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探究
2020-10-20杨伟志
杨伟志
摘要:本文首先从社会需求、学生个人发展以及学院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了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之后从就业、创业导向对专业教学课程进行优化;创建适应企业工作过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三个方面提出了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关键词:技师学院;教学模式;必要性;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6-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9-0116-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生产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各个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工厂电气控制由传统装备都在向智能化发展,在专业人才需求的标准上也明显提高,开始由单一的人才需求朝着综合人才需求转变。作为对高技能技术型人才进行培养的主要场所,技师学院面临这种新的人才需求,只有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才可以更好地优化现有资源,提高对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的质量。
1 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技师学院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个行业和技术也都得到了快速提升,在电气自动化人才素质要求上也越来越高。技师学院作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只有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所需,也才能提高学院的声誉度,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教学模式探索是技师学院学生发展和提高的需求。就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来看,存在一定的就业难度。一方面由于学生本身素质和经验不足,很难进入大企业;另一方面,则由于本身知识和技能操作不足,很难适应工作岗位。因上述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历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增强其实训、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其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最后,专业教学模式调整也是技师学院自身发展和提高所需。专业建设和发展是学院教学中最重要的构成,其建设程度如何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只有强化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推动整个学院的综合发展。
2 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2.1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对专业教学课程进行优化。在实施教学前,要充分了解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现状,调查和归纳出相对应职位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进而基于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状况,改革教学模式,对教学课程进行优化。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不但要具备专业技术和知识,还要拥有创新创业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等。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例,作为对高技能型人才进行培养的主要阵地,技师学院要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及专业教学状况,对课程进行增设,通过设置创新创业必修课《创新、创造与改变》《思维创新与开发》等课程开展创新创业启蒙教育,有意识地渗透创新创业理念。
2.2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技师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动机不足、文化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差,甚至破罐子破摔等问题。然而,这些学生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易于接受新的事物和观念、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的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无法和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状况相适应,不能实现因材施教,更无法实现新时期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成不同的阶段,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凸显主体地位,运用个人的努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等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更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来说,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采取不同的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例如,对于《机电一体化》与《单片机技术应用》等课程,对于《电工基础与技能》等课程则可以采取任务单的引导文教学模式;对《电工基本技能实训》等课程则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而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增强专业学习的兴趣,提升关键职业能力、培养工匠精神,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新时期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3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性,但其中也存在着很多较为抽象化的概念知识。因为技师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较差,因此在初学专业知识时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来说一定要以专业所对应职业的实际需求,使课程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更为贴近,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就业竞争力的增强。比如,在对控制电路、电动机或输送设备等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传送带进行设计和组装。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准备好传动带组装的模拟装置,告知学生单台机的基本参数以及组装和控制的基本流程,而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组装后的简易传送带可以运作。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实际与具体化,更有助于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
3 结语
就技师学院当前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状况来看,要做到更好地与社会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因此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具有较强的必要性。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和技师学院学生发展实际情况,本研究认为可以从就业、创业导向对专业教学课程进行优化;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对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周业春.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新通信,2017,(5).
[2]夏露,岳本艳.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9,(9).
[3]王绍恩,侯卫卫. 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J].智库时代,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