论道理讲得多么深刻、多么生动,也难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例如,某位老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为表白自己公正要私,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真实的看法,结果就有几个学生对他的工作提出了批评。这位老师知道后,大发雷霆,对这几个学生进行了打击报复。结果可想而知,他任教的学科受到学生的一致抵制,成绩一塌糊涂。更糟糕的是,这件事使学生失去了对所有任课教师的信任。总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到周围的人和事,这种损失才是无法弥补的。以此为鉴,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教师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仅做他们的老师,还做他们的朋友,做他们做人的榜样。通过老师长期的言传身教,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应该能自然而然地形成。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切实可行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高尚的人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教书和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尽到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晓华.浅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
[2]卢海英.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界.2015,(13).
[3]盛秋妃.浅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小作家选刊.2017,(13).
[4]马建成.浅谈牧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