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科学教育中渗透创新思维
2020-10-20吴小丽
吴小丽
摘要:小学科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潜能,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思维;探究能力
分类号:G623.6
在二十一世纪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新课程改革出现了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科学,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与老师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得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1.合理利用课堂,培养创新思维。
1.1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学得主动,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努力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激励学生遇到问题有主动探究的欲望。当学生在学习、探究这些科学现象时,领略到其中的原因和过程,每当一个演示现象弄清楚明白,不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感受到了创新能力和学习的乐趣。
1.2注重探索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就是实验,当我们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已经激起了学生心中强烈的兴趣。实验探索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如在做测量磁力大小的实验,我提出课题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科学规律。我先指导学生操作方法,把回形针挂在钩子上,再把小钩子往磁铁上吸,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这个过程我具体、细致地讲解、指导,然后让学生独立去实验,为了避免带来误差,我提示学生最底下放的第一个磁铁要始终保持不变,后吸上的再依次往上叠。实验证明,学生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可分割,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取了新知。
2.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1质疑是创新的起点,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在课前导入时就让学生质疑问难,使问题成为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如在学习《观察人体》后,要让学生质疑:为什么“人类的骨头是怎样生长的?为什么心脏会跳动这么快?为什么脉博会跳动?”我充分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再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探讨相关问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就上升了一个层次。所以, 教师要留有余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
2.2小学科学课离不开学生的观察活动,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可以观察事物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气味怎么样……等等,可以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甚至可以联想到他们的生存状态。如在探索蜗牛有什么特点,我把蜗牛带到了课堂上,在观察身体特征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要细致地观察蜗牛的触角、眼睛等细节部位,蜗牛行动缓慢,学生更易观察 ,在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應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蜗牛的身体部位,主要是口、眼、触角、腹足,当学生对蜗牛有所了解后,再聚集在蜗牛的爬行上,我准备了一块玻璃,让蜗牛在玻璃上运动,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可以从壳的上方,或者透过玻璃看腹足,还可以把玻璃竖起来观察能否向上爬,最后再让学生研讨,蜗牛的爬行本领这么大,与什么有关?在对事物特征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述说时,从不同的观察点来描述,提醒学生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尽量不重复别人的语言,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3.构建创新思维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提倡要尊重爱护学生,在师生面前人人平等,学生是有独立思想的人,教师要创设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要有民主的教学作风,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在班级中创设人人平等互助的氛围,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被激发了,潜能才能得到发挥。有的学生虽然成绩较差,但是在某一方面却表现出有独到见解,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有进步,就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4.创新作业 释放学生潜能
检测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基本手段是科学作业,通过作业,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程度,也能促进良好思维的发展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求,课堂练习要有一定的质量,要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求要有不同。社会调查是一项很好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布置的问题进行调查,做生活中的小主人,经过实际调查后,形成书面材料,写成调查报告,再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学生对于这种独特的作业,都有很高的兴趣,这不仅呈现在形式上,也有效发展了他们的潜能、思维,提升了能力和素养,张扬了个性。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他们都乐意去当小小调查员,在探究过程中积极思考,这些都来源于他们参与的社会调查、科学。
总之,科学是一门释放学生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水平,自身能力提高了,才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任务既艰巨又长远,做为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不断探索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敢于质疑问难,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1、营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学习氛围季东升 孙玉霞 王春玉 李华群 - 《商业文化(上半月)》-
2、小学科学阳光作业探索 季东春 - 《小学科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