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武汉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

2020-10-20汪婧

数码设计 2020年9期
关键词:楚文化号线艺术设计

汪婧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城市发展一日千里,地铁和城市联系紧密,城市在向上“涨高”的同时,更多大城市注重向下“拓深”,包括地铁在内的城市地下空间越来越丰富。地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交通功能,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属于城市“美学”的一部分。如同城市化进程中同类化倾向日益明显一样,地铁艺术设计亦然,千篇一律站点设计,容易造成大众的审美疲劳。重视城市地铁站点公共艺术设计的独特性,融入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成为城市环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展现了浓缩独特荆楚文化传统、多元开放并包、自由开放的城市文化理念,形象地传播了城市人文精神和历史形象。

关键词:武汉;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荆楚文化

中图分类号:U231.4;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9-0079-01

地铁正深入地楔入现代都市的生活之中,全球著名的大都市通过地铁争相把各国的文化和艺术延伸至地下,我国城市化发展迅猛,地铁发展快速,而其公共艺术设计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1 武汉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现状

1.1武汉具有鲜明的荆楚文化特色。这些年楚文化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果,形成非常可观的文化遗产。将古老的文化元素与最具有现代特色的地铁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艺术设计理念,是展现大武汉文明特色的一条可行之路。武汉是省会城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和华中的特大城市,具有鲜明的荆楚文化特色。

“传承荆楚文化”,是现代武汉城市发展的需要。楚文化中的文化精髓就是先民“筚路蓝缕”的改革进取精神,就是屈原等心忧天下、忠君爱国的思想理念。武漢较好的传承了这种精神,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武汉人民充分体现了英雄的城市性格,与其经常倡导的“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

1.2武汉地铁站点较好地融入了荆楚文化和城市历史。武汉地铁站点巧妙地通过艺术家们天马行空的设计,将城市的独特理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为一个个极具魅力的地下艺术馆。楚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设计元素,在其800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武汉地铁站点设计精美,站内布置了较多荆楚文化形态的壁画、雕刻和柱廊。精美绝伦的青铜冶铸、刺秀工艺、漆器制髹,璨若星河的哲学、辞赋、散文、音乐舞蹈……这些风格迥异的地下城市艺术馆相得益彰,共同展现着武汉多元文化和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成为一个展现城市美好的传播窗口。

2 武汉地铁站公共艺术发展现状分析

2004年,武汉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2018年底,武汉地铁通车里程达到305公里,在国内,仅次于沪、京、广、宁等城市,在世界上也赶上巴黎、纽约等城市。近些年来,武汉地铁在总结国内外先进城市地铁文化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有符合武汉实际情况的地铁文化之路。但是与欧美大城市地铁站点设计相比,武汉地铁站公共艺术的建设仍然需要直面一些问题。

2.1地铁站文化设施数量少,形式单一。武汉各大地铁站除了2号线、4号线等部分人文底蕴丰厚的地铁站有文化墙外,其他地铁站文化墙设计不够。此外,虽然部分地铁站点有文化墙,但是形式单一,有的仅有少量标语和图画。单一形式的文化墙,流水线似的站点,会使乘客产生视觉和审美疲劳。

2.2过于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现在的地铁站文化活动相对少,商业广告非常多。城市地铁公司把地铁站内的很多公共空间作为地铁盈利的手段之一,部分地铁站的墙面上,地铁车内的广播电视中,地铁站其他角落里,到处充斥着电视电影明星的宣传照片和各种商品的广告。

2.3特色不够,内容单调。武汉现有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6号线、8号线、11号、21号线等地铁站。地铁站部分文化墙内容大都相同或类似,差别不大,并且没有展现出武汉的特有的荆楚文化,也没有挖掘地铁沿线的城市文化资源,单调、普通的内容对乘客吸引不大,时间一长,关注地铁文化墙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3 措施及建议

3.1加强整体、系统的统一规划。随着武汉地铁里程的不断增加,站点数目也成倍增加,武汉城市地铁的公共艺术设计需要加强整体、系统的统一规划指导。从城市的荆楚历史文化出发,将武汉三镇城市的文化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等本土特征与地铁建造中的公共艺术规划相结合,挖掘和创造出城市个性特征,提升江城的城市魅力。

3.2加强荆楚地域文化设施建设。武汉现有的地铁站荆楚地域特色的文化设施不多,配套设备还相对不完善。政府可以加大支持力度,在现有的基础上兴建和增补荆楚文化设施。武汉地铁艺术设计不仅要体现江城独有的地域变迁进程、公共文化视角、传统文化特色、独特的大江大湖地质文化,也要着力表现时代精神风貌和世界现代文化发展,使之成为荆楚地域特色文化发展、演变和变革的前沿,发挥应有的人文教育功能。

3.3构建部分特定的艺术站点,促进场所文化。城市使得不同阶层和角色共生,形成了交流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但城市地铁在缩短人的物理距离的同时,却拉长了快节奏的市民心理上的距离。半虚构半真实的艺术,和便捷廉价的地铁,为我们借助地铁构建部分艺术博览中心,传播某些文化理念提供了一个轻快的、敞开的舞台。现代都市人追求生活艺术化,市民需要在地铁沿线上下站以及站点换乘的同时可以享受心灵和精神上的满足。建设若干艺术站点,集中美化环境,设置公共艺术品,就是构建艺术与生活交融互动的有效方法,可以弥补地铁站点空间环境的缺陷,有助于缓解乘客的压抑感。公共艺术能使城市地铁公共环境更加具有场所感和亲和感,使得城市的发展展现得更加有内涵。

参考文献:

[1]李逦菁.地铁公共艺术与城市美学建构——以武汉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为例[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7(04).

[2]周琳.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发展[J].艺术教育.2016(02).

猜你喜欢

楚文化号线艺术设计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浅析楚文化中的丝绸植物纹样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